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豬行動

限豬行動

限豬行動:因噎廢食,欲速則不達。官僚主義,從不為民著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限豬行動
  • 事件時間:2009年春節
  • 事件地點:福建
  • 事件分類:社會生活
相關事件,成果,養殖模式,

相關事件

2009年春節過後,福建對省內第二大水系九龍江流域養豬業下達“限養令”:幹流兩岸1公里和支流兩岸500米內的養殖場全部拆遷,禁止在幹流兩岸5公里、支流兩岸1公里內新、擴建養殖場,禁建區外養殖場要達標排放,否則一律關閉。“限豬”行動開展以來,福建龍巖、漳州兩地上萬養豬戶的豬舍被拆遷,幾十萬頭生豬被清欄,經濟損失上億元。
限豬行動
“限豬”行動大限將至,養豬大戶一籌莫展
2009年3月18日中午,漳州市龍文區郭坑鎮順益養豬場,一輛貨車載著20多頭母豬,正要搬遷到近百公里外的漳浦縣。這個郭坑鎮最大的養豬場,豬舍已被拆得一片狼藉。在含淚處理掉3000頭生豬後,老闆郭瑞花病倒了。
“目前除銀行貸款100萬元外,還有80多萬元的民間借貸,十幾年的辛苦都在這裡,我連死的心都有。”郭瑞花說。
按照福建省要求,龍巖、漳州兩市從2009年2月上旬開展九龍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限豬”是其中重要一項。漳州市要求,到2009年2月28日,禁建區所有養殖場都要拆遷、關閉。龍巖市也要求,3月5日前,九龍江北溪幹流兩岸養殖場關閉或拆除;5月5日前,支流兩岸養殖場關閉或拆除。
在約20天時間內,漳州市禁建區內1.23萬養豬戶的70多萬頭生豬需清欄處理。豬販子則趁機壓價,1公斤生豬比正常價低2元,一頭能繁母豬之前能賣1500元,但整治期間降到了千元左右。
漳州市郭坑鎮東溪村有30戶人家,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豬。走進村中,房前屋後均可見被拆的豬舍。談起“限豬”的事,現年69歲的林友春說,一年多前聽說養豬行情不錯,就賣牛養了兩頭母豬。年前剛下了19頭豬崽,還沒賣一頭就不讓養了,母豬一頭850元,五六十斤的小豬一頭150元就處理掉了,一分錢沒賺還賠了不少。

成果

漳州市拆除、閒置的豬舍價值超過億元,因壓價、病害造成的生豬價值受損也有上億元。
“還有100多頭不久就要下崽的母豬在圈裡,政府天天催著儘快搬走,可往哪裡搬呢?”2009年4月10日上午,郭瑞花一籌莫展地說,這100多頭懷孕母豬的最後搬遷期限是2009年4月15日,還是有關部門對大型養豬場的“特別優待”。
兩個月來,她幾乎跑遍了漳州的平和、長泰、詔安等所有縣,尋找可以建養豬場的地方。“以我們的養殖規模需要50畝左右的地,找的地方不是路不通就是水不通,至今沒有絲毫進展。”郭瑞花說。
截至2009年3月19日,漳州市共拆遷關閉12262家養豬場,面積達222萬平方米,處理生豬69萬多頭。在規定期限禁建區內自行拆除豬舍的養殖戶,每平方米給予50元的補貼,而尋找新的養豬地點、新建豬舍等都落到養豬戶頭上。
水污染告急,養豬業成主要污染源
九龍江水污染告急是此次福建省“限豬”的直接原因。一月中旬以來,九龍江水質出現惡化,並一度對漳州、廈門兩市的供水安全造成威脅,這一事件引起了福建省高度重視。
2009年1月中旬,在漳州與龍巖交界的華安縣河段發現水顏色變異,現場觀察後認定為甲藻流行,一些河段水質出現反彈,局部河段水質惡化,出現超標現象。龍巖市有關材料也顯示,近年來由於生豬養殖數量超過載畜總量,導致九龍江北溪流域水質急劇下降。其中,龍巖中心城區上下遊河段、雁石溪流域水質全年絕大部分時段均為劣五類水質,有機污染嚴重,氨氮、總磷等污染物指標始終處於較高水平。
龍文區郭坑鎮的郭坑大橋兩側,分別是漳州市和廈門市城市供水的取水口。郭坑全鎮2萬人口養了10多萬頭豬,養豬是民眾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環境日益惡化。鎮長陳奕傑說,村中溝渠里的水全是黑色,農民家裡蒼蠅成群,老遠就能聞到豬糞的味道。
漳州市副市長劉文標表示,養豬業是九龍江主要污染源之一,不少養豬場的排泄物直接排到江中,治理已刻不容緩。
