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洛奇,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國家體育場運行團隊象景觀經理。
2022年4月,被表彰為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北京市先進個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洛奇
- 畢業院校: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
- 職業:教師
人物履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社會兼職,研究方向,學術主張,學術成果,主要獲獎,教學情況,
人物履歷
教育經歷
2012年畢業於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 in St. Louis)獲建築學與城市設計學雙碩士學位
201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獲設計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2年—2014年 摩西•薩夫迪建築事務所(Safdie Architects),波士頓 項目設計師
2014年—2016年 保羅•盧卡茲建築事務所(Paul Lukez Architecture),波士頓 項目主管
2019年—至今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社會兼職
保羅•盧卡茲建築事務所顧問
《家具與室內裝飾》雜誌青年編委
2021.8-2022.3 擔任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工作部國家體育場運行團隊形象景觀經理;
研究方向
場域性綜合空間研究
設計中的感知精度
學術主張
1.展示空間應是一種與人的真實身體經驗具有極強關聯性的空間形式,它以使人產生具身化在場感知為目的,其研究內容聚焦在與人直接相關的基礎性空間要素,包括觸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身體運動與互動、記憶所體現的時間性等。場域性概念的引入,意在重點考察和研究這些要素之間的共存、關聯、融合、生成等關係,並對諸如:光空間、矢量聲場、人體運動捕捉與反饋、虛擬仿真等展示設計媒介進行綜合性交叉研究與運用,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展示設計研究體系。
2.將當代展示設計的研究邊界擴展至舞台藝術、建築空間、信息藝術、景觀藝術、視覺傳達等領域,從而更精準化、藝術化的對展示對象進行演繹和詮釋。培養學生運用不同材料、媒介手段對特定展示主題進行綜合性、多維度的概念表達,提升學生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能力,並藉助綜合空間研究與套用實驗室,鼓勵學生利用空間實驗的方式,將展示信息的傳遞從扁平化的二維平面表達轉譯為立體化、多維度的三維空間呈現。
學術成果
在雙核心期刊《裝飾》發表論文5篇:《國家形象展示中的場域性空間符號研究——以天安門廣場“紅飄帶”設計為例》《全球海平面上升背景下濱水社區彈性應變策略研究——以美國波士頓哥倫比亞海角水電運河體系設計為例》《文明躍進的驅動力——發明的精神•美國哈格利博物館與圖書館藏19世紀美國專利模型展》《展示場域性研究在空間設計中的重要性——以2017北京國際設計周天橋主展設計為例》《從局部介入到區域重生——北京白塔寺地區胡同小院兒的保存與改造》、2017第三屆中國東協建築藝術高峰論壇發表論文《建築通過對基地“場域性”的回應實現與城市環境的相互轉化與融合》;
主持及參與多項國內外重要設計實踐,其中海外部分主要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大學醫藥工程和科學研究所室內設計、水電運河體系—美國波士頓哥倫比亞海角濱水社區規劃設計、新加坡樟宜機場項目“星耀樟宜”、新加坡樟宜機場第四航站樓設計方案競賽等;國內部分主要包括:北京冬奧會首鋼賽區數位化生態創意設計研究與示範、北京冬奧會及冬殘奧會獎牌設計競賽、國慶70周年彩車設計(提出天安門廣場“紅飄帶”設計創意並負責深化完成)、2019“求是獎”頒獎典禮設計、2018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館策展與設計、《發明的精神》——首站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展示策劃及展示空間總設計、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題詞賀匾設計、襄陽市科技館新館展陳大綱及概念設計方案。深度參與“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天安門廣場布局設計;參與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開閉幕式國家體育場整體景觀氛圍創意設計工作;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校史館展示設計等。
主要獲獎
擔綱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外場三地火炬台設計
擔綱設計的“與天久長”和“星漢燦爛”入圍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獎牌設計最終十套徵集入圍方案
2020年度清華大學教學優秀獎
2020年第九屆“北京市優秀青年人才”清華大學推薦候選人
2019年國慶70周年慶典活動中提出天安門廣場“紅飄帶”設計創意並負責深化完成,同年獲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積極貢獻”證書
2017年主持“水電運河體系—美國波士頓哥倫比亞海角濱水社區規劃設計”,並獲第十屆世界建築節(WAF)–全球最具前瞻性建築概念獎總冠軍
2017年獲北京國際設計周——天橋藝生活分會場“優秀策展人”
2016年北京國際設計周獲“北京小院兒的重生”白塔寺院落更新國際方案徵集——最受歡迎作品
教學情況
教授課程有:《設計思維》《展示設計(1)》《展示設計(3)》《展示活動策劃》,《跨專業設計實踐》《綜合論文訓練》《設計工程基礎(2)機能原理》等課程;2020年獲清華大學“良師益友”提名、清華大學第九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二等獎;近三年指導研究生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