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輝(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羅山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光輝,男,漢族,1946年10月出生,河南省羅山縣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皮影戲(羅山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羅山皮影戲林派第十九代傳人。1962年拜羅山皮影老藝人林芝梅為師,學習皮影戲表演,兼學豫南大鼓。集皮影戲編導、演唱、操作、打奏於一身,把羅山民歌、山歌、小調、地燈戲、大鼓書等藝術元素融入皮影戲中,豐富並發展了原有的板式,強化了羅山皮影戲的地方特色。1984年以來,注重技藝的傳承,先後培養了二十多名藝人,包括第一批羅山皮影戲女演員陳玉華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光輝
  • 民族:漢族
  • 出生時間:1946-11-14 
  • 從藝時間:1962-03 
掌握技藝,技藝特點,

掌握技藝

60年的從藝生涯,陳光輝熟練掌握羅山皮影戲的唱念坐打全部表演技能以及後台打擊伴奏等全部技能,也就是說能掌握羅山皮影戲表演唱,演奏,編導等全套羅山皮影戲技藝,尤其擅長演唱《封神榜》《後七國》《隋唐演義》《粉妝樓》 等連台戲以及《三報書》《白龜記》《雙敬忠》 《雙彩樓》 《萬壽亭》 等花戲(折子戲)。改編了《平原槍聲》《烈火金剛》等現代戲。整理《羅山皮影戲的唱腔與鑼鼓譜》一書以及《東漢演義》八集連台戲和《大五子》《珠廉寨》 《居延川》 《當腰裙》《藕塘關》等花戲(折子戲)劇本。先後接受中央電視台、《河南日報》、《大河報》、河南電視台、 《信陽日報》等新聞媒體記者的採訪報導,為羅山影戲的傳承做出了突出貢獻。

技藝特點

  • 唱腔高亢有力,唱詞清晰明亮,善於用不同的語言風格來表演不同的皮影戲人物,所表演人物性格分明。
  • 大膽革新,他大膽提出羅山皮影戲要吸收新鮮的元素進來,率先在後台配上弦樂和管樂,改革很成功,還赴省里做匯報演出。充實了後台的音樂配備,羅山皮影戲煥然一新。
  • 首次把羅山民歌、山歌、小調、地燈戲、大鼓書等藝術元素融入皮影戲中,豐富並發展了原有的板式,強化了羅山皮影戲的地方特色。
  • 他還從唱腔、表演形式再到傳播方式,不斷嘗試創新和改良。他將羅山的皮影戲和同為豫南稀有劇種的光山花鼓戲有機融合在一起,借用其多種曲調,充實到羅山皮影戲中,在《珠廉塞》這齣戲中又借用京劇的“西皮二六”板式,在女扮男裝這個角色裡面,率先提出了男女唱腔靈活地交叉使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