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甘寧抗日根據地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陝西、甘肅和寧夏三省交界地區建立的抗日根據地。後來發展陝甘寧邊區,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西北革命根據地的基礎上沿革而來的。西安事變以後,1937年5月,我黨為堅持國內和平,團結抗日,將陝甘寧蘇區改為陝甘寧特區。1937年抗戰爆發後,9月20日,工農民主政府遵照中共中央代表與蔣介石的共同決定,正式更名為陝甘寧邊區,歸國民政府領導。抗日戰爭時期的陝甘寧根據地,在黨的歷史上具有特殊的貢獻和重要地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甘寧抗日根據地
  • 成立時間: 1937年5月12日
  • 面積:129600餘平方公里
  • 人口:200萬
  • 首府:延安
  • 結束時間:1950年1月19日
成立,範圍,發展,地位,意義,

成立

1937年5月12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制定《陝甘寧邊區議會及行政組織綱要》,初步確立抗日民主的政治體制,同時通過《陝甘寧邊區選舉條例》,始用“陝甘寧邊區”名稱。《綱要》規定:“陝甘寧邊區為爭取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全國範圍內,首先實行最適合於抗戰的徹底的民主制度。”7月,中共首次將工農民主選舉改為“一般民主選舉”,開始了普遍、直接、平等和無記名的民主選舉運動。召開了縣、區、鄉各級議會,選舉產生縣、區、鄉各級政府。
陝甘寧邊區政府命令陝甘寧邊區政府命令
1937年9月6日,西北辦事處改組為陝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副主席張國燾,首府延安。10月12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第三三三次會議通過決議(未正式公布),承認陝甘寧邊區,直屬行政院領導,並任命行政長官。10月,改稱陝甘寧特區,次年1月,復稱陝甘寧邊區。
1937年12月,蔣介石承認及國民政府行政院通過的陝甘寧邊區管轄範圍。
1942年神府縣劃歸晉綏解放區管轄,延屬分區增設廓西縣,三邊分區增設吳旗縣,綏德分區增設綏西縣(後改為子洲縣),共32縣市,1943年後撤銷郎西縣和同宜耀縣。
1949年2月,陝甘寧、晉綏邊區合併,陝甘寧邊區轄l6個分區,114個縣市,面積28萬平方公里,人口800多萬。1949年6月,陝甘寧邊區政府在西安對外辦公。1950年1月19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成立,宣告陝甘寧邊區政府光榮結束。

範圍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位於陝西北部、甘肅東部、寧夏東南部。它北起長城線上的陝北府谷、橫山,南至關中淳化、旬邑,東瀕黃河與山西隔水相望,西臨寧夏豫旺、甘肅固原,面積約十三萬平方公里,人口約二百萬。國民政府劃定陝甘寧邊區政府管轄範圍是:陝西綏德、米脂、佳縣、吳堡、清澗、神府、延川、延長、膚施、甘泉、安塞、保全、廓縣、旬邑、淳化、靖邊、安定、定邊;甘肅慶陽、合水、寧縣、正寧;寧夏鹽池,共23個縣;後國民黨軍委又劃定甘肅鎮原、環縣和寧夏豫旺3個八路軍募補區,總面積為129600餘平方公里,人口200萬。

