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宗教意味的傳統陶瓷裝飾紋樣,包含以獅為主的組合紋飾,單獨構成畫面或與人、物配合構成畫面,如獅子與繡球、獅子與人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瓷獅紋
- 特點:具有宗教意味
- 相關記載:《漢書-西域傳》
- 類型:傳統陶瓷裝飾紋樣
獅子於西漢時自西域傳入,被視為祥瑞之獸。《漢書-西域傳》記載:世傳獅子為百獸之網,每一振發,虎豹懾服,故謂瑞獸。佛教對於獅子極為推崇,《玉芝堂談薈》稱:“釋者以獅子勇猛精進,為文殊菩薩騎者。”
獅紋裝飾盛行於六朝前期青瓷,多在堆塑罐、唾盂等器物的肩腹部塑貼獅紋或胡人騎獅紋,還有以獅為造型的獅形燭台。唐代瓷器上的獅紋有單純構成畫面的也有與人物配合構成畫面的,如長沙窯褐彩注子上的模印貼花獅紋、太原西郊唐墓出土的青瓷扁壺上模印的獅與胡人形象。五代耀州窯青瓷上出現雙獅追逐嬉戲紋樣,為後代獅戲類紋飾打開先河。入宋以後盛行獅子與繡球的配合紋飾,習稱“獅球紋”。宋代定窯白釉瓷盤上出現印花獅球紋。耀州窯青瓷上的獅戲紋則是雙獅順向追逐。元代紅綠彩瓷和青花瓷上以繪畫方法表現獅紋,如紅綠彩玉壺春瓶上繪獅戲繡球紋。明、清兩代青花瓷、五彩瓷及琉璃器上,獅紋是常用紋樣。構圖上有雙獅戲球、三獅戲球等。獅子戲球為瑞兆,民間喜慶隆重會典,常有耍獅之戲,以示吉慶祥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