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都區(隨州市曾都區)

曾都區

隨州市曾都區一般指本詞條

曾都區,隸屬湖北省隨州市。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東接廣水市,西鄰隨縣,南連安陸市京山市,總面積1425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12月,曾都區下轄5個街道、5個鎮。2023年,全區常住人口為68.38萬人。曾都區人民政府駐西城街道烈山大道烏龍巷4號。

戰國,置隨縣。1979年,析隨縣置隨州市(縣級)。2000年,撤銷隨州市,設立曾都區。2009年,析曾都區部分鄉鎮置隨縣。是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編鐘古樂之鄉、中國專用汽車之都所在地。曾都是漢襄咽喉之地。地處荊豫要衝,中原文化和楚文化在此交匯,境內擂鼓墩是曾侯乙墓和65件大型成套編鐘出土處。

2023年,曾都區實現生產總值614.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1%。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曾都區
  • 外文名:Zengdu District
  • 行政區劃代碼:421303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湖北省隨州市
  • 地理位置:湖北省北部
  • 面積:1325 km
  • 下轄地區:5個街道、5個鎮
  • 政府駐地:西城街道烈山大道烏龍巷4號。
  • 電話區號:0722
  • 郵政編碼:4413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68.38 萬(2023年常住人口)
  • 著名景點神農故里、曾侯乙墓、擂鼓墩風景區等
  • 火車站隨州站隨州南站
  • 車牌代碼:鄂S
  • 地區生產總值:614.62 億元(2023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政治,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風景名勝,地方特產,著名人物,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上古,為烈山氏
虞夏至商初,隨人建立“犀”方國。商代中期至戰國末期,隨境有“厲”、“隨”、“唐”三個諸侯國建置都邑。
周,為隨國。戰國,楚滅隨國置隨縣
秦漢,因之。
晉,設義陽郡
南北朝,改設隨陽郡,後改隨郡、北隨郡。北周,設漢東郡、義陽郡。西魏,隨升為州,轄郡、縣。
隋,仍設州,後廢州設漢東郡。
唐,改郡為隨州。
宋、元,仍為隨州。
民國初年,改隨州為隨縣。
1949年,境內設有隨縣、洪山縣,分別隸屬孝感、襄陽專署。
1955年,洪山縣併入隨縣。
1979年,析隨縣城關鎮及城郊置隨州市(縣級),縣、市分治。
1983年,撤銷隨縣,併入隨州市,屬襄陽市
2000年,設立地級隨州市,撤銷縣級隨州市,設立曾都區,隸屬地級隨州市。
2009年,析曾都區部分鄉鎮置隨縣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5年,撤銷大堰坡鄉,劃歸淅河鎮。撤銷岩子河鄉、天河口鄉,劃歸殷店鎮。撤銷封江鄉,劃歸厲山鎮。撤銷溳陽鄉,劃歸澴潭鎮。撤銷雙河鎮,劃歸洪山鎮。撤銷新城鎮,劃歸萬和鎮。殷店鎮新東、新中村劃歸萬店鎮。
2007年,撤銷萬福店農場,設立萬福鎮
2022年,設立溳水街道,東城街道的溳水社區、風光社區、白桃村、永久村和南郊街道的前進社區5個村(社區)劃歸溳水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23年12月,曾都區下轄5個街道、5個鎮:西城街道東城街道南郊街道北郊街道溳水街道萬店鎮何店鎮洛陽鎮府河鎮淅河鎮;另轄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曾都經濟開發區。共6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48個行政村。曾都區人民政府駐西城街道烈山大道烏龍巷4號。
曾都區人民政府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曾都區,位於湖北省西北部,地處桐柏山南麓、大別山西端、大洪山東南部,介於東經113°14'~113°46'、北緯31°19'~31°58'之間。東與廣水市相接,西與隨縣毗鄰,南與湖北省孝感市安陸市荊門市京山市相連。總面積142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曾都區以低山丘陵為主,兼有山地和沖積平原。中部和東南部地勢較低。

