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諫官連名奏事敕》是唐代李炎創作的一篇散文。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除諫官連名奏事敕
- 出處:《全唐文》
- 作者:李炎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散文
《除諫官連名奏事敕》是唐代李炎創作的一篇散文。
《除諫官連名奏事敕》是唐代李炎創作的一篇散文。作品原文除諫官連名奏事敕諫官論事,所見不同,連狀署名,事同糾率。此後凡論公事,各隨己見,不得連署姓名。如有大政奏論,即可連署。作者簡介李炎(814-846年)即唐武宗。本名李...
汪廷珍:余讀明史,知應山大洪先生移宮劾閹,忠君愛國,防患未然,功在社稷,迄今聞其風者,無不感奮興起,誠足誅千古殺諫官之奸慝,愧千古不指佞之言官,更為身膺主知者,立感恩圖報之準,乾坤不毀,精爽如新,公之生平已可概見矣。蔡東藩:①至如李選侍之求為皇后,以及挾皇長子,據乾清宮,皆陰承貴妃...
今門下雖有封駁之名,而詔書一切自中書以下,非所以防過舉也。”內侍皇甫繼明給事章獻太后閣,兼領估馬司,自言估馬有羨利,乞遷官。事下群牧司,閱無羨利。繼明方用事,自製置使以下皆欲附會為奏,池獨不可。除開封府推官,敕至閣門,為繼明黨所沮,罷知耀州。擢利州路轉運使、知鳳翔府。召知諫院,...
正說著忽聽太監傳呼:“都御史郭琇進見!”康熙本人不願吃飯的時候召見別人,因郭琇是出了名的諫官,便破格召見。郭琇進了南書房,便從袖中拿出奏摺,太監接過奏摺呈給皇上,康熙一看,上面寫道:“臣都御史郭琇,查權臣高士奇……”這時高士奇在一旁不自覺的伸過頭來,想看一看奏摺的內容,康熙將左手一抬,...
時諫官蔣峴方力排竑置後之說,遂力請外,不許,即謁告歸,丐祠,章十二上。三年,遷著作佐郎兼兵部郎官,以疾辭。差知安吉州,辭。召赴行在奏事,辭益堅。淳祐元年,差知南劍州。會峽陽寇作,擒渠魁八人斬之。余釋不問。父老或相語曰:「侯不來,我輩魚肉矣。」郡有延平書院,率郡博士會諸生親為講...
事每如此,恐浸成衰亂之漸。當軸者恨之。公知不見容,乞外任。四年,以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時諫官言前宰相蔡持正知安州,作詩借郝處俊事以譏刺時事,大臣議逐之嶺南。公密疏言:“朝廷若薄確之罪,則於皇帝孝治為不足,若深罪確,則於太皇太后仁政為小累。謂宜皇帝降敕置獄逮治,而太皇太后內出手詔赦之...
六月乙丑,詔戒上封告訐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事官彈劾小過不關政體者。乙亥,遣官分行天下,訪寬恤民力事。秋七月癸巳,邕州言交阯與甲峒蠻合兵寇邊,都巡檢宋士堯拒戰,死之,詔發諸州兵討捕。丙申,詔待制、台諫官、正刺史以上各舉諸司使至三班使臣堪將領及行陣戰鬥者三人。戊戌,翰林學士歐陽修上新修...
諫官賈守謙、路鐸上疏欲寬解上意,章宗愈不悅。平章政事完顏守貞持其事不肯決,章宗怒守貞,罷知濟南府,諸諫官皆斥外,賜永中死。金代外戚之禍,惟張氏雲。金世宗元妃李氏 元妃李氏,金朝第五代皇帝金世宗的元妃。遼陽人,南陽郡王李石之女,金世宗母親貞懿皇后的內侄女。鄭王完顏允蹈、第七代皇帝衛紹王...
