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仁

陸浩仁

少年讀私塾,後考入東蘭高等國小堂讀書。1923年在韋拔群的影響下,接受革命思想。1925年參加青年救國團,聲援上海“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

基本介紹

  • 本名:陸浩仁
  • 別稱:原名樹松,號慮點,曾化名白慮點、陸為生、潘廣昌
  • 民族族群:壯 族
  • 出生地:廣西東蘭縣泗爺村
  • 出生時間:1907年
  • 去世時間:1936年
  •   性別   : 男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

人物生平

陸浩仁(1907年—1936年)壯 族,廣西東蘭三石區泗爺村人,1925年追隨韋拔群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9月被選為右江特委委員。1931年7月任紅軍獨立第三師政治部主任。1934年7月任中共思果中心縣委書記。1936年6月26日不幸被叛徒殺害。
1926年7月結束學生生活,投身於農民運動,當選為東蘭縣太平區農民協會常務委員。1927年7月,入東蘭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929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任中共東蘭縣太平區委書記、東蘭縣委委員。百色起義後,任中共右江特委委員兼奉議縣委書記。1930年11月,紅七軍主力北上後,留在右江根據地堅持鬥爭。先後任紅七軍二十一師(後改為右江獨立師)政治部主任、師黨委委員,中共右江下游黨委常委、代理書記,中共思果中心縣委書記。1936年6月26日,在果德縣槐前鄉派班屯被叛徒殺害。

人物事跡

1927年7月,經韋菁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0月,出席中共東蘭縣代表大會。會後不久,他按照縣委的部署,指揮一個連的農民自衛軍打垮了太平區築有堅固的寨閘工事的反動勢力,解放了整個太平區,任中共太平區區委書記。
1929年11月至1930年2月,陸浩仁按上級黨組織要求,先後在奉議縣侖圩區、東蘭縣太平區進行建黨工作,發展了大批黨員,為組織輸入了一批又一批的新鮮血液。他建立了中共奉議縣委,先後擔任支部書記、區委書記和縣委書記。在任東蘭縣委宣傳部長兼太平區區委書記期間,他發展大批黨員,建立了13個鄉黨支部,大大加強了黨對農村工作的領導,有力地支援了百色起義。百色起義成功地發動之後,建立了紅七軍、右江工農民主政府和中共右江特委,陸浩仁當選為特委委員。1930年四五月間,紅七軍、紅八軍總政委鄧小平在東蘭縣武篆舊州屯開辦黨員幹部訓練班。陸浩仁參加了學習,學習鄧小平親自編寫的教材,多次聆聽鄧小平的講課。學習期間,陸浩仁曾作為學員代表向鄧小平匯報情況,聆聽鄧小平的教誨,深受教育和鼓舞。學習結業後,陸浩仁回到太平區,按照訓練班的教學課程,開辦了一期黨員訓練班,約有100人參加,使當地黨員的政治理論素質有所提高。
1930年10月,陸浩仁奉調右江特委工作。11月29日,紅七軍第二十一師在恩隆縣乙圩召開黨員代表大會。陸浩仁當選師黨委委員並任師政治部主任。1931年7月,紅二十一師改為紅軍獨立第三師,陸浩仁仍擔任師政治部主任。這期間,陸浩仁協助師長韋拔群、政委陳洪濤加強部隊的思想政治建設,開展了反“圍剿”鬥爭。
紅七軍主力離開右江革命根據地後,桂系軍閥調兵遣將向根據地大舉進犯。廖磊率一個師的兵力和地方民團一萬多人,配合貴州軍閥王海平部,從四面八方進攻右江革命根據地。在敵強我弱、敵眾我寡的情況下,韋拔群、陳洪濤,陸浩仁率領根據地軍民,機智靈活地打擊來犯之敵,先後兩次粉碎敵人的“圍剿”,有效地保衛了右江革命根據地。反“圍剿”的鬥爭中,根據師黨委的安排,陸浩仁深入都安縣弄福、弄才一帶,宣傳發動瑤族民眾,積極做瑤族首領的工作,宣講革命道理,取得了瑤族民眾對紅軍的支持。他還秘密潛往河池做國民黨舊軍官潘天甫的工作,宣傳黨的團結抗日的方針,以民族大義來說服對方,使潘部保持中立,不與紅軍作對。陸浩仁為粉碎敵人“圍剿”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1932年初,師黨委派黃松堅、陸浩仁到右江下游開展工作。這年夏天,右江下游臨時黨委成立(後改為右江下黨委),黃松堅任書記,陸浩仁等任常委。經過半年的努力,陸浩仁在都安建立了幾個秘密交通聯絡站,初步把都安、隆山一帶與下游的思林、果德的地下聯絡點連成一片。1932年底到1933年5月,紅軍獨立第三師師長韋拔群、政委陳洪濤、果德縣委書記黃書祥先後犧牲,鬥爭形勢十分嚴峻,環境更加險惡。右江下游黨委被迫從果林轉移到果化、豈定一帶山區活動。這期間,陸浩仁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堅持頑強的對敵鬥爭。他抓住敵人屠殺東蘭、鳳山、恩隆人民激起巨大民憤的機會,以東、鳳、恩人民的名義,草擬了一份《快郵代電》,徹底揭露敵人喪心病狂的行動,詳盡描述了大屠殺慘絕人寰的情景。這份《快郵代電》除發給國民黨廣西省政府外,還在各地張貼,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廣西各界人士紛紛強烈譴責敵人的暴行。迫於輿論的壓力,國民黨廣西省政府不得不把罪大惡極的恩隆縣縣長黃廷槐槍決以塞視聽。
1933年以後,鬥爭環境更加艱苦,但陸浩仁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他先後擔任了右江下游黨委(後改為思果中心縣委)代理書記、書記,紅河下游革命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堅韌不拔地開展重建黨組織的工作革命鬥爭。他派人去西山協助開展東蘭縣黨組織的重建工作,使東蘭縣的革命鬥爭在重建後的縣委領導下進一步開展起來,組織建立了紅河下游革命委員會,把革命工作擴展到忻城、河池、宜山、隆山等地區,並在這些地區發展了一批新黨員,建立了拉烈、百旺、金釵、大安、安陽、青盛等交通聯絡站。他依靠民眾,開展頑強的對敵鬥爭。
隨著鬥爭形勢的日益嚴峻,革命隊伍中也出現了一些動搖變節分子,游擊隊領導人廖明桂就是其中之一。廖背著右江下游革命委員會,與韋國興等人攔截民船,掠奪客商財物,還把被搶的客商抓到思果中心縣委所在地關押。由此引起敵人集中兵力圍攻,造成革命力量的重大損失。為了嚴肅革命紀律,挽回影響,陸浩仁與其他領導同志一起研究,將廖明桂等人抓起來迅速處決。與廖等人關係密切的阮生仁、凌廣榮等人不僅不思悔改,反而懷恨在心,暗中投靠國民黨反動派,勾結叛徒何增麟,於1936年7月14日趁陸浩仁等到果德縣果化鄉六孔村檢查工作時,用毒酒將陸浩仁等毒昏,然後殘忍地殺害了他們,烈士的鮮血染紅了右江河畔。陸浩仁犧牲時年僅29歲。但是,那些雙手沾滿了烈士鮮血的叛徒最終沒有好下場,他們也先後被革命力量一一處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