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因鎮人民政府地處五峰山之南與梁山所構成的浴道寬谷中,故得名陽峪。
明、清時屬辛宜里。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後,時設陽峪聯保,後改為陽峪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陽峪區(九區)。
1956年,撤區並鄉,陽峪、馮市組建為陽峪鄉。
1958年,成立鐵佛公社。
1961年,區劃調整時分設陽峪公社。
1984年,改設為陽峪鄉、鐵佛鄉。
1997年,陽峪鄉改為陽峪鎮。
2001年,撤銷鐵佛鄉並人陽峪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陽峪鎮轄陽峪、八一、馮市、新店、南北、陳談、鐵佛、雙丁、白福、太平、南陵、田家坳、陳家窪、陳家坳、任家窪、祝家堡16個行政村;下設13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陽峪鎮下轄11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馮市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陽峪鎮地處乾縣北部。東與
峰陽鎮隔溝相望,南與城關鎮接壤,西與梁山鎮為鄰,北依
永壽縣監軍鎮。轄區東西最大距離9.6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1.5千米,總面積72.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陽峪鎮地處鄂爾多斯地台南緣與渭河斷裂盆地的結合部,地勢北高南低。境內地貌可分為三種:南部的黃土台塬區,地勢低平,水源較缺;中部的帶狀平原區;北部的丘陵溝壑區。海拔850—1019米。
氣候特徵
陽峪鎮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1℃,無霜期年平均為224天,年平均降水量573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每年的7—9月。
水系水文
陽峪鎮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
渭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泔河,境內流長16千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陽峪鎮轄區總人口31952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985人,城鎮化率12.5%。總人口中,男性16934人,占53%;女性15018人,占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42人。
截至2018年,陽峪鎮戶籍人口33997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陽峪鎮有工業企業16個;其中,規上企業3個。有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個數12個。
第一產業
2011年,陽峪鎮農業總產值達到66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農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截至2011年末,陽峪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700元。耕地面積64777畝,人均2畝。糧食作物以小麥為主。2011年,陽峪鎮糧食生產45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蘋果、柿子、西甜瓜等。養殖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牛為主。生豬存欄40000頭、家禽飼養量50000羽、秦川牛飼養量6000頭。2011年,陽峪鎮生產肉類77噸;畜牧業總產值0.012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1.8%。
第二產業
陽峪鎮工業形成運輸、養殖、果品、油菜制種、工藝加工五大經濟主導產業。2011年,陽峪鎮工業總產值達到5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6%,工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6.4%。2011年,陽峪鎮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0.1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2%。依託312國道、福銀高速公路,引進總投資38億元的大中小型企業34個,被乾縣確定為全縣建材化工園。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陽峪鎮郵政局2個,代辦所16個,鄉村通郵率99%;報紙、期刊累計發行7000份(冊)。業務收入150萬元,其中純收入70萬元。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6個,固定電話用戶312戶,行動電話用戶1.9萬戶,寬頻接人用戶20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00萬元。
交通運輸
陽峪鎮境內有福銀高速公路、312國道2條公路幹線交會而過,西平鐵路貫穿全境。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峪鎮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6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0戶,各類圖書室61個,藏書2餘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30人。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峪鎮幼稚園6所,在園幼兒568人,專任教師28人;國小9所,在校生1790人,專任教師18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1900人,專任教師8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峪鎮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2011年,陽峪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5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體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陽峪鎮1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