發展

它同其他抗日根據地一樣,隨著戰略防禦、相持和反攻階段的到來,經歷了一個由轉變、形成到不斷發展的過程,具體表現為上升、下降、再上升三個階段。
根據地的健全與發展階段
自1937年9月20日邊區政府成立至1939年2月邊區政府委員就職,是陝甘寧抗日根據地的健全與發展階段。
從蘇維埃的工農共和國到抗日的民主共和國有一個轉變階段,而邊區政府本身也有一個形成過程。為實現抗日民主政權的轉變,我黨早在1936年9月就以《關於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形勢與民主共和國的決議》、1937年2月《致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的精神,提出願意將蘇維埃政府改為特區政府;1937年4月'西北辦事處決定:為實現由蘇維埃政府到特區政府的轉變,並創造全國抗日民主的模範區,將蘇維埃政策及其工作方式、方法轉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5月12日,通過了《陝甘寧邊區議會及行政組織綱要》、《陝甘寧邊區選舉條例》等法規,正式確立了民主共和國的政治制度。選舉條例中恢復了地主的選舉權,使一切贊成抗日的階級、黨派都可包括到抗日政權中來,這樣,基本實現了由蘇維埃共和國到抗日民主共和國的轉變。5月15日,中共陝甘寧特區委員會組成,林伯渠等十七人為委員、羅梓銘等六人為候補委員、郭洪濤為特委書記。這時,我黨停止了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還多次派代表團與國民政府談判,表示願受國民政府指導。蔣介石對於改變工農民主政府為邊區政府、並為國民政府之組成部分也表示同意與贊成,答應劃延安等縣歸邊區政府直接統轄。9月20日,陝甘寧邊區政府正式成立。
1937年7月至11月底,陝甘寧邊區完成了邊區議員的選舉。原定於1938年1月召開邊區議會,正式選舉產生邊區政府委員會。但是,由於日本侵略者的進攻等原因,邊區議會一再延期,當時政府之最高領導機關設主席團(同西北辦事處)。林伯渠任主席、張國燾任副主席。1937年10月,在主席團之下正式組成陝甘寧邊區政府,下設民政廳、財政廳、建設廳、教育廳。
邊區軍事力量由三部分組成:①八路軍後方留守處(1937年9月經中央軍委決定成立),由一一五師、一二○師、一二九師的部分部隊組成,共約9,000餘人,主任肖勁光,擔負保衛邊區和黨中央的雙重任務。②地方武裝,包括保全隊、自衛軍兩部分,1938年底人數有224,000人,配合留守部隊保衛邊區。③邊區保全司令部(1937年10月由紅軍游擊隊改編成立),下轄十多個保全大隊,司令員高崗、副司令員周興。
關於邊區行政區劃,經與國民政府多次協商後,蔣介石同意劃歸邊區的有延安等二十三個縣以及神府的部分地區。國民政府行政院於1937年10月12日召開會議,正式通過決議,承認陝甘寧邊區。陝甘寧邊區之合法地位雖然得到了國民政府的認可,但邊區行政區劃並未完全明確,直至1938年後才逐步確定。
1937年9月20日的更名只是陝甘寧抗日根據地政權初步形成的標誌。根據9月26日國民政府頒布的命令及省參議會臨時組織條例,邊區政府決定改陝甘寧邊區議會為參議會,又決定參議會於1939年1月15日在延安召集第一次會議。由此則完成了由工農蘇維埃代表大會到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過渡。這是一個極大的轉變,這一轉變乃是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發展的必然結果,亦是鞏固、擴大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客觀需要。
1939年1月17日至2月4日,陝甘寧邊區第一屆參議會在延安召開。大會以民主方式選舉高崗、張邦英為正副議長;林伯渠等十五人為邊區政府委員;林伯渠任主席、雷經天任高等法院院長。2月6日,召開首次政府委員會並宣誓就職,推舉林伯渠等七人為常務委員。至此,陝甘寧邊區第一屆民選政府正式成立,抗日根據地政權臻於完善。
根據地下降階段
從1939年2月蔣介石秘密頒布《共黨問題處置辦法》至1943年7月第三次反共高潮被打退,是陝甘寧抗日根據地的困難時期,即下降階段。
1939年1月以後,國民黨開始實行"溶共、限共、反共"的政策,接二連三向邊區發動軍事進攻,同年占去陝甘寧邊區幾座縣城。1943年7月,對邊區發動第三次進攻,調兵60萬,企圖分九路"閃擊延安",並頻繁侵擾陝甘寧邊區與國統區接壤地帶,還在邊區周圍構築了三道嚴密的封鎖線,不斷侵占邊區土地,致使邊區面積縮小,人員減少,黨員幹部亦損失很多,財政經濟遇到了極大困難。但是,邊區黨政軍民認真貫徹了黨中央制定的十大政策,結合邊區實際,積極開展整風、生產兩大運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此同時,邊區在軍事上也進行了組織調整,1939年冬,三五九旅從抗日前線調回邊區。1940年1月2日,原八路軍後方留守處改為第八路軍後方留守兵團司令部,肖勁光任司令員,兵團下轄九個團及一個警備司令部,執行保衛邊區的任務。1942年6月4日,為克服困難,戰勝日寇,統一陝甘寧和晉西北兩個區域的軍事指揮及軍事建設,加強聯防,中央政治局決定建立晉西北邊區和陝甘寧邊區兩區聯防司令部,賀龍任司令員、徐向前任副司令員、關向應任政治委員、高崗任代理政治委員、林楓任副政治委員。
為了加強黨在西北地區的領導工作,1940年10月,根據中央決定,中共陝甘寧邊區委員會改為陝甘寧邊區中央局。1941年5月13日,中央決定將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和陝甘寧邊區中央局合併為中共西北中央局,高崗任書記。西北局是黨中央在西北地區的代表機關,在中央統一領導下,負責管理陝甘寧邊區根據地(包括伊克昭盟地區)工作,和西北各省地下黨的秘密工作,1943年以後還領導著晉綏分局的工作。
陝甘寧邊區政府委任令陝甘寧邊區政府委任令
根據地的上升的階段
從1943年7月打退三次反共高潮至1945年8月抗戰勝利,是陝甘寧抗日根據地進一步得到鞏固並發揮模範作用的時期,即上升的階段。
為便於行政管理,這時邊區由抗戰開始時的三邊、關中、慶環三個分區發展為延屬、綏德、三邊、隴東、關中五個分區,下轄三十一個縣、市。留守邊區的部隊1945年3月發展到八萬多人。邊區黨員人數也有了較大的發展。特別是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邊區高幹會後,進一步明確了邊區建設的方向,即以生產、教育為中心任務,開展了更大規模的生產運動和識字運動,使邊區一百五十萬人民達到人財兩旺,兵強馬壯。在政權、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各項事業上都為其他根據地作出了示範。

地位

在抗日戰爭期間,陝甘寧抗日根據地居於特殊而重要之戰略地位。林伯渠曾經說過,邊區"一方面成為保衛西北的北門鎖鑰,另一方面又成為堅持華北抗戰的重要後方。邊區在軍事上說來,它是綰轂華北與西北的戰略支點"。在戰爭年代,陝甘寧革命老區人民養育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提供了堅持長期鬥爭的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為壯大革命力量,取得最後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極大貢獻。
陝甘寧抗日根據地

意義

陝甘寧邊區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是八路軍、新四軍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裝的戰略總後方。包括陝甘寧革命老區在內的廣大革命老區是新中國的搖籃,今天的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前仆後繼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新中國社會主義大廈的牢固基石。老區是充滿榮譽的,老區的革命傳統和歷史經驗是非常寶貴的精神財富,它的光輝業績將載入史冊,彪炳史冊,永放光芒。作為中共首腦所在地的延安,成為全民族抗戰的領導核心之一,是當時愛國青年心中嚮往的聖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