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現彩

1972年9月生於山東省嘉祥縣,1989年考入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1993年南京大學礦床學專業畢業,並獲學士學位;1998年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專業博士研究生畢業,並留校任助教,1999年10月被評為講師;2001年5月晉升為副教授,同年獲“碩士生導師”資格;2006年12月晉升為教授。2002年赴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參加教育部組織的理科基礎課程教學研修班。現主要從事含油氣系統的地球化學過程以及礦物表面吸附性能、表界面地球化學的分子模擬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陸現彩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東省嘉祥縣
  • 出生日期:1972年9月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 職稱:教授
主要教學情況,研究方向,在研課題,已完成的科研項目,獲獎情況,代表性文章、論著,

主要教學情況

承擔教學課程:地球信息學導論(本科生)、地球科學概論(本科生)。
指導在讀碩士研究生 3 名,協助指導在讀博士研究生2名。

研究方向

1.含油氣盆地中的成岩作用
2.微生物-礦物相互作用
3.礦物表界面化學及分子模擬
主要科研成果

在研課題

1.國家973項目課題:微生物群落分解礦物的機理及其對生態環境影響(2007CB815603) (2007.7-2011.8)(負責人)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泥質烴源岩中納米孔隙的成岩演化特徵及其排烴意義(40673041)(2007-2009) {主持}
3.中石化重點項目課題三:中國東南部岩漿作用對油氣成藏的影響研究(2007-2011)G0800-07-ZS-177.(第二負責人)
4. 教育部博士點項目:銅陵地區多金屬礦山酸性排水的微生物礦化作用研究(2006-2007)(20050284043)(主持)
5.橫向科研合作項目:沙河街組下部烴源岩成岩成烴演化歷史及其壓力環境研究(2006-2007) {主持}

已完成的科研項目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泥質烴源岩中粘土礦物表面電化學特徵與沉積有機質生排烴的關係(40373024)(2004-2006) {主持}
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泥質烴源岩初次排烴過程的流體—礦物界面地球化學研究40003002(2001-2003) {主持}
3.橫向科研合作項目:基於有機無機相互作用研究的初次排烴定量研究(2000-2001) {主持}
4.橫向科研合作項目:沙河街組三段初次排烴過程中的粘土礦物表面特徵變化(2002-2003) {主持}
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深部流體與金礦成礦關係研究49973001(2000-2002) {參加}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安徽冬瓜山疊生式層狀銅礦形成過程的界面化學動力學49873016(1999-2001) {參加}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數字礦物博物館.40142028 (2001-2002){參加}

獲獎情況

1.徐士進、陸現彩、趙連澤、王汝成、周新民,2001,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地球科學》多媒體電子教材和課程創新建設(教材)。
2.徐士進、趙連澤、陸現彩、王汝成等,2000,國家優秀電子出版物獎,《地球科學——多媒體電子教材》高教出版社出版
3.徐士進、陸現彩、趙連澤、陳雲棠、邵進,2001,江蘇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地球科學》課程創新建設和多媒體電子教材。
4.陸現彩,勝利油區未熟低熟油成烴機理、判識標誌、成藏條件及資源預測,中國石油化工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11/20,合作單位為勝利油田地質研究院)
5.趙連澤、陸現彩、董少春等,2002,21世紀科學人文素質教育多媒體系列(第一輯)獲江蘇省高等學校“方正奧思杯”多媒體教學課件競賽一等獎
6.中國地質學會第九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2004。
7.徐士進、陸現彩、趙連澤、董少春、胡歡。《地球科學》全國精品課程,2004
8.江蘇省第二屆土地、地質優秀科技工作者,2006。

代表性文章、論著

1.勝利油田低熟油區I/S粘土礦物及有機質演化的關係 1996, 南京大學學報,Vol32,地學專輯, 123-128
2.利用碳酸鹽礦物成分研究沉積-成岩過程中流體鹽度演化 —以東營凹陷沙四段低熟油烴源岩為例 1998, 沉積學報, Vol 16.(1) 13-21
3.勝利油田低熟烴源岩中可溶有機質與粘土礦物的結合關係 1999,地質科學, Vol 34.(1) 69-77
4.The study of structure and biomarkers of organic-clay complexes in immature source rocks of Shengli Oil Field (Abs) 1997,A.A.P.G.Bulletin , No.9
5.地幔對流及其與地殼表層拉張盆地的關係研究 1998,地學前緣,Vol5 增刊,184-190
6.勝利油區第三紀火山活動對油氣生成的影響 1999年,地質論評, vol.45 增刊,594-598
7.《地球科學》多媒體電子教材(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徐士進、趙連澤、陸現彩等,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
8.常見層狀矽酸鹽礦物的表面特徵,矽酸鹽學報,2003,31(1),59-65
9.Variation in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minerals in diagensis process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eneration and primary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ABS). Geochim. et Cosmochim. Acta,2003, 67(18):A261
10.Designing and Redesigning the Curriculum to Provide an Integrated and Challenging Program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Earth Sciences with comparisons between Nanjing University and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In M. Peat (ed.) 2002,The China Papers: Tertiary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ing for the 21st Century, 1, 63-69
11.幾種常見礦物的接觸角測定及其結晶學聯繫,岩石礦物學雜誌,2003,22(4)397-400
12.強化能力培養的地質學課程體系與教學模式改革初探, 2003年,中國地質教育,4期,23-26
13. Imprint of primary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 on the nano-scaled pore structure of source rocks and surface properties of organo-clay complexes (abstract). 2004, G. C. A, 68(11, Supplement) A234
14.蒙脫石伊利石化對含油氣盆地地層壓力影響的定量研究,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2004, 23(4):285-291
15.多孔介質中甲烷水合物穩定性實驗研究進展.現代地質 ,2005,19(1):89-95.
16.微生物礦化成因的鐵硫酸鹽礦物表面特徵初探.高校地質學報,2005, 11(2):194-198.
17. Study on Cataclastic Rheology of Carbonate Rocks. Science in China Ser. D. 48(8):1227-1233.
18. Material Properties of Marine Hydrogenous ferromanganese crust and Its Performance in Desulfurization. Acta Geologica Sinica. 80(3): 441 - 450
19.南京大學兩類地學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 中國地質教育,2005年,No.4: 42-4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