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請注意,此作家名為“陳染”,而非“陳柒”。 陳染為當代著名女作家。
簡介
書中共分十一個篇章。講述我與我,我與物,我與生存我與思考等話題。文字一如陳染以往的風格,精緻細膩,獨特悠長。從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靜,從往昔的叛逆到現在的洗鍊,每個人都可以在作家真誠的娓娓道來中體味生活本初的意義。文字的背後,我們看到作家坦誠的人生態度和單純的心理境界。除此以外,在相當篇章的字裡行間,陳染冷僻的幽默智慧處處閃耀著光芒。那些對生活和自我的調侃,讓人讀後忍不住浮上會意的微笑。該書是陳染沉默幾年來最新的一本散文集。與以往不同的是,該書雖依然充滿個性,但卻處處滲透出作者從容淡定成熟的生活態度。《誰掠奪了我們的臉》的文字一如陳染以往的風格,精緻細膩,獨特悠長。從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靜,從往昔的叛逆到現在的洗鍊,每個人都可以在作家真誠的娓娓道來中體味生活本初的意義。除此以外,在相當篇章的字裡行間,陳染冷僻的幽默智慧處處閃耀著光芒。
目錄
我與我
001 感動於凋敗之美
002 誰掠奪了我們的臉
003 我究竟在這艘人世之船上浮想什麼
004 折斷的時間
005 走過
006 青春的歲月我們身不由已
007 所謂成長
008 漸行漸遠
009 色調的哲學
010 能否與自己和解
011 記憶比筆墨更深遠
我與物
012 我們的動物兄弟
013 城市的棄兒
014 狗性與人性
015 喜極而憂
016 人造花園
017 仲夏之夜,我們的星空哪兒去了
我與心
018 與另一個自己相遇
019 一間自己的屋子
020 哪個“我”才是我身為自己的時候
021 記憶緬懷老家舊相識
022 我的掙扎與懈怠
023 享受安寧
024 被分割的我
025 所得與所失
026 我和另一個我
027 身在別處
我與生存
028 我們的成熟與天真
029 “軟骨”哲學
030 何為真假
031 何為輸贏
032 真實的可愛
033 半場人生
034 生存的哲學
035 識人
036 現實主義者的行走
037 處事的機智
我與情感
038 人世間,溫暖為什麼這樣難
039 我怎么合得再見你呢
040 夏日裡一陣細密的風來自朋友的心
041 本來我以為我不再疼痛
042 享受距離
043 消逝
044 時光一去不回頭
我與城市
我與遊走
我與家
我與寫作
我與讀書
我與思
本書摘要
我究竟在這艘人世之船上浮想什麼
不知別人是否有過同樣稚嫩脆弱的成長經歷,我曾有過這樣的一個時期:
大約在我十四五歲,也就是李商隱所寫的“十五泣春風,背面鞦韆下”的年齡,有一次,我隨母親到火車站給她的一個朋友送行。那時候,我完全是一個不用大人費心寒暄搭訕的母親身後的孩子。我已記不得當時母親和朋友是真心地依依惜別,還是客套的熱情。只記得,後來火車發出一聲長長的沉悶的鳴笛,那聲音在空曠的站台上淒涼地綿延瀰漫,夾裹著乍暖還寒時節涼颼颼的小風,剜割在我心上。然後,車身慢慢啟動了,客人踏上了火車,向我們揮手告別。再然後,客人揮著手與我們隔窗交錯而過,漸漸遠去。
這時候,不知為什麼,我的眼淚忽然就涌了出來,而且莫名地傷感起來。
可是,這個客人,明明是我不認識的啊!
我站在那裡,又尷尬又不好意思。趁母親忙著與客人揮手致別的空檔,我趕快用手抹掉淚水。
火車又是一聲淒淒涼涼的長鳴,拋灑在漸行漸遠的空中,遠處黃昏的雲朵濃彩重墨,似乎飽含著人世間的離愁別緒,我的眼淚又不聽話地流了出來……
在後來的歲月中,我又經歷了幾次同樣令我尷尬的場面,我便認定自己不適宜給人送行,便堅決地迴避了這樣的場面。
後來,我知道了我的眼淚為何而流。我是聽不得那長長的淒涼的鳴笛聲,那沉甸甸的聲音,如同大提琴的低吟,古排蕭的泣訴,讓人淒迷恍惚。人去心空,距離像歲月一樣拉遠了,像夢一樣融化成一片空茫,散淡難辨,恍若隔世。時光如同攥在手中的沙子,多少人世的生離死別、從此天涯的故事,就這樣隨風飄散了。
以我當時那幼小的未諳人世且善感多思的脆敏之心,怎能經得起那想像中存在的哀婉曲折、迴腸九轉的憂傷呢?