氣候

曾都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熱同季。處於中緯度季風環流區域的中部,年平均氣溫15.7℃。年平均相對濕度75%,年平均日照時數1900-2100小時,無霜期240天。年總降雨量967毫米,積雪日年平均8天。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曾都區耕地41317.86公頃(61.9768萬畝),園地2430.95公頃(3.6464萬畝)。林地62324.18公頃(93.4863萬畝),草地1396.23公頃(2.0943萬畝)。濕地241.37公頃(0.3621萬畝),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6812.71公頃(25.2191萬畝)。交通運輸用地3605.09公頃(5.4076萬畝),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2376.34公頃(18.5645萬畝)。

礦產資源

曾都區礦產資源已發現礦種8種,已探明儲量礦產資源3種。重晶石探明儲量7492千噸,保有儲量2349.82千噸。制灰用石灰石探明儲量88千噸,保有資源儲量15千噸。建築用輝綠岩累計探明儲量4157.96千立方米,保有資源儲量3876.7千立方米。

人口

2022年,曾都區戶籍總人口為66.29萬人,常住人口為68.18萬人。
2023年,曾都區戶籍總人口為66.4529萬人,常住人口為68.38萬人。
曾都區少數民族有回族、土家族、壯族、滿族、苗族、蒙古族、傣族、佤族、藏族、侗族、瑤族、黎族、維吾爾族、彝族、朝鮮族、布依族、白族、畲族、仡佬族、拉祜族土族、仫佬族等22個少數民族,常住少數民族人口6122人,少數民族流動人口2000人。

經濟

綜述

2022年,曾都區地區生產總值613.9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9.52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259.06億元,增長6.6%(其中製造業增加值215.59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315.38億元,增長3.0%。三次產業結構比為6.4:42.2:51.4。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90002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4.5%。
財政
2022年,曾都區財政總收入126004萬元,減少16.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5608萬元,減少21.9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52579萬元,減少25.63%,非稅收入13029萬元,減少2.68%。區屬一般預算支出369671萬元,增加26.79%。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曾都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9.0%,區屬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13.9%。區域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1%。商品房銷售面積83.69萬平方米,下降9.1%;銷售額42.6億元,下降12.4%(本年指標含大洪山數據)。
人民生活
2022年,曾都區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70896元。增長3.5%。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93元,增長5.7%,人均生活消費支出27184元,增長2.1%;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57元,增長7.9%,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8490元,增長7.0%。

第一產業

2022年,曾都區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00億元(現價),增長5.9%。其中:農業23.01億元,增長2.2%;林業2.91億元,下降9.5%;牧業39.54億元,增長18.0%;漁業3.40億元,下降45.1%;農林牧漁服務業7.14億元,增長13.1%。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39.32千公頃,糧食總產量26.5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為:棉花0.58千公頃,油料6.17千公頃;蔬菜7.79千公頃;茶葉、水果種植面積分別為388公頃、972公頃。其它產品為:油桐籽352噸,油茶籽1156噸,烏桕子624噸,五倍子75噸,板栗1489噸,核桃75噸,木材採伐量3.02萬立方米。
水產品產量11970噸,比上年增長2.9%。淡水養殖產量9810噸,比上年增長4.7%。淡水養殖面積4535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43.06萬千瓦;化肥施用量(折純)2.74萬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曾都區全部工業增加值217.91億元,比上年增長6.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726.15億元,增長10.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61.37億元,增長8.3%。區屬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工業總產值493.60億元,增長9.1%;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8.39億元,增長8.2%。
建築業
2022年,曾都區資質以上建築企業102家,總產值73.06億元,增長4.3%。增加值41.17億元,增長7.5%。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85.81萬平方米,其中新開工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1.85萬平方米,下降12.45%。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曾都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8.6億元,增長2.7%。其中:區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2.18億元,增長2.8%;按行業分(限上),區屬批發業為78.94億元,增長14.5%;零售業為94.88億元,增長9.8%;餐飲業為4.62億元,增長11.5%;住宿業為1.07億元,增長0.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01.9。
對外貿易
2022年,曾都區出口總額10.1億美元,增長-2.5%,其中:區屬出口總額5.91億美元,增長29.1% 。
金融業
2022年,曾都區金融機構存款餘額998.32億元,貸款餘額642.45億元。

