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群(曾用名陳淑瓊),女,漢族,重慶酉陽人,1921年5月出生,民眾,現居住於內江市市中區桂湖街180號3幢13號。
2017年11月,入選2017年10月“中國好人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淑群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21年
- 主要成就:入選2017年10月“中國好人榜”
人物事跡,所獲榮譽,
人物事跡
九旬老人半個世紀擁軍情 為部隊官兵納鞋墊送生活品
陳淑群(曾用名陳淑瓊),女,漢族,重慶酉陽人,1921年5月出生,民眾,現居住於內江市市中區桂湖街180號3幢13號。提起“擁軍老媽媽”陳淑群,甜城內江的軍民可說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老人,就是半個世紀如一日為部隊官兵納鞋墊、送生活物品的“全國愛國擁軍模範”——陳淑群。
泛黃的“全家福”
1月19日,陳淑群的屋子被陽光染上暖黃的色調。不願麻煩別人,老人將民政部門請來照顧她的陪護勸走了。坐在藤椅上,陳淑群用遙控打開了電視,正在播放的抗戰劇,是她最愛的題材。
看著電視中的官兵,陳淑群扭頭望向了柜子上一副用單人照片拼成的“全家福”。“全家福”中,有陳淑群一家四口:一頭黑髮的陳淑群、瘦削的陳淑群丈夫和穿著軍裝的兩個兒子。
1920年,陳淑群出生在四川酉陽(現為重慶管轄)的一個貧苦家庭。解放前,陳淑群也曾經歷過撿拾別人不要的菜葉,用來“填飽”肚子。
上世紀四十年代,陳淑群嫁到富順,後隨丈夫來到了內江,先後生下了兩個兒子。不幸的是,1962年,陳淑群的丈夫因病去世。從此,陳淑群含辛茹苦,拉扯兩個孩子長大。
1967年,大兒子陳家乾從重慶機械學校畢業後,參軍入伍。在這一年,陳淑群走進了兒子的部隊,目睹了戰士的刻苦和思家,感受到了戰士們保家衛國做出的努力。回家後,陳淑群親手縫製了一些鞋墊,在建軍節時送給了部隊的官兵,從此開始了她的擁軍之路。
因為對部隊的熱愛,1971年,陳淑群將剛從四川大學畢業的二兒子陳家榮也送到了部隊。在部隊的培養下,兩個兒子先後成為骨幹,這令陳淑群十分自豪。
裝滿浴巾的編織袋
在兩個兒子相繼入伍後,陳淑群的心也跟著兒子到了部隊。那時的陳淑群還年輕,只要有時間,她就抓緊時間用縫紉機親手縫製鞋墊,常常到深夜。
“以前陳婆婆家中還有一台老式縫紉機,在這台縫紉機上,陳婆婆為部隊官兵縫製了數以千計的鞋墊。”市中區城西街道桂湖街社區副書記陳端容介紹道,因為長年累月的使用,那台縫紉機的踏板都被磨去了厚厚一層。
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80年,二兒子陳家榮在西藏阿里地區執行任務時因公犧牲。1983年,大兒子陳家乾也犧牲在了國防軍工科研的工作崗位上。
失去了最親的人,當時已年過六旬的陳淑群悲傷得難以言喻。可是,老年喪子的巨大悲痛沒有擊垮這個內心堅強的母親,而是繼續為她牽掛的部隊官兵縫製鞋墊。
“我也想念我的兩個兒子,但是有國才有家。”陳淑群說道,言語中有些許哽咽。“是國家培養了兩個兒子,我現在的生活也非常幸福,想報答國家、部隊的恩情。”
在陳淑群老人的屋子裡,還擺放著兩個裝得滿滿當當的編織袋。拉開編織袋的拉鎖,才發現是整齊碼好的浴巾。“這是今年春節準備給部隊官兵送去的生活日用品。”陳淑群說,已經送走幾個編織袋的浴巾了。
“我在社區工作了十年,每一年的建軍節和春夜,陳婆婆都會提前一個月聯繫我們,讓我們陪她去部隊送鞋墊、毛巾、浴巾之類的生活日用品。”社區副書記陳端容說,前些年,陳婆婆還能動手的時候,都是親手做鞋墊。後來年紀大了,陳婆婆就利用她的撫恤金,省吃儉用,買日用品送給官兵。
如今,陳婆婆對於許多事情已經記不清楚了,但對於給部隊官兵送東西這件事卻從未忘記過。
紅十字會寄來的感謝信
除了拼成的“全家福”外,陳淑群還保存有一張和丈夫和合照。看著泛黃的照片,陳淑群有些痴痴地發獃。轉身,陳淑群打開柜子,翻找過去的記憶。
在一份1983年頒發給陳淑群的獎狀中,記者看到一張中國紅十字會寄來的感謝信。信上寫到:“陳淑群同志,我們已經如數收到你支援非洲旱災災民的經濟捐款……對此,我們衷心的表示感謝。”
除了關心部隊官兵外,陳淑群的愛心還播撒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身上。據了解,1981年夏天,內江遭遇洪災,市中區民族路有幾戶軍屬受災嚴重,生活困難,陳淑群不顧自己生活也困難,從撫恤金中拿出100元,通過街道民政辦公室轉給了這些受災軍屬和部分民眾。
“陳婆婆十年如一日的關心部隊官兵,每次我跟隨婆婆去部隊都能感受到婆婆對部隊的深厚感情和官兵對陳婆婆的尊敬。”社區副書記陳端容感嘆道:“陳婆婆的精神令人感動,更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
時間一晃就是半個世紀,陳淑群已經滿頭銀髮。她將思念與牽掛化作對部隊官兵的關心與擁護,繼續譜寫著動人的故事。
好人寄語: 在一天就要送一天,我愛部隊的那些兵娃娃們,看到他們就像看到自己的親人。
道德點評: 陳淑群是幸福的,她的幸福來源於她對別人無私的幫助,來源於她對部隊的滿腔深情,來源於眾多兵兒子對她的愛戴。
所獲榮譽
2017年11月,入選2017年10月“中國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