預習高考的時候,我和同班一個女同學非常要好。高考分數下來後,我得知自己考上了大學,便歡快地跑到她家。當聽到她未被錄取的訊息時,我難過得眼淚立刻湧出眼眶。她倒是個心思寬闊的人,反過來安慰我,並做出匪夷所思的樣子,說:“咦,怎么像是你沒考上大學呢?沒考上的是我呀!”
正是夏天,我在人家院子裡的樹蔭下流了半天淚。眼前是青藤纏繞的磚瓦房,屋檐下碎草葉在夕陽中舞動,樹根草汁散發出芬芳的氣味,燕子在窗檐下棲居,麻雀在不遠處的土堆上覓食……這一切,都莫名地誇張、煽動了我的傷感,我在自己想像出來的分別中,在夏天的清風纏繞的濕漉漉的展望中,說了好多的分離在即、天各一方的話,好像永別似的。然後,在愈發濃重的暮色中心境悵然地走回家去。
其實,第二天,我們又一起跑出去玩去了。
一個青春少女的想像的憂傷,是多么的真摯,那淚水又是多么的不可靠啊!
終於,踉踉蹌蹌走過了那樣一個不成熟的青春期。現在,粗礪的現實早已讓人處之泰然。像所有的成年人一樣,眼淚似乎被歲月蒸發得越來越少了。
可是,有時候,我依然會莫名其妙地沉湎於浮想聯翩的非現實場景之中。
那天,接近中午時分,我在辦公室里處理著案頭事務。大樓里忽然有人從高層跑下來,說地震了,而且,據可靠訊息稱,待會兒還會有更大的地震。我慌忙收拾書包準備回家。同事說,你家樓層高,咱們這兒樓層低,不如就在辦公室里躲地震。我回答說,我家裡還有狗狗呢,它怎么辦啊?就是死也不能讓它在驚恐中四處撞牆,單獨遇難啊。
我一邊下樓,一邊給好友電話通告,緊迫中甚至忘記了互致什麼話語。然後,鑽進汽車,狠踩油門。
車子在路面上飛奔,一些思緒也在我腦海中的“軌道”上飛奔、漫溢:
……斷壁殘垣、連綿廢墟中,我家的狗狗三三側躺在折斷的鋼筋水泥的夾縫中,渾身是血,小嘴半張著,像是傾吐什麼。它的身體已經僵硬,一動不動,只有黑色彎卷的毛毛在荒涼的廢墟中隨風拂動。它那雙驚恐萬狀的大眼睛用力張大,似乎依然等待著我回家……
這個想像出來的虛設場景,令我萬分難過。我丟下它,讓它在驚恐無助的、無比信賴的期待中死去,怎么可以!我甚至想,倘若大難來臨,譬如戰爭,譬如不可抗拒的天災,將使我們的城市坍陷甚至湮滅,假若我們將居無定所,顛沛流離、生死未卜,那么,我首先得抱著三三去醫院安樂死,讓它在我的懷中安然幸福地睡去,讓它裹著我的被子將它和它所有的玩具一起安葬,讓它放心地感覺到永遠和家人守候在一起。然後,再和親愛的人們奔赴難以預知的生路。我們是理性的成年人,我們情義深重,我們擁有一定的智慧面對這個世界的殘酷和變異。可是,三三,它卻不能。
