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革命前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劍(1916.10.—1962.5.) 原名楊淮先,字海亭,曾用名揚超,山東省夏津縣雙廟鄉六屯村人。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幼年隨父勞動。9歲時讀私塾,1929年考入縣立高級國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劍
  • 家鄉:山東
  • 出生:1916年
  • 原名:楊淮先
  • 曾用名:楊超
生平事跡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隨老師、同學上街遊行、演講、抵制日貨。
1934年考入臨清鄉村師範,在進步教師的幫助下,閱讀進步書刊,受到馬克思主義教育,發起組織建立了“旅臨同學會”,任副會長,在同學中傳閱進步書籍,宣傳革命思想,同學校的國民黨右派鬥爭,受到掛牌警告和記大過處分。
1936年7月畢業,任夏津第七高級國小教師,因關注抗日形勢變化和紅軍的訊息,被排擠離校,轉任第五國小教師,組織建立起了進步組織“文具社”,在進步青年中傳閱進步書刊,尋求救國救民道路。
1937年“七·七”事變後,與進步青年計畫組織抗日武裝。
1938年2月,準備赴南宮參加八路軍,後參加了八路軍一二九師津浦支隊舉辦的抗日軍政幹部訓練班。同年5月,在乾訓班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回夏津縣組織抗日。在中共魯西北特委領導下,多方活動,組織建立了夏津縣抗日動員委員會,積極發展抗日積極分子入黨。在動委會建立了黨、團組織,並任黨、團書記。
1938年8月,中共夏津縣工作委員會成立,任工委書記,領導組建了夏津縣農、青、婦等各界救國會,宣傳動員全縣民眾投入抗日救國鬥爭。同年11月,日本侵略軍占領夏津城,領導黨員和抗日民眾轉入農村,開展抗日鬥爭,黨的力量不斷發展壯大。12月,縣工委改建為縣委,仍任書記。
1939年2月,到魯西區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培訓班學習,參加了著名的八路軍一一五師肥城陸房反包圍戰,勝利突破日軍重圍,隨部隊在魯南新泰一帶開展抗日鬥爭。
1939年6月,回到夏津,繼續擔任縣委書記,積極發展黨的基層組織,壯大黨的力量,領導建立抗日游擊隊,同日偽頑強鬥爭。
1940年7月,被中共衛東地委(魯西三地委)派往茌平任抗日支委會副主任,不久轉任中共衛東地委宣傳部長。年底回夏津,仍任縣委書記。在夏津與河北省清河縣交界的運河兩岸,領導黨組織和游擊隊堅持游擊戰。1941年,為便於對敵鬥爭,中共冀南區黨委將夏津縣委分建為夏東、夏西兩個縣委,他任夏西縣委書記。同年10月,任運東地委宣傳部長,創辦了《戰報》和《黨刊》,隨地委機關和部隊在清河、武城數次粉碎日偽的“大掃蕩”。後常住夏西一帶,組建了地委武裝通訊班,與敵鬥爭。11月,兼任夏西縣委書記,組織配合冀南運東軍分區部隊開闢運東根據地。
1943年10月,夏東、夏西縣委合併為夏津縣委,任運東地委委員兼夏津縣委書記,在領導黨組織和抗日民眾堅持鬥爭的同時,抓好統戰工作,爭取了一部分有正義感的偽軍反正,組建了夏津縣抗日游擊隊,壯大了抗日武裝力量。
1944年春,任運東地委敵工部長。3月,參加太行整風學習。
1945年7月,整風學習結束,仍任夏津縣委書記,併兼任縣獨立團政委,組織全縣發起對日偽的大反攻,配合冀南軍區部隊勝利進行了夏北戰役、解放夏津縣城戰役。他領導夏津黨組織、抗日武裝和人民民眾,堅持八年抗戰,取得了最後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1946年1月,到晉冀魯豫中央局黨校學習。
1947年9月起,歷任冀南區黨委研究室研究員、冀南區威縣土改工作團組長、冀南行署民政處行政科長、河北省建設學院教務科長、冀魯豫六地委農工部長等職。
1948年任中共中央華北局宣傳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先後任河北建設學院二部副主任、主任、教導處副主任、院黨組成員,中華全國總工會華北工作委員會文教部副部長。
1962年5月,逝世於北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