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江河,也叫龍江,古稱為“龍溪”,位於惠來縣境內,河長42公里,集水面積357.5平方公里,捍衛著惠來縣40多萬人口的飲用水安全,並為11萬畝耕地提供灌溉用水,被惠來人民稱為“母親河”、“生命之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隆江河
- 別名:龍江,龍溪
- 地理位置:廣東省揭陽市惠來縣隆江鎮
- 流經地區:隆江鎮,神泉港
- 發源地:普寧市的南山凹,
- 主要支流:雷嶺水,鹽嶺水
- 河長:42 km
- 面積:357.5 km
內容簡介,歷史美稱,古代典故,兩岸古蹟,隆江鎮,地圖信息,
內容簡介
隆江河是龍江河隆江鎮段的河流,為潮汕四大河流之一,發源於普寧市的南山凹,在惠來神泉港匯入雷嶺水及鹽嶺水後出海。流域面積1164平方公里,集水面積1008.8平方公里,河流長82公里。
歷史美稱
隆江河下游環抱東岸隆江古鎮,狀似襟帶,故稱“龍江襟帶”。相傳天上的七仙女下凡來到人間,見到此地有山無水,樸實雅致,所以就在這遊玩,等到他們要回天庭的時候,七妹留戀此地解下襟帶揮地為河,使這裡有了龍江河。
“龍江襟帶”是“惠來古八景”之一,“惠來古八景”始於明代末年,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龍江襟帶”以其優美的自然風光,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前來游賞觀光,吟詩作賦,為龍江河增添無限的光彩。
古代典故
隆江河歷來航運業發達,歷史上有渡口19處,梅林、葵潭、神泉等船隻穿梭於其間,明代有石板橋。據清雍正《惠來縣誌》載:“龍江橋在縣西三十里,舊有石樑十三間,因水出橋西前,橋盡作河洲。尚存斷橋遺蹟,明萬曆三十三年建文昌台議取其石後,以船腳費重不果”。清代康熙四十一年惠來縣副榜唐寬《望江南·過浮木橋》詞云:“梅葵水,滾滾下神泉,中有木橋浮水上,龍江過客總安然。勝坐渡頭船。”1958年建有杉木橋,1985年被洪水衝垮。隆江鎮有隆江大橋、龍江橋、大道橋,三座鋼筋混泥土結構大道橋跨越兩岸。
清代康熙年間惠來縣教諭蕭漢英詠《龍江襟帶》詩句:“曲抱蜿蜒水,能通天漢搓。市煙千井含,郊樹萬重遮。靜蘸臨空色,晴飛泊岸花。重鬢渚士女,彩舫盪明霞。”龍江河河流彎曲,葵潭至隆江有淺灘18處,昔有“龍溪十八彎”之說。更有“鐘潭”、“鯉魚堆”、“合竹溪”等美麗動人的民間傳說
兩岸古蹟
隆江河兩岸有創寺於正德十六年(1521)隆江鎮江寺;有明朝嘉靖四年(1525)創寺的溪西西來古寺;有仙石山賀龍紀念亭等名勝古蹟。如今,龍江河兩崖風光優美,波光如鏡,樹木蔥鬱,百草豐茂,一派充滿生機勃勃的景象。
隆江鎮
隆江鎮位於惠來縣城西南部,地處龍江中下游左岸。據《惠來縣地名志》記載:因龍江縈繞此地流經神泉入海,又有集市,故名龍江埠(市),又名“萬興寨”、“芙蓉城”。有360個村匯此交易,後來市集逐漸興隆,遂改稱“隆江”。
明萬曆六年(1578)建隆江城(今惠來縣隆江鎮城內社),設城堡,置衙門,築城圍,建城樓。
地圖信息
地址:惠來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