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謙夫

陳謙夫

陳夏常(1880—1945),字謙夫。慈谿丈亭下陳村人。(現屬餘姚市)。家有薄產。父近三,為人高雅,有學問,善畫梅,自號伴梅。有三子,謙夫行二。自幼受家教薰陶,敦品力學;及長,學習勤奮,成績斐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謙夫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餘姚市
  • 出生日期:1880
  • 逝世日期:1945
  • 職業:美國人費佩德博士學英文
  • 畢業院校:寧波崇敬學堂
  • 性別:男
人物生平,個人經歷,

人物生平

謙夫。慈谿丈亭下陳村人。(現屬餘姚市)。20世紀初,革命風潮激盪全國,謙夫風華正茂,在民主主義的思潮影響下,熱心舉辦地方公益事業,積極參加為維護民族主權的愛國活動。
陳謙夫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生於浙江慈谿丈亭下陳村(現屬餘姚),家中薄有資財土地,幼時受家館教育。16歲應童子試;17歲學商;18歲棄商復就學,在寧波偕我公會從美國人費佩德博士學英文。後進寧波崇敬學堂、寧波基督教長老會崇信書院(後改為益智中學)學習,對古典文學及英語均有較深造詣。在校期間,受洗信奉基督教。1900年畢業後任崇信書院監督及寧波師範學堂舍監。他為人正直,思想開明,頗具開創精神,熱心公益事業。
當他初出茅廬時,就在家鄉發起組織慈谿地方自治組織----慈谿西鄉公益社,後改為金川鄉自治會,再改為金川公會。在寧波,他曾與袁履登、徐友丞等人聯名上書當局,爭回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警察權,改組了被外國人霸占的工程局。辛亥革命時,他積極參加反清運動。寧波光復後,擔任寧波軍政府的交通部副部長,掌管通訊聯絡,併兼管電燈公司。北伐時期,他在漢口江海關監督總署任總務科長,兼任財政部稅務總署秘書等職。
陳謙夫一生中最為傑出之處在於其對教育及醫藥衛生事業之貢獻。他先後創辦了效實中學、慈湖中學(當時稱慈谿縣立中學)和龍東、丈亭、念慈等三所國小。又創辦了慈城保黎醫院和慈谿金川醫院。他對學校、醫院直接領導並籌募經費、建造院舍,竭盡畢生精力。
陳謙夫以其"國之本在民,民之本在教育。教育者國之興衰強弱所由制焉"之信念,於1911年冬,與錢保杭、陳正訓等人共同籌組學會,醞釀開辦學校,提出"合一郡之力,集一郡之才"為辦學方針。次年,即1912年2月,效實學會成立;所設學校,亦以"效實"名之。公推李霞城為會長,陳季屏為教育部長兼校長,陳謙夫為總幹事,籌備開學事宜。3月7日, 效實中學正式開學。該校創辦後不久,即有學生數人考入北京大學。訊息一經傳開,轟動了寧屬各縣。此後慕名投考者日多,社會公益團體也樂於捐助。效實中西初辦時有學生50餘人,次年為70餘,第三年增至96人(全部住宿)。1914年,陳謙夫出任校長。在1914-1926年間,他兩度任該校校長,前後達11年,期間困難重重。他多方奔走,籌措經費,擴展校舍,增添設備,為學校發展奠定了基礎。該校師資質量、課程設定及教學要求,均高於一般中學。數、理、化、西洋歷史、世界地理等,均採用英文原版課本。曾與英國伊頓公學掛鈎。不久即享盛譽。畢業生可免試升讀上海復旦、聖約翰大學等名校。現已成為浙江省重點中學之一。
陳謙夫認為教育是興國之本,而國小教育為本中之本。因此,他在1910-1937年間,先後在慈谿地區創辦龍東國小、丈亭國小和念慈國小。
1933年,陳謙夫向慈谿縣教育會創議籌設中學,獲得楊省齋、秦潤卿等人支持。1934年,獲縣政府撥款,以及慈谿旅滬同鄉和慈谿晉迪學會等資助,以慈湖書院舊址為校舍,慈谿中學正式成立,陳謙夫被縣政府委任為校長。此後四年中,不斷應需要而擴建,到1938年秋,校園頗具規模,教職員工數十人,學生人數亦達300餘人。可惜,在1939年日寇轟炸慈谿過程中,整座校園盡被炸毀,陳謙夫多年心血毀於一時,痛心之下,肺炎突發,臥病數月之久。但他仍勉勵師生說"日寇暴行,令人髮指。但敵人只能毀我物質,卻不能摧我精神。我們當不折不撓,益加奮勉,抗日到底"。1941年4月,慈谿縣淪陷,慈谿中學被迫停辦。
陳謙夫還歷任省立四中校長、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寧波海關監督公署秘書,以及鄞縣草帽業公會會長等職。1918年,陳謙夫會同寧波若干聞人,籌辦並成立了寧波基督教青年會(YMCA),並被推選為首任會長多年。他督導總幹事工作,不遺餘力。
1910年,陳謙夫與其同學、寧波名醫吳蓮艇,還有友人陳屺懷,會同慈谿地方士紳,籌資開設醫院。吳蓮艇早年求學嘉興基督教福音醫院,得醫學士學位,並擔任院事,資望很高。他們組織醫會,租賃慈城藕田墩馮氏征古義塾舊址為醫院院舍,經修葺後,於1910年2月5日正式開業就診。醫院取名"保黎",吳蓮艇毅然辭去福音醫院高俸職務,應邀前來就任保黎醫院院長。陳屺懷賜陳謙夫贊語道:"生人戚戚,塗有橫屍,惟君之仁,可以保黎"。

