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回

陶回(277年―327年),字恭淵。(《晉書》為避諱李淵而隱去其字)丹陽(今安徽當塗)人,三國時吳國交州刺史陶基之孫,太子中庶子陶抗之子,東晉官員、將領。

陶回起初歷任參軍、州別駕、從事中郎、司馬。蘇峻之亂時,陶回等勸司徒王導儘早出兵守衛長江渡口,又勸庾亮設伏兵截擊蘇峻,庾亮不聽,結果兵敗。陶回回到丹陽,聚集一千多步兵,與陶侃等攻擊蘇峻,又敗韓晁,因功封康樂伯。

陶回因有才幹,任北軍中候、中護軍。後升任征虜將軍、吳興太守。當時饑荒糧貴,三吳地區特別嚴重。陶回擅作主張,開倉放糧,賑濟百姓,境內得以保全。不久朝廷詔令會稽、吳郡效法陶回,因此二郡百姓也得以保全。後入朝任領軍將軍散騎常侍,征虜將軍之職如舊。

鹹和二年(327年),陶回因病請求辭職,晉成帝不同意。調任他為護軍將軍,常侍、領軍之職如舊,陶回還未赴任便去世,時年五十一歲,諡號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陶回
  • 別名:恭淵、陶恭淵
  • 國籍:晉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277年
  • 逝世日期:327年
  • 職業:官員、將領
  • 籍貫:丹陽(今安徽當塗)
  • 官職領軍將軍散騎常侍
  • 爵位:康樂伯
  • 諡號:威
人物生平,因功封爵,賑濟百姓,因病去世,歷史評價,史籍記載,家庭成員,父祖輩,平輩,兒子,

人物生平

因功封爵

陶回起初受徵用為司空府中軍、主簿,但他都沒有就任。後來大將軍王敦任命他為參軍,轉任州別駕。王敦死後,司徒王導任命他為從事中郎,升任司馬。蘇峻之亂時,陶回和孔坦向王導進言,請求儘早出兵守衛長江渡口。蘇峻將到時,陶回又對庾亮說:“蘇峻知道石頭有重兵守衛,不敢直下,必定會朝小丹楊南路步行而來,應當伏兵截擊,可以一戰而擒。”庾亮沒有聽從他的建議。不久蘇峻果然從小丹楊經由秣陵,迷失道路,碰見當地人,抓住當嚮導。當時蘇峻夜行,隊形很不整齊。庾亮聽說後,很後悔沒有聽從陶回等人的計策。不久朝廷軍隊大敗,陶回回到丹陽,聚集義軍,得到一千多人,都是步兵,與陶侃溫嶠等併力攻擊蘇峻,又另外擊敗韓晁,因功封為康樂伯。

賑濟百姓

當時剛剛平定大亂,法紀廢弛,司徒王導因陶回有才幹,提拔他補任北軍中候,不久轉任中護軍。過了很久,升任征虜將軍、吳興太守。當時饑荒糧貴,三吳地區特別嚴重。詔令想聽任百姓賣兒賣女,以救一時之急。陶回上疏說:“如今,天下不是普遍饑荒,只有東方谷價獨貴,就讓百姓賣兒賣女,訊息必然遠流,北賊聽說後,將會來窺視邊境。依愚臣之意,不如打開倉廩(儲藏米谷之所)賑濟百姓。”陶回上疏後,沒有等朝廷批覆,就自己決定開倉,還分割府郡的軍糧幾萬斛米來救濟窮困百姓,境內因此得以保全。不久詔令宣下,令會稽、吳郡依照陶回的辦法賑濟,二郡百姓也靠此得以保全。陶回在郡中四年,受朝廷徵召入朝擔任領軍將軍,加授散騎常侍,征虜將軍之職如舊。

因病去世

陶回稟性高尚正直,不畏強權。丹楊尹桓景諂媚討好王導,很得王導的喜愛。陶回經常慷慨激憤地說桓景不是正人君子,不宜親近。正碰上熒惑星迫近南斗星十多天,王導對陶回說:“南斗是提議的分野,而熒惑星迫近它,我應當退位避除災禍。”陶回說:“公憑著明德作宰相,輔佐聖主,應當親近忠賢之人,疏遠邪僻的小人,可是與桓景這么親近,熒惑星怎么會退去呢!”王導很慚愧。鹹和二年(327年),陶回因病請求辭職,晉成帝司馬衍不同意。調任他為護軍將軍,常侍、領軍之職如舊,陶回還沒有赴任便去世了,時年五十一歲,諡號威。

歷史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①“回性雅正,不憚強御。”;②“回常慷慨謂景非正人,不宜親狎。”;③“陶回陳邪佞之宜遠,明鬻賣之非宜,並補闕弼違,良可稱也。”;④“陶回規過,言同金石。”

史籍記載

《晉書·卷七十八·列傳第四十八》

家庭成員

父祖輩

祖父:陶基,官至交州刺史。
父親:陶抗,官至太子中庶子。
大伯:陶璜,吳末名將。
二伯:陶濬,吳國鎮南大將軍、荊州牧。

平輩

陶融、陶威、陶淑:陶璜之子。
陶湮,字恭之。陶濬之子。
陶猷,字恭豫。陶濬之子。

兒子

長子:陶汪,襲爵康樂伯,官至輔國將軍、宣城內史。
次子:陶陋,官至冠軍將軍
三子:陶隱,官至少府
四子:陶無忌,官至光祿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