我越想越遠,居然想到我們的逃生路上。甚至,想起多年前在《猶太教法典》中看到過的一個片斷:兩個人在沙漠中迷了路,精疲力竭,出路卻在遠方。這時,僅僅剩下一瓶水是他們活下去的生活資料。倘若分享的話,兩個人將會一起死在沙漠中,同歸於盡;倘若留給一個人的話,這瓶水將會支撐他活著走出沙漠。在討論這個情景時,有人說,“寧可兩個人都死去,也比一個人成為他同伴之死的目擊者要好。”另外有人說,“保持自己的生命,優先於他人的生命。”
我一邊開車,一邊迅速地抉擇著:從理論上,後者的言論是成立的;但是在感性上,我堅決地選擇前者,哪怕是愚蠢的。
就這樣,我一路浮想聯翩,思緒萬千。
回到家中,三三熱烈地撲向我,我像災難過後的久別重逢一般,熱烈地擁抱三三。
其實,一切風平浪靜。
直到現在,什麼也沒有發生。為此,我們感激上蒼的厚愛。
現在想來,我大概是個很善於在想像中勾畫淒涼前景的一個人,奔逸的想像如同一隻不成熟的馬駒,完全無視現實這個大草場上的遊戲規則。雖然現在,我的年齡和閱歷早已穩穩地佇立在這草場的邊緣成為牢固的柵欄,守護著那匹風馳電掣的思緒的“馬駒”適可而止,理智如同韁繩,適時的把現實的場景拉近眼前。可是,早年遺留下來的想像的“痼疾”,像個貪食的喜歡偷吃零嘴的小孩,一旦那個“天穹”在我的腦中張開,它就會伺機而動,出其不意地來臨,讓我這個擁有足夠理智的成年人猝不及防,然後疲於收場,而又無可奈何。
每當我說服自己,用現實的“補丁”遮住頭腦中那個伺機敞開的“穹隆”時,我又會反過來說服自己:人世之船承載著我們,使我們在人生的遠行中鑄造了堅硬而龐大的理性;但是,我為什麼不可以偶爾地“縱容”自己一下,在這艘巨船顛簸的倏忽間,在滿天星斗的夜晚或者一縷低垂的粉紅色的朝霞里,暗自沉湎,浮想聯翩呢!
這,並不妨礙我確認自己在航程中的現實的位置啊。
青春的歲月我們身不由己
大學畢業後我在北京的一所大學教授文學寫作,每個星期只有半天課,其它時間就全部躲在家裡。在課堂上,面對著幾十名比我小不了幾歲的男女學生,望著那些對我充滿了喜愛和信賴的眼睛,總是不忍心用幾十年一成不變的老套課本去敷衍,用某種自己從來不相信的文藝理論和寫作技巧去矇騙他們。我告訴他們:永遠不要迷信權威,從現在就立志並且相信你自己就是將來的權威,你需要做的只是不斷地推翻你自己然後再進一步學習並重建你自己。這當然具有懷疑主義傾向。但很不幸我從學生時代就對許多人生的重大問題具有這種傾向,我的整個青春充滿著一個懷疑主義者的目光,如同處於黎明之前的迷霧之中。
我無法讓自己“純樸”,因為生活的謊言是如此之多。我的人生經驗並不多,但心理經驗和閱讀經驗應該積澱得不算少。每當我把自己獨處時的所思所感所為之動情者真誠地掏給學生之後,在他們回報我的真誠的掌聲中獨自回到家的時候,我就在想,一個星期有14個半天,一個半天送給學生換來吃飯的錢,餘下13個半天怎么過呢?