在外戍守的禁軍案件,杖以下的由本路提刑司“準法決罪”,“徒以下禁系奏裁” 。宋代的臨時審判機構主要有“案議”、“制勘院”、“推勘院”三種,其中“案議”是宋代理斷詔獄中的一種最高集議判決形式,主要在刑名有爭和疑獄不能決時,朝廷召集宰相、諫官、御史、翰林學士、知制誥等高級朝臣集議於朝堂(稱...
”次日群臣商議易儲問題時,王文率先承命署名奏請易儲,還逼著不願署名的官員就範。王文在政治上積極配合明代宗,滿足明代宗的政治需求,因此得以在輔政群體中崛起。明代宗在派遣王文前去救災的敕書中稱,“朕以爾為心腹之臣”;王文保舉官員失當被言官彈劾,明代宗為其辯解,“朝廷升賞,必有所宜,非爾等所知...
入朝,則與殿中侍御史隨仗分入,東則居侍中、黃門侍郎、給事中之次,西則居中書令、侍郎、舍人之次。每一人東向承詔五日,有旨召御史,不呼名則承詔者出。樂彥瑋為大夫,以嘗召兩御史,乃加副承詔一人,闕則殿中承乏。監察御史分日直朝堂,入自側門,非奏事不至殿庭;正門無籍;天授中,詔側門置籍,...
當代諫官余靖曾在上奏中指出:“臣伏思陝西四路,惟涇原山川寬平,易為衝突。若戎馬之勢不遏,則為關中之憂。關中震驚,則天下之憂也。故國家自有西事以來,長以涇原為統帥之府。”當戰爭尚未爆發之際,宋廷當政者的這一任命,顯然是因賞識張亢的才略和膽識,故賦予其帶兵一方和抗禦夏軍的職責。以後,張亢又...
時諫官御史章疏相繼,宰臣不得已,出為亳州刺史。州境嘗有群賊,剽人廬舍,劫取貨財,累政擒捕不獲。李繁潛設機謀,悉知賊之巢穴,出兵盡加誅斬。時議責李繁以不先啟聞廉使,涉於擅興之罪,朝廷遣監察御史舒元輿按問。舒元輿素與李繁有隙,復以初官,銳於生事,乃盡反其獄辭,以為李繁濫殺無辜,狀奏...
《隋書·柳雄亮傳》載,雄亮任給事黃門侍郎時,“尚書省凡有奏事,雄亮多所駁正,深為公卿所憚”。煬帝時去“給事”二字,另加置給事郎4人,這就是唐代給事中的前身。此外,還有錄事、通事令史各6人。隋初還有散騎常侍,通直散騎常侍各4人、諫議大夫7人,都是諫官。煬帝說他生性不喜人諫,所以把...
一貫佯救,給事、御史侯慶遠、葉永盛等亦爭之,不從。時員外郎賀燦然、南京御史朱吾弼相繼論察典。而主事龐時雍則直攻一貫欺罔者十,誤國者十,且曰:「一貫之富貴日崇,陛下之社稷日壞。頃南郊雷震,正當一貫奏請頒行敕諭之時。意者天厭其奸,以警悟陛下,俾早除讒慝乎!」帝得疏怒,命並元珍、燦然貶三秩...
六年冬,病卒,年六十四。遺表勸上以慈儉守位,以清淨化人,居安思危,在治思亂。上覽之惻然,謂宰相李沆曰:“田錫,直臣也。朝廷少有闕失,方在思慮,錫之章奏已至矣。若此諫官,亦不可得。”嗟惜久之,特贈工部侍郎。錄其二子,並為大理評事,給奉終喪。錫耿介寡合,未嘗趨權貴之門,居公庭,危坐終日...
种放以處士召見,拜諫官,真宗待以殊禮,名動海內。後謁歸終南山,恃恩驕倨甚。王嗣宗時知長安,放至,通判以以下群拜謁,放小挽垂手接之而己,嗣宗內不平。放召其諸侄出拜嗣宋,嗣宗坐受之。放怒,嗣宗曰:“向者通判以下拜君,君扶之而已;此白丁耳,嗣宗狀元及第,名位不輕,胡為不得坐受其拜。...
