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慶,男,1962年12月出生,北京科技大學教授,長江學者講座教授、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教授(材料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與科學、數學學科)。
此外,陳龍慶是美國物理學會(APL)、美國材料信息學會(ASM),及美國材料學會(MRS)的會士。
在國際著名期刊上發表了400多篇論文,被引用13000多次。他發展了一系列可套用到不同材料性質研究,疇及微觀結構演化的相場模型及多尺度計算模型,對相場方法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14年,美國波士頓舉辦的2014 MRS秋季年會上,獲得美國材料學會頒發的材料理論獎。該獎項對陳龍慶教授的研究給予高度評價:“他在相場方法的發展及其在非均勻材料介觀尺度微結構和動力學的模型化研究中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龍慶
- 出生日期:1962年12月
- 畢業院校: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
- 職稱:教授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學士學位;
1983年赴美,1985年於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獲碩士學位;
1990年於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獲博士學位;
1990至1992年在美國羅格斯大學做博士後研究。
1992年到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任教,先後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02)。並在該系擔任過副系主任(2000-2002),主管研究生工作。
2005年,在北京科技大學獲得教育部“長江學者”稱號。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是發展先進工程材料中預測微結構演化的相場方法和多尺度計算模型。
主要貢獻
對各種相變動力學問題及材料處理過程(包括晶粒生長、共格沉澱、鐵電疇的形成、晶粒粗化、薄膜中疇結構的演化、有結構缺陷存在時的相變、強彈性不均勻體系中微觀組織的演化、磁疇結構及鐵磁性馬氏體相變等)創立了一系列新奇的相場模型及多尺度計算模型。研究組建立了第一個基於相場方法的晶粒生長模型。利用這一模型,陳龍慶及合作者研究了晶粒生長的動力學及晶粒生長的拓撲學等。基於計算機模擬,他們展示了晶粒生長中的相關性是關鍵因素並由此揭示了解析晶粒生長模型的一個長期存在的缺陷。許多其他的研究組現在正利用這一模型研究各種體系中的晶粒生長動力學。陳龍慶研究組還將他們的模型推廣到了多相體系,例如,將晶粒長大及奧斯瓦爾德熟化用統一模型進行研究。利用多相晶粒生長模型,他們在國際上第一次能夠對具有高熟化相百分比的兩相體系中的奧斯瓦爾德熟化過程進行系統的研究。這成為了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世界材料網項目以及計算材料設計中心的兩個項目的基礎。陳龍慶研究組還是單晶材料及有基底限制的薄膜中鐵電疇的相場方法模擬的開創者。它們可被用來定量地預測鐵電相變溫度及電疇結構隨基底的晶格常數及薄膜取向的依賴關係。與實驗科學家合作,這些模型已被用於對分子束外延以及脈衝雷射沉積提供指導,並獲得了令人驚訝的性質。他們與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Schlom研究組及其他合作者的合作產生了一項新發現:基底約束可導致SrTiO3薄膜的室溫鐵電性,這種材料在不存在基底約束應力的情況下在室溫是非鐵電的。模擬發現,基底約束戲劇性地改變了體系的相圖,甚至導致新相的生成。搞清矯頑場(使淨極化強度為零的外電場大小)的影響因素,是鐵電學中的一個長期問題。陳龍慶研究組近期關於鐵電疇轉換特性的系列工作,已使在實驗中觀察到的矯頑場往往比以前理論所預言的要小很多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見到曙光。該研究組的理論預言還對他在加利福尼亞大學 Berkeley分校的實驗合作者提供了指導,幫助他們理解了疇的穩定因素,並大大地改善了套用於存儲元件的BiFeO3材料中疇的穩定性。他們還將在鐵電薄膜方面的工作拓展到了多鐵體系,這涉及非常令人感興趣的兩種或兩種以上鐵性相轉變之間的耦合,這些材料在製作新的記憶元件方面具有潛在的套用前景。和他的合作者提出了多個多尺度計算模型,將第一性原理、CALPHAD資料庫以及微觀結構演化的相場模擬結合起來,構建套用於合金設計的科學與工程計算工具。例如,他們展示了三種最新水平的技術應如何結合來建立原子尺度與微觀組織結構之間的橋樑:(1)第一原理計算,(2)混合空間團簇近似,(3)擴散界面相場模型。最近,他們提出了一個方法,它使人們可以直接從第一原理計算來預言共格析出相的形貌。這涉及第一原理計算、混合空間團簇及Monte-Carlo模擬。不需要任何事先假設,他們預言了Al-Cu合金中由應變導制的長程相互作用所控制的一般析出形貌。Ni-Al二元合金γ析出相的粗化動力學則由三維相場模型及CALPHAD近似來研究。這種綜合性模型能夠定量的預言形貌演化,平均析出物尺寸,以及尺寸分布隨時間及成分的變化。這些多尺度概念是一個美國航天局和一個自然科學基金重大予研究項目的主要思想。
獲獎記錄
美國海軍研究局,青年研究人才獎,1995;
美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特殊創新研究獎,1999;
威爾遜傑出研究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礦學院,2000;
傑伊克研究獎,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礦學院,2001;
教師學者獎章,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2003;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2004;
力學著名講座,香港理論及套用力學學會,2005;
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5;
Guggenheim學者,Guggenheim基金會,2005;
簡東浦學者,由英國及大英國協國家科學院皇家學會頒發,2006;
材料研究銀獎,美國材料信息學會,2006;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08;
D. B. Robinson傑出講座,加拿大Alberta大學,2010。
美國海軍研究辦公室青年研究獎;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工程研究金獎;
英國皇家學會Kan Tong Po獎;
ASM材料研究銀獎;
TMS EMPMD傑出科學家/工程師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