此後,從1912年開始,他們建造院舍,樓房八幢,所耗資金皆由會董陳謙夫向各界捐募,其中馮芝汀、秦潤卿資助最多。1914年陳謙夫被推為理事長。次年又建手術室,耗資萬餘元。到1920年醫院成立十周年時,已經成績斐然。1930年,陳謙夫任董事,是年添建院內醫師住宅;1937年,任董事長,是年添建產科病房。1940年時,院長宓石安辭職赴滬自辦診所,而此時日寇侵華日緊,院長難以物色,不得已由陳謙夫兼掌院務,秦潤卿掌財務,陳最夫、蔣美生主持醫務,前來求治就診的人數不減。但醫院決不從病人身上做生意,經費主要向社會各界募捐而來。在醫院休息室里有副對聯寫道:"莫道此間生意好,須知世上苦人多"。

保黎醫院成立後不久,1912年慈谿三七市也辦起一所"金川醫院"。1917年,陳謙夫任金川公會副會長,他對所屬事業之一金川醫院加以整頓充實,並與保黎醫院協作,為使鄉間病患者就近就醫,提供便利。
因陳謙夫熱心公益,享有盛譽,1932年鄞縣佛教孤兒院也聘他為董事。1937年,慈谿慈善團體雲華堂聘他為堂長。此外,他還組織寧波基督教青年會,設會所於江北岸新江橋堍,騁倪德昭為總幹事,供青年開展業餘文化活動。諸如此類,他身兼多職,無不盡心致力。
自慈谿縣城淪陷後,陳謙夫奔波於滬甬之間,籌募經費;在惡劣的戰爭環境中,使醫院房屋倖免損毀,醫療設備幸得保全。秦潤卿曾撰文言及:"保黎醫院之有今日,賴陳謙夫與錢氏兄弟倡導於先,而馮芝汀等經濟贊助, 致力亦大"。但自錢氏兄弟和馮芝汀去世後之20年,則全賴陳謙夫獨力支撐。他視院如家,數十年如一日。在其主理院務五年後,於1945年8月底,終致積勞成疾而病故。當他去世之後,社會各界皆深表哀悼,稱頌他"平生懷直道,大化揚仁風";"志趣遠大,計畫精深。教育家之先進,兼慈善家之令名,是城鄉邦之典型"。其好友陳屺懷如此評價他:"惟君之學,可以起廢;士知效實,風來有自"。誠然,從1912年迄2008年,95年來,效實中學已有三萬餘名學生畢業,其畢業生考上重點大學多,研究生多,出國深造多。如今他們在中國各條戰線上作出自己的貢獻。其中不乏傑出的人才,包括全國政協原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童第周等9位中國科學院院士和5位中國工程學院院士。飲水思源,開創人陳謙夫先生功不可沒。
陳謙夫女兒陳滌非獻身於教會事工,退休後在寧波敬老院安度晚年。