削弱朝體,取笑四夷,不加訶譴,擢為諫官。王達兩為湖南、江西轉運使,所至苛虐,誅剝百姓,徒配無辜,特以宰相故舊,不次拔擢,遂有河北之行。如此,是長奔競也。”其他所列利害甚眾。會河決商胡,北道艱食,復以為翰林學士、權三司使。舊制,有三司使、權使公事,而清臣所除,止言“權使”,自是分...
1125年,宋欽宗趙桓受禪即位,下詔親征,以童貫為東京留守,童貫不受命反而陪奉上皇徽宗南巡遊盪。後亂殺無辜,招至諫官等議者蜂起。初貶左衛上將軍,連謫昭化軍節度副使,又放逐英州(今廣東英德)。放逐途中,宋欽宗下詔數其十大罪狀,命監察御史張澂循跡追到南雄,立即斬首。人物生平 收復四州 童貫少年時在宦官...
他官至大學士、內閣首輔(宰相),而尸位素餐,精於營私,因此屢遭諫官彈劾。但他靠逢迎皇帝、勾結宦官,排擠打擊彈劾他的人,得以在內閣任職18年。成化二十三年十月至弘治五年八月(1487年-1492年)任當朝首輔一職。劉吉相關史料 《明史 列傳第五十六》劉吉,字祐之,博野人。正統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授...
知江州陳彥文用劉光世奏,錄其守城功,遷龍圖閣待制。康以光世所上彥文功狀前後牴牾,閣而未下。宰相力主彥文趣康行詞,康論不已,宰相銜之。會布衣省試卷子不合式,康以其文取之,諫官李處遁論奏,遂以集英殿修撰提舉杭州洞霄宮。未幾,移蹕錢塘,再除中書舍人,奏曰:“去歲郊禮前日食,而日官不以聞...
珪嘗上封事切諫,太宗謂曰:“卿所論皆中朕之失,自古人君莫不欲社稷永安,然而不得者,只為不聞己過,或聞而不能改故也。今朕有所失,卿能直言,朕復聞過能改,何慮社稷之不安乎?”太宗又嘗謂珪曰:“卿若常居諫官,朕必永無過失。”顧待益厚。貞觀元年,遷黃門侍郎,參預政事,兼太子右庶子。二...
慶曆三年(1043年),李元昊請求議和,西方邊事稍寧,仁宗召范仲淹回京,授樞密副使,又擢拔歐陽修、余靖、王素和蔡襄為諫官(俗稱“四諫”),銳意進取。八月,仁宗罷免副宰相王舉正,再拜范仲淹為參知政事。九月,宋仁宗召見范仲淹、富弼,給筆札,責令條奏政事。范、富二人隨即提出了十項改革主張,諫官歐陽修...
門下和中書兩省的左、右散騎常侍,左、右諫議大夫,左、右司諫,左、右正言,通稱“兩省官”。門下省的起居郎和中書省的中書舍人稱“小兩省官”。。散騎常侍、給事中、諫議大夫等稱“大兩省官”。北宋前期,大兩省官員雖名為諫官,但除非皇帝特旨供職,並不得諫諍。尚書省:又稱“都省”。其長官...
大司空何武、執金吾閻崇薦勝,哀帝自為定陶王固已聞其名,征為諫大夫。引見,勝薦龔舍及亢父甯壽、濟陰侯嘉,有詔皆征。勝曰:“竊見國家征醫巫,常為駕,征賢者宜駕。”上曰:“大夫乘私車來耶?”勝曰:“唯唯。”有詔為駕。龔舍、侯嘉至,皆為諫大夫。甯壽稱疾不至。勝居諫官,數上書求見,言...
朱彝尊:文端立朝,侃侃不阿,因一諫官,力爭去位,風節固不可及。詩亦雍容和雅,不失正始之音。軼事典故 秉筆直書 王家屏編修《世宗實錄》時,不畏權貴,秉筆直書。當時執掌朝政的是文淵閣大學士高拱。高拱的哥哥高捷,曾把大批官稅送給嚴嵩的死黨趙文華,對這段事實,有人怕得罪專橫的高拱,提出作一些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