隴原當代文學典藏·小說卷:重婚

隴原當代文學典藏·小說卷:重婚

《重婚》講述了英俊幹練的肖山與娟美多情的童琳剛剛結婚,就因由於歷史災難造成長期分離的原配夫人白妍的突然出現而風波驟起,為了爭奪一個男人,兩個女人展開了一場場尖銳複雜、動人心魄的苦鬥……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男女主人公的不同命運,像滴水映日那樣,直面中國近半個世紀以來,尤其是實行改革開放、新舊體制交替這一歷史巨變時期的社會現象,展示出人們豐富多彩、複雜面獨特的心靈世界,讀後給人以強烈的震撼力量和深刻的思想啟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隴原當代文學典藏•小說卷:重婚
  • 出版社:敦煌文藝出版社
  • 頁數:383 頁
  • 開本:32 開
  • 作者:李文華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680293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重婚》描寫的是當代一個知識分子家庭催人淚下的愛情悲劇故事。這部長篇小說是青年女作家李文華歷經十年磨礪而成的處女作。她筆觸樸實、細膩,隨著故事情節的展開,一幅幅具藝術魅力的西北社會生活風情畫,向讀者撲面面來……

圖書目錄

第一部驚雷
第二部血雨
第三部泥濘

序言

人們在生活中總難免碰到一些小小的偶然事件,卻往往激起不盡的思考。
1993年秋,我收到了一部長篇小說《重婚》,作者李文華同志在扉頁中寫了這樣一句話:
“敬贈久仰的荒煤老指導留念。雖沒有見過您的面,但心靈深處已經是您的學生了。”
我認為這是一位青年作者過於謙虛的客氣話。我只是很簡單地回了一封信,說贈書已收到,容抽暇拜讀,希望文華告訴我一點從事創作的經歷或還有無其他作品。
不料12月中旬,文華同志一位北京朋友給我寄來文華1992年5月給我的一封信以及她保存多年的一張顏色蒼黃的很舊的剪報,有的地方已經磨碎了,李文華同志在不少的段落中用紅色、藍色的筆劃上許多槓槓,還有的文字下面又畫上小小的紅圈圈。這位朋友在來信中說:
“今日我收到作者寄來的《重婚》,忽生感慨,覺得把作者原寫給您的信,還是寄來為好,請您百忙中一讀。”
接著又收到文華的來信,才知道事情整個真相。原來在1992年5月,文華就把《重婚》手稿和那張舊的剪報,連同給我的一封信一起寄給了這位朋友,希望轉給我看、並提點意見。這位朋友出於好心照顧我輩老人,提了些意見就把稿子退還給文華了,信和剪報卻留了下來。
這份剪報,原來是我1987年初寫的一篇文章,為《張弦電影劇本新作集》所寫的序言。甘肅日報轉載時改為《從張弦筆下的女性所想到的》。我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轉載的。
現在來看,文章總的精神,既讚揚張弦生動真實地表現了當代女性悲劇性的命運,顯示了女性美好的心靈,又希望他今後能創造一些在八十年代重新煥發青春的新女性,甚至“女強人”的形象。
文章中有這樣兩段話:
“我認為,國際文壇許多優秀作品都表現了女性悲劇性的命運,是因為:
“女性的命運實際上和家庭、社會、民族和國家的命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女性是妻子、母親,從愛情的萌芽到各種樣式的婚姻,終於形成幸福和不幸福的家庭,承擔起種種繁重的責任和義務,女性無論在生理上、心理上,在整個精神世界裡,都可以說是負擔最重的人。”其次,在呼喊重視人的尊嚴和價值的思潮中,難道不應該更加重視女性的尊嚴和價值嗎!我們誰能計算得出來,在十年動亂中有多少家庭被毀滅,這場動亂所造成的無數的悲劇中有多少女性的血淚?……何況在今天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新舊交替時期,‘文革’的後遺症還未盡消逝……又沉渣泛起,從各個方面浸襲著女性美好的心靈……我們既為她們美好的心靈而感到自豪,也為她們面臨的許多歷史重負而往往難以擺脫種種惡夢和厄運而感到羞愧和自責。……我希望看到一些反映建國以來有關我國各族人民的女性命運題材的史詩性的作品。”
文華在信上講,她就是讀了這文章、特別是以上的話照亮了她的心路,是由於我的文章“指引”她寫了《重婚》,所以她發自內心地稱我為老師。
這段小小的插曲,不能不激起我一些思考,才和文華開始通信,希望多了解她的情況,也終於在春節之後認真地讀罷《重婚》,還答應為此書再版時給寫一個序言。
可是.我提起筆來時,我總覺得白岩、肖山、肖軍、童琳這幾個生動的形象儘管不斷地閃現在我的眼前,我所想的卻是另一些不盡的感慨!
近些年來,在商品經濟大潮衝擊下,嚴重地衝擊了所謂嚴肅文學、純文學、高雅文學。1993年曾被有些評論家稱之謂“長篇小說年”,但被炒得最熱的卻是個別實際上踐踏女性靈魂的作品。更不用說有些流行全國市面的通俗文學,無非是在那裡製造和宣揚種種“性愛”的故事去吸引讀者。總之,用骯髒的筆去描繪一群“被污辱與被損害的女性”的形象,實際是把女性表現為性的奴隸和玩具而已。
這對我們黨和國家所倡導的精神文明建設,反對社會不良風尚,鼓舞人民意氣風發、奮勇向上的精神,簡直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也必將給青年一代以不良的影響。老一輩的文學工作者不能不為此感到憂慮。