個人經歷

20世紀初,革命風潮激盪全國,謙夫風華正茂,在民主主義的思潮影響下,熱心舉辦地方公益事業,積極參加為維護民族主權的愛國活動。1906年夏,在教育工作之餘,發起組織“慈谿西鄉公益社”,宗旨為開明風氣,培植後進,改革陋俗,消弭隱患。辦社三年,講演新思想,提倡新風俗,興辦鄉村學校,勸禁賭博惡習,為鄉民申雪冤案,提請懲辦地痞流氓,為保國權勸募浙(鐵)路股份為數甚巨,成效卓著。
1908年,任寧波益智學堂學監時,目睹江北岸外人居留地形同租界,設立巡捕房,欺壓華民,侵我主權,陳謙夫深以為恥,遂與斐迪學堂之袁履登,毓才學堂之徐友丞,聯名上書當局,經多次交涉,爭回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警察權,改組被洋人控制的工程局。
1910年會同錢吟莆、吟葦籌資創慈城保黎醫院,後任理事長職。
辛亥革命前夕,育德農工學堂校長陳訓正以學堂為聯絡點,邀集愛國人士,密謀組織寧波反清力量,醞釀推翻專制、建立共和民國。謙夫積極參與其事。11月5日,寧波光復,軍政分府成立,謙夫被推為外交兼交通部副部長。主管電報局,掌握電訊收發,確保機密;又兼管電燈公司,保證地方安寧,夜間正常照明。另據當時任寧波《四明日報》主編之葉伯元在紀念文章中寫道:“寧波光復,成立軍政府,君(指陳)為交通部副部長,時未有電話機,君首籌電話局,設分機於我報社編輯部,余嘗為之通電於各機關,得聞要訊”。
陳謙夫自參與寧波光復以後,雖職務屢變,但熱愛國家,為社會服務,為地方公益服務的宗旨,始終不渝。1912年3月與陳訓正等創辦效實中學,先任幹事,後為校長,籌劃經費,擴建校舍,竭盡餘力;1916年底應家鄉之請,兼任金川公會會長(慈谿西鄉),整頓充實所屬之金川醫院,修築鄉村道路不下40餘里,每年暑期舉辦鄉村學校師資培訓,抓教育質量;1927年初去武漢任漢口關監督公署總務科長時,條陳監督“收回海關辦法”,交涉江海關大廈中仍被外人占用的部份房屋,收回本署套用。3月,代行監督職務。4月,奉命兼任財政部稅務總署秘書。任內向總稅務司提出長沙、岳州等處以國人代替外籍稅務人員和收回關款存放權兩案,經據理力爭均獲成功。旋迴甬任浙海關附稅征榷主任,次年任浙海關監督公署稅務課長兼內地稅局,呈請財政部準予寧波產金絲草帽免稅出口,加惠廣大手工業勞動者;1928年任慈谿縣教育委員時,在本鄉慈西丈亭鎮集資創辦丈亭國小;1933年8月又募集資金創立慈谿中學,縣府委任他為校長;1937年又利用慈谿中學遷出的舊址辦了一所念慈國小。
陳謙夫為人仁厚,處事忠貞,對已謹嚴,時人贊之,後人仰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