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柱(1906—1941),1941年2月,在指揮部副總指揮李長江叛變投敵後,任國民革命軍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4縱隊司令的他跟隨總指揮李明揚開赴泰州城外,在城郊水鄉打游擊,堅持與日寇鬥爭,1941年6月,在指揮與日寇的激戰中壯烈犧牲。
1987年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陳中柱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陳中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陳中柱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江蘇省建湖縣
- 出生日期:1906年
- 逝世日期:1941年
- 職業:軍人
- 畢業院校:黃埔軍校六期
- 信仰:三民主義
- 主要成就: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國民革命軍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第4縱隊司令
人物生平,早期經歷,投身抗戰,壯烈犧牲,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陳中柱,1906年出生於今建湖縣草堰口鄉堰東村一個農民家庭。兄弟五人,他排行第二,父親早逝,由寡母帶領,耕種幾畝薄地,艱難地維持生活。
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渡江前夕,他棄職回家,策劃接應。北伐軍到達鹽阜區後,他參與籌建國民黨基層黨支部和農會組織,準備與地方上的土豪劣紳作鬥爭。不久,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事變,陳中柱出走南京,經其堂兄陳獨真介紹,入江蘇省警官學校學習。
1928年又轉入南京軍官研究班學習,1930年結業,編屬黃埔軍校第六期。因畢業成績優良,分配在江蘇省政府候差,深得國民黨元老葉楚傖賞識。
1931年到國立中央大學任軍事教官,1933年大學軍訓結束,他先後到北寧鐵路和津浦鐵路任職。
投身抗戰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全國抗戰爆發,他滿懷抗日救國熱忱,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運動,組織津浦路沿線之鐵路員工、學生和民眾,成立戰地服務團,被委任為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地特種團第三總隊少將團長。他曾參加過著名的台兒莊戰役和徐州會戰。一次,他在徐州附近同日寇激戰,傷亡慘重,隊伍被衝散,得農民掩護才脫險。
1938年底,陳中柱接受魯蘇皖邊區游擊總指揮部聘請,出任第四縱隊少將司令,帶領部隊二千多人先駐軍徐州附近,不久,又移駐淮陰王營子,司令部設在淮陰城裡,後又移防安徽靈壁,在戚家圍子與日寇激戰一場,隨後集中部隊到睢寧,南下泰州。當部隊路過盱胎縣國民黨軍韓德勤部隊防地時,遭到韓德勤部隊堵截。部隊停在那裡三天,沒有糧食吃,只好到洪澤湖裡捕捉魚蝦充飢,幾經交涉,才讓通過。
1939年秋天,陳中柱率領的這支抗日部隊到達泰州。部隊駐在斜橋,司令部設在泰州城裡。
這年年底,中共地下黨員趙敬之在職業中學任教期間,動員一批青年學生去皖東北受訓,因國民黨特務告密,被抓獲關押在東台烏義巷的監獄中。事發後,我地黨組織派趙敬之夫人陳靜前去泰州找陳中柱,請他設法營救。他聽說趙敬之被韓德勤部隊關押,心急如焚,即派五弟勛武、三弟步平二人,星夜趕至東台,將趙敬之保釋出獄,接至泰州,安排治病療養。趙敬之病癒後,受陳中柱之請,曾指導過四縱隊的宣傳工作。不久,趙敬之即返回鹽城。
1940年6月,新四軍東進抗日,在郭村休整。李長江受韓德勤的挑撥,下令攻打郭村,並令陳中柱派兵出擊,陳中柱迫於軍令,派出部分兵力前去參戰,損失了一個營的兵力。新四軍停止進攻後,蘇魯皖地區游擊總指揮李明揚和陳毅司令員在泰州文明旅社談判,達成諒解,兩軍合作,一致對外。陳中柱參加了這次談判,他對陳毅司令員的遠見卓識、大將風度很為欽佩。談判以後,雙方交換戰俘,陳中柱特派副官室主任率部推了十幾車毛巾、鞋子等慰問品和十餘箱子彈送到新四軍駐地刁家鋪,以表示友好情誼。不久,新四軍撒出郭村,挺進黃橋,陳中柱奉命辜部移防江都塘頭。後來,在韓德勤調兵攻打黃橋時,陳中柱信守諾言,按兵不動,間接支持了新四軍堅守黃橋,贏得戰役勝利。
1941年2月,李長江正式投敵的前一天,召集各個縱隊的司令到泰州城裡的西山寺,開緊急會議,四周架起機槍,密布崗哨,強迫各縱隊司令對著菩薩磕頭起誓,跟他投敵。當時,陳中柱迫於情勢,也參加了“起誓”。會一散,陳中柱就秘密出泰州城把部隊拉走,與李長江分道揚鑣。李長江公開叛國投敵後,新四軍討伐李長江,打進泰州城,懲罰了漢奸賣國賊,伸張了正義,後又主動撤出。日酋南部襄吉率部占領了泰州,並不斷派出日偽軍下鄉“掃蕩”。陳中柱率領的第四縱隊,同新四軍相配合,在蘇中一帶打游擊。
壯烈犧牲
1941年6月初,日偽軍分幾路“掃蕩”,包剿魯蘇皖游擊總指揮部堅持抗日的部隊,主要矛頭對著陳中柱指揮的第四縱隊。由於敵人來勢兇猛,李明揚總指揮未能及時把敵情通知陳中柱,致第四縱隊遭突然襲擊,邊打邊退,部隊傷亡愈來愈多,最後被迫退到蚌蜒河一帶,分乘小木船行動,同日偽軍打了幾天。一天,興化老閣方向開來十幾隻敵軍汽艇,武家澤的敵人又卡住前進道路,陳中柱當即決定,將妻子王志芳和六歲女兒讓衛兵楊鳳高領著轉移,他帶著衛兵去阻擊敵人。因為他身材高大,拿著望遠鏡,沖在前頭,被武家澤的日偽軍發現,一梭子機槍掃過來,他身中六彈壯烈犧牲。敵人打掃戰場時,發現了他的屍體,把頭割下帶到泰州去向日酋南部襄吉請賞,無頭屍體,由當地百姓用門板釘了一口棺材下葬,並插上一塊寫著“陳中柱將軍”的木牌。後來,英雄遺孀王志芳獨闖日軍軍營要回頭顱,這才重新安葬在泰州西門外西倉橋下一個唐姓地主的田裡。
人物評價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還都南京,為陳中柱召開追悼會,于右任、吳鐵城、陳果夫等人參加,會上追贈陳中柱為中將軍銜,並出了紀念冊,介紹陳中柱英勇獻身的事跡。
1987年鹽城市人民政府報省人民政批准追認陳中柱將軍為革命烈士,並於同年將烈士墓遷來鹽城市烈士陵園。
2014年9月,陳中柱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