每天早晨9點鐘起床,收拾,吃東西,10點鐘的時候我便被一種慣性或魔力拉到寫字桌前坐下,或坐在書櫃包圍之中的沙發里讀書、寫作、冥想,眼前伸手可及的地方伴著我的是一杯醇香的綠茶。除了我按照自身所形成的良好的生理周期去衛生間用廁所,一天裡大部分時光我便一直沉溺在自己製造的氛圍中過這種智力生活或叫做心靈生活。中午13點鐘左右我進入最佳競技狀態,這就使得我單純的精神生活無能為力地歸屬於某一種命運之中。到下午4點鐘左右停止。然後便走到街上去買幾份小報,看看服裝和食品,靜靜地漫步。黑夜來臨之後,我開始進入第二次的這種智力生活,一直到萬籟靜寂的深夜。那時,家中還沒有安裝電話,各種名目的採訪或騷擾極少。時常有人不約而至,我便狠心地同時又膽怯地躲在房間裡不作聲響,硬撐著不去開門,一直堅持到門外的人以為家中無人,留下紙條離開,才舒一口氣。這當然是很多年以前的境況了。
這種自我囚禁的日子持續了好幾年,我便覺得受不了,特別是夜闌人靜、星若炭火的夏夜,藍蒼蒼的天宇罩在頭頂,茫茫黑暗從四面八方壓迫著我的肢體和心靈。走出“城堡”這個念頭湧來了,湧來了便不可收拾。我知道我天性中血液里正涌流著某種躁動,它使我不安,使我要改變以往的一切。“喜新厭舊”這個詞在許多領域我並不覺得它含有貶義。於是,我便走了,脫離了以往一切的慣性軌道,且為之投入了無比的熱情。
接下來的一些年裡我不住地奔波,走了一些國家,還到了中國的鄉村和山區,這與所謂的洋插隊或真插隊完全無關,我既不屬於那個年代,也對跟從潮流毫無興趣。我只是深切地渴望擺脫自己在“城堡”里營構的一切。外面的世界每一天都以最大的密度向我湧來,我那憑藉多年的書本經驗、局部經驗營建起來的價值觀和對於人的認識,不斷地接受真實世界的洗禮和衝擊。我看到被人們作為一種精神來謳歌的老黃牛,在鄉村的田間,是多么的老謀深算、詭計多端、懶惰狡詐;而在山林里,我看到的卻是一隻天性懦弱本性善良的狼,它很偶然地喪失了它的兇猛殘暴的同類們的特徵;我看到在繁華的都市中空洞的熱烈和平淡中的深情;看到人流里最溫情深沉的笑容轉瞬之間便滑落成殘酷淡漠的旁觀者的冷笑;我看到了“愛情商人”以及“愛情收藏家”的聰明經營,看到了失敗者的尊嚴和成功者的淒涼……看到許多許多。
感謝生活不斷地給我機會去懂得我身處其中的世界。
同時,我還發現有些本初的意願並不總是和結局相符合,這使我不斷地充滿懷舊情緒。比如,我每到一個地方,總是要製造一個與我在自己家裡感覺一樣的“城堡”,那裡要擁有許多書和一杯綠茶(花茶或紅茶就立刻失去感覺)。我甚至把從家中帶出來的一些音樂不停地重複地播放,以尋求家的感覺,“城堡”的感覺;我甚至換用另外的鋼筆或稿紙便無法使寫作順利進行(那時候電腦還未普及)。有時候,喧鬧的人流與交往使我感到應酬的虛偽和心力的緊張倦累,繁多的瑣事使我感到內心虛空。朋友間彼此的疏遠或背叛當然已使我不足為奇,但看到美好珍貴的情義也一樣在功利面前孱弱得不堪一擊的時候,我仍不免感到心寒。感嘆於此,便領悟出那句“我認識的人越多,我越是喜歡狗”這句偏頗之喻的道理。
我仍然感謝生活不斷地向我罄其所有。我需要安靜下來反省這一切了。於是,我跑回了自己的出生地北京,重返以往的軌道,感觸自然紛紛揚揚。這一切當然不是一場簡單的循環往復。有時候,下雨或者要下雨的日子,望望外面的天空,光禿禿的一片無言的灰藍色,時光好像從沒有留下什麼痕跡。這時我心裡便熟練地掠過一些感覺和感悟。再翻開電話簿,上邊密密麻麻的都是一張張臉孔,每一張臉孔都是一段回憶,一種情感,一節歷史。我的目光在那上邊躊躇地一一掠過去,由於各種因素,我的目光游移著沒有哪個號碼使我感到可以停下來傾訴。我發現電話簿多么像此刻空蕩蕩的天空……
儘管如此,我仍然覺得歲月給了我另外一種內在的充盈與安寧。因為我慢慢學會了安於這一切。
許多年過去了,轉來轉去,我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家居動物”,發現我其實並不想擺脫那種被稱之為“孤獨”的東西,而是那樣地喜歡與它相依相伴,那樣刻骨銘心地依賴它。由於它的存在,才使得人的智力生活或精神生活得以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