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原的油皮,張張片片都是鵝黃鵝黃的,絲絹般柔曼輕盈。那油皮光滑的表面,如透香的凝脂,透著處子般的誘惑。最正宗的陽原油皮,據說,已經有上千年的製作工藝,無論你怎樣揉搓,它都不會有一絲裂縫,更不會掉渣掉角,清水芙蓉般青翠欲滴,讓人不得不憐愛,甚至有要生吞活剝的欲望。是陰山余脈與恆山余脈複合處那條流淌在丁玲筆下的桑乾河的水質,給了這些油皮特殊的潛質?還是二百萬年泥河灣這個東方人類發源地的蒼天厚土繁衍給了這些油皮非凡的靈性?
泥河灣風味特色中的豆製品很多,如豆腐皮,豆腐乾,豆腐絲等等。油皮是製作這些豆製品時的副產品,一般在燒煮豆漿時,豆漿表面結成一層蛋白質薄膜即是油皮。製作油皮的關鍵功夫在挑皮上,煮漿後的豆漿,要靜置將近十分鐘,表面才會結一層薄膜。挑皮的工具是當地隨處可見的高粱秸稈,秸稈上固定一個釘子般的小柄,用這個工具,沿著鍋邊,慢慢悉心地揭起這層薄膜。據當地的農戶對我講,製作油皮的關鍵工藝在於尺度的把握。而這個尺度,是符合我們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豆漿要不多不少、不稠不稀;溫度要不高不低,不冷不熱,這樣卷出來的油皮才會不軟不硬。天哪,別說做了,我聽著,就已經夠複雜的了。可是,我卻從這油皮製作的工藝流程中,領悟到陽原人的精明和智慧,感受到陽原這塊厚土的博大與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