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介紹
山東省夏津縣東李鎮陶橋村(村內有漢槐一株,立地盈三方,餘蔭勝十米,政府未曾保護,已死!甚哀!)
古橋遺址陶家橋
陶家橋:位於夏津縣東李鎮陶橋村,跨馬頰河,據清乾隆《夏津縣誌》記載,明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由知縣張恕修建。崇禎五年,邑人左繼恩(左莊村)與高唐竇繼儼等改修大橋五孔,磐石鑄鐵,上樹花檻,一時稱盛,有禮部主事張梧記其事。國初陶事君、張斗元等葺補。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監生左承位(左莊村)自捐薪木重修。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邑人陶珍等補築,添建小橋三孔以分水勢。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又被水沖,邑人韓模(韓莊村)捐資與高唐農官黃廷美(黃圈村)同修橋。工成而飢,民多賴以生。知縣方學成各給匾旌之。據民國《夏津縣誌》記,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邑人姚福袼(姚寨村)與高唐軍屯徐全良等倡議重修,工未竣而捻亂作,不免功虧一簣。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河水大至,橋逐漂沒。至光緒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邑人鄒純厚(鄒莊村)、賀啟典(賀屯村)與高唐黃立宏(黃圈村)、陳宗器等召集十八莊紳董倡義重修,鳩工庀材,數月告成。邑庠生賀蘭亭(賀屯村)之妻董氏典質簪珥以助橋工。高唐王子服捐資樹石欄以壯觀瞻而期永固,上鐫有“九思堂”字樣。“七七事變後,該橋遭日軍破壞,因而兩岸交通多憑小船擺渡。古橋遺址現位於陶橋揚水站以南80米處,蘆葦盪以北。1969年6月政府在古橋遺址以北一華里處重修此橋,排架15孔,橋長99米, 5米寬, 跨徑6米。
(邑人:同鄉 監生:國子監學生 國子監,明清最高學府 庠生:秀才 九思:君子九思 代之君子)
獲得榮譽
明朝朱棣未奪取皇位在山東西北部(德州,聊城)大肆殺戒,史稱"燕王掃北”,以至於“春燕歸來無棲處,東地千里少人煙”。據舊志載明洪形武二十四年“戶687,口4279”,如是,此地村民祖先便以千里迢迢的山西洪洞大槐樹遷徙於此。祖先因姓陶,且臨橋而棲,定矣:陶橋!
村中的一些榜樣們:
陶九義 1997年度全國農村青年星火帶頭人標兵
陶振峰
2008年北京殘奧會輪椅橄欖球選手
2008年度德州十大新聞人物
2008年度德州十大自強模範
2007年度德州十佳運動員
33歲的陶振峰是夏津縣東李鎮陶橋村人,1993年參加工作,成為夏津電業總公司一名外勤職工。一向敬業的他很快成長為“高空作業”的好手,先後兩次被評為“青年突擊手”。1999年底的一次高空作業中,他不慎從10米高的線桿上重重墜落在地,從此下肢失去知覺,再也沒能站起來。
“我不能成為廢人,我要自食其力,我要站著做人。”生性要強的他決心用意志戰勝殘疾。陶振峰自強不息的事跡感動了周圍的人們,許多人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輪椅橄欖球運動員張文莉(左三),在她的介紹下,陶振峰接觸到了輪椅橄欖球,他艱難而又堅毅地進行了訓練,水平不斷提高。後經省殘聯推薦,2006年3月,陶振峰入選山東隊,參加了第七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輪椅橄欖球比賽,同年12月入選國家輪椅橄欖球隊。
在人生的另一個舞台上,陶振峰不斷創造著奇蹟。2007年5月,在昆明舉辦的第七屆全國殘運會上,他在輪椅橄欖球比賽中奪得第4名的好成績。2007年11月,陶振峰代表國家參加了在澳大利亞舉辦的世界亞太區殘運會輪椅橄欖球比賽,2008年7月代表國家參加了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辦的世界八國邀請賽,也就是2008殘奧會熱身賽,2008年1月4日,陶振峰被評為德州市2007年十佳運動員,這是殘疾運動員首次入選十佳運動員。
陶振峰:坐在輪椅上,你卻將“生命之花”綻放得如此燦爛,你以自己的生命激情豐富了人生的感嘆號。
北京殘奧會輪椅橄欖球比賽吸引了許多德州市民的目光,因為在這場A組中國隊與實力強大的美國隊的對決中,中國隊里有一名叫陶振峰的小伙子,他來自夏津縣,是我市惟一一名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
32歲的陶振峰是夏津縣東李鎮陶橋村人,1993年參加工作,是夏津電業總公司的一名外勤職工,先後兩次被評為“青年突擊手”。1999年底的一次高空作業不幸發生意外,造成高位截癱。“過去,我只是個躺在病床上無自理能力的‘殘廢’,可橄欖球讓我重新認識到自己活著的意義,我們不是不幸的人,我們只是不便的人,我們也有追求和理想。”後來一次偶然,陶振峰接觸到了輪椅橄欖球,逐漸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並參加了北京殘奧會。陶振峰在運動場上戰勝了自己,書寫出一個站立的“人”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