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谷贈詞圖》是明代畫家唐寅創作的一幅絹本設色畫。此畫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該圖描寫的正是陶谷贈詞時的場面。該畫行筆秀潤、繽密而有韻致,布局得體,設色秀研,而且理趣兼優,形神俱佳。確屬不可多得的佳構,當為唐寅晚年之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谷贈詞圖
- 作者:唐寅
- 創作年代:明代
- 畫作類型:設色畫
- 規格:橫168.80厘米,縱102.10厘米
- 現收藏地:台北故宮博物院
- 材質:絹本
畫作內容,創作背景,藝術鑑賞,形象,技法,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畫作內容
該圖描寫的正是陶谷贈詞時的場景。夜幕低垂,一處花樹掩映的院落里,陳設著兩座典雅的畫屏,旁邊還燃著一根紅燭。陶谷以指拈鬚,似在構思良句。榻上有茶盞、紙筆。對坐的秦蒻蘭則繡襦羅巾,巧笑嫣然,為陶谷輕輕撥奏著琵琶。左下角一僮子在煮茶。右上自題:“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臉發紅。唐寅。”
鈐印:“唐伯虎” 、“南京解元”、“吳趨”。
收藏印記: "嘉慶鑑賞”、“嘉慶御覽之寶”、“石渠寶笈”、“寶笈三編”、“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宣統御覽之寶”等。
創作背景
該圖取材於一則歷史故事。陶谷是北宋初年的大臣,一次出使小國南唐,態度十分傲慢,對南唐的李後主出言不遜。南唐君臣無法容忍他的這種態度,便設下圈套,派一名宮伎秦蒻蘭扮作賣唱女子到陶谷下榻的地方。那位白天一本正經、盛氣凌人的陶谷,晚上見到美麗溫婉的秦箬蘭之後,邪念萌動,又是曲意逢迎,又是贈詞討好。第二天,李後主設宴招待陶谷,陶谷再一次擺出不可一世的樣子,李後主手一揮,那名宮伎就懷抱琵琶出來獻曲,歌詞即是陶谷所贈。陶谷認出此女子就是昨晚那個賣唱的女子,頓時面紅耳赤,無地自容。唐寅詩云: “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臉發紅。”是一幅十分幽默辛辣的諷刺畫。尖刻地嘲笑了像陶谷這類外表道貌岸然、骨子裡卻男盜女娼的達官顯貴的人,同時也表現了對世俗道學的尖刻諷刺。
藝術鑑賞
形象
畫中陶谷拈鬚倚坐榻上,旁置筆墨紙硯,前面燃著紅燭。秦蒻蘭束髮高髻繡襦羅巾,坐彈琵琶,情態生動逼真,正是贈詞前後的情景。背景之樹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畫屏也都精心刻畫,不獨布局得體,設色秀研,而且理趣兼優,形神俱佳。右上有唐寅題詩:“一宿姻緣逆旅中,短詞聊以識泥鴻。當時我作陶承旨,何必尊前面發紅。”詩情畫意,寓意殊深。該畫的布局、神、理、趣兼備,形神俱佳。細勁的線條與周圍背景的高樹、奇石、竹蕉,乃至坐榻、畫屏相得益彰,足以說明畫家功力深湛,身手不凡。
技法
《陶谷贈詞圖》的畫法屬於工細勁利這一類。畫中人物刻畫的工謹微妙,情態生動逼真。線條細勁輕利,如飛似動,剛柔相濟,氣脈通聯。女子束髮高鬢,撥弦輕唱,丰姿綽約,楚楚動人。作為背景的高樹奇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畫屏也都精心刻畫。
名家點評
河北大學藝術理論研究中心主任郎紹君:畫中人物刻畫的工謹微妙,情態生動逼真。線條細勁輕利,如飛似動,剛柔相濟,氣脈通聯。女子束髮高鬢,撥弦輕唱,丰姿綽約,楚楚動人。作為背景的高樹奇石、竹蕉盆花乃至坐榻畫屏也都精心刻畫,不獨布局得體,設色秀妍,而且理趣兼優,足以說明畫家功力深湛,身手不凡。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聰明伶俐。20餘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繼去世,家境衰敗,在好友祝允明的規勸下收心讀書,29歲參加應天府公試,得中第一名“解元”,30歲赴京會試,卻受考場舞弊案牽連被斥為吏。此後遂絕意進取,以賣畫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應寧王朱宸濠之請赴南昌半年余,後察覺寧王有圖謀不軌,遂佯狂得以脫身而歸。晚年生活困頓,54歲即病卒。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氣橫溢,詩文擅名,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並稱“江南四才子”,畫名更著,與沈周、文徵明、仇英並稱“吳門四家”。 其繪畫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各科。畫法早年受沈周、文徵明影響,多“吳派”痕跡,30餘歲時拜周臣為師,主宗南宗“院體”一路,後泛學宋元諸家,自成一體。山水畫有粗、細兩種風格:粗筆一路源自周臣,仿學南宋“院體”,然於剛勁雄健中別具清俊秀逸之韻;細筆畫屬其本色,更多文人畫筆意,景色簡約清朗,用筆纖細有力,皴法靈活多變,墨色淋漓多變,風格奇峭而又秀潤。人物畫造詣也很深,兼善工筆重彩、工筆淡彩、白描、水墨寫意諸法,形神俱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