因此,我讀到《重婚》這樣的作品,而且是青年作者第一部長篇小說,寫下了“文革”後遺症留下的女性悲劇,創造了白岩這樣一位真實生動感人的形象,不能不感到高興和安慰,我在這序言中不可能詳細評論和分析白岩這個形象的典型性。但我相信,白岩不僅還會活在類似肖山父子命運人們的心靈里,也還必將活在千千萬萬人們的心靈里。她的悲慘的命運和堅強的性格還將激勵人們去思考許多問題。
我們既要清醒地總結歷史經驗,認真地處理“文革”的某些後遺症,更要珍惜今天改革開放的大好機遇,為未來開拓新的境界,要讓類似肖山父子這樣悲劇命運的人們也邁步前進。
從創作方面來講,白岩這個形象也值得思考,例如看來是一個矛盾的現象,從小說中所描繪的白岩種種錯綜複雜的心態來看,她的心靈纖細而又脆弱,然而她一再上告,既要告“文革”中敗類,也要告自己的丈夫。對這種性格倒底怎么理解呢?
也很偶然,我1988年在一篇談《關於女性文學》的文章中就談到了這一個問題。我講了這樣一段話:
“我們習慣於說女性的心靈是纖細的、脆弱的,可是誰想到過,‘文革’中無法無天的罪行,正是對無數纖細、脆弱的心靈砍上一刀一刀深痛的創傷,她們是怎么承受下來的?難道這數以億計的傷痕累累、血跡斑斑的脆弱的心靈,不又是以難以想像的堅強的性格終於承擔了這歷史的重擔?難道這些女性不能夠、不應該成為當代文學史上一些偉大的、崇高的、難忘的、不朽的典型而存在?可惜反映這種偉大女性的作品還不多見。當然,她們也只是一滴水,我國千千萬萬的偉大女性中的‘這一個’,反映了我國億萬女性美好的心靈,像無限燦爛的陽光照亮了我們的歷史。”
不論讀者們如何評論白岩這位女性形象的典型性,白岩也不是像張志新那樣偉大的女性,她只是一個普通的在“文革”中被毀滅家庭、失去丈夫、撫育孤兒成長的母親。可是一旦和丈夫重逢,舊情復燃,燃燒起真摯愛情被埋葬,多年的岩火,又終於釀成一場夫離子別的悲劇。作者飽蘸血淚所刻畫的這個悲慘而美好的心靈,卻正好印證了我文章中的觀點,白岩這個形象是反映了‘文革’中億萬女性美好心靈的一滴水,這可是一個很有趣的巧合。但卻很好地說明,文藝理論和創作實踐的結合,或者說理論須要實踐的檢驗,恰好證明,理論與創作都必然源於生活。
如果我自己沒有親身經歷“文革”十多年的坎坷,如果我沒有在新時期認真讀了並且理解了當時稱之謂“傷痕文學”的大量作品,我就不可能寫出那樣的文章,提出那種要求和希望來。
文華一再來信強調她的《重婚》,是按照我的思想,受到我的指引而創作成功的。其實,這不過是一個常見的現象。當作者在無限豐富的生活里親身體驗和觀察了許多真實、感人的事跡,激發起許多生動的感受,在長期蘊孕著一種創作的衝動中,還不能一下子找到一個很好的主題和構思的時候,卻巧有篇文章或某個觀點觸發了她的靈感,在她構思中找到了一種契機,加深了對人物命運的理解,因而一觸即發,使生活的源泉奔騰而出,終於勝利地創造了生動鮮明的形象,完成了一部好的作品。
倘若文華沒有自己生活中豐富的感受,不熱愛文學,不偶然見到過去曾經相識的白岩這位形象的原形人物激起她的思考,即使讀了我的文章,也未必就能創作這樣一部優秀的作品來。所以,文華還應該感謝生活!
自然,一個老評論工作者,有些觀點激發了青年作者的靈感,促成一部好小說誕生,獲得廣大讀者的熱愛,這也是我應該感到安慰和高興的,所以,我也應該感謝文華,是她以創作實踐證實我的觀點是符合生活實際的。
我仍然認為,在強調精神文明建設的同時,文學藝術在創作中表現當代女性的性格和命運,歌頌美好的心靈,是我們今天要建立真誠、和諧、團結、友好、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的一項重要的歷史任務;也是維護女性尊嚴,提高女性素養,樹立和發展健康的家庭道德倫理,培養新一代女性的光榮的使命。
從少女的鐘情到熱戀,從建立和諧的美滿的家庭、到成為親切撫育下一代的母親,由於社會、生活、家庭成員複雜的各種原因,都可能隨時發生種種悲劇,而且是對社會安定團結的一種衝擊。除了依靠法制之外,關鍵在於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的素質,而文學藝術在這方面所有的陶冶性情、潛移默化的作用,又是別的工作無法代替的。所以我們的女作家,尤其是青年女作家千萬不要輕視、忘卻這個重要的歷史任務和職責。
我們既不希望我們的社會再發生白岩這種悲劇,也不希望發生童琳這樣的悲劇,更不願看到肖山這種悲劇。
俄國偉大的作家托爾斯泰在他世界名著《安娜卡列妮娜》作品中揭開安娜的大悲劇的開始,全書的第一句話就是: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我卻覺得還應該再加一句:“這各種不幸,卻往往是落在女性身上。”
所以,我覺得,女作家應當努力幫助新女性能夠真正掌握自己的命運.去獲得真誠的愛情,建立起更美好和幸福的家庭,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貢獻。
但願我這篇雜亂的感慨能幫助文華和更多的青年女作家再有點啟發,為她們反映當代新女性生活方面開拓一點新的思路,取得更新更好的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