交通運輸

截至2022年,曾都區公路總里程3003.96公里。實有公交(電)車營運輛數420輛,實有計程車數547輛。

政治

區委書記:
姜皓
區長:
何勝
截至2023年7月: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曾都區駐有:隨州職業技術學院
截至2022年,曾都區共有各類學校(不含幼稚園)58所,在校學生69092人,專任教師4020人,其中:國小在校學生41162人,普通國中在校學生18625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5496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696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2989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124人。

科學技術

2022年,曾都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126.46億元,增長13.08%,占GDP的比重為20.6%。

文化事業

國家三級圖書館:曾都區圖書館。國家二級文化館:曾都區民眾藝術館。
截至2022年,曾都區共有文化機構10個,劇場1個,劇團1個,電影院4個,文化站4個。電視覆蓋率為100%,電視台節目125套,有線電視82453戶

醫療衛生

截至2022年,曾都區共有衛生機構(不含村級衛生室、私人診所)9個,其中:縣級醫院1個,鄉鎮醫院8個;衛生技術人員1352人,其中:執業醫師366人,執業助理醫師93人,註冊護士631人,病床床位數1354張。

社會保障

2022年,曾都區城鎮新增就業6907人,城鎮登記失業2911人。
2022年,曾都區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11.23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25.78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6.67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49.04萬人,失業保險參保3.3萬人,工傷保險參保4.19萬人,生育保險參保4.1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0.34萬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0.54萬人。

風景名勝

隨州博物館
隨州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現有藏品10183件(套)。其中一級文物318件(套),二級文物573件(套),三級文物993件(套),珍貴文物1884件(套)。風格為楚漢宮殿式,一主四翼,占地面積118畝,建築面積204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8000平方米。
擂鼓墩墓群
擂鼓墩墓群,位於湖北省隨州市南郊街道擂鼓墩村東團坡、西團坡。面積約20萬平方米,是戰國早期曾國墓地。1988年,入選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四軍第五師九口堰紀念館
新四軍第五師九口堰紀念館,舊址外部呈黑灰色,整個建築為三進兩院,房屋共56間,土木結構,呈左右對稱格局。1982年在舊址基礎上成立九口堰紀念館。

地方特產

隨州泡泡青
隨州泡泡青,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隨州泡泡青”是隨州最具特色蔬菜品種之一,富含豐富的營養價值,素有冬季“蔬菜之王”的美譽。它葉泡濃綠至墨綠,葉肉厚實,質地柔軟,抗寒性強,經霜凍雪壓後,口感更佳。
2010年12月15日,原農業部批准對“隨州泡泡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2014年7月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隨州泡泡青”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隨州銀杏
隨州銀杏,湖北省隨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隨州銀杏,落葉喬木植物,葉扇形,在長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單性,雌雄異株,5月開花,10月成熟,果實為橙黃色的種實核果。色澤潔白,種仁質地細膩,黏糯清香,略有苦感。
2014年10月1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隨州銀杏”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隨州芽茶
隨州芽茶,湖北省隨州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隨州芽茶條索挺直,芽頭肥碩勻齊,銀綠隱翠,清香高鮮,滋味醇和,湯色嫩綠明亮,沖泡時茶芽立於杯底,形似銀劍豎立,亦像雨後春筍,蔚為壯觀。
2014年07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隨州芽茶”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隨州香菇
隨州香菇,湖北省隨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隨州香菇”柄短、形圓、褐銅色,肉質細膩,郁香爽口。商品菇直徑3-10厘米。“隨州香菇”通常有板菇和花菇之分。板菇表面光滑無裂紋;花菇花紋如刻,顏色潔白,白花菇乃菇中之上品,具有花紋深裂質密,香味獨特濃郁。
2018年7月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批准對“隨州香菇”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著名人物

梁偉年
梁偉年,1959年10月生,湖北隨州人,1980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6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余功斌
余功斌,1967年4月生,湖北隨州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8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現任遼寧省鞍山市委書記。

榮譽稱號

1993年,曾都區入選第三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2018年,曾都區入選第二批全國中國小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創新縣。
2019年,曾都區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0年3月,曾都區入選湖北省首批創新型縣。
2020年5月,曾都區入選財政預算執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國庫庫款管理、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預算公開等財政管理工作完成情況好的地方。
2020年6月,曾都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2年9月,曾都區入選2021年湖北省消費強縣。
2022年11月,曾都區入選2022年湖北省最佳化營商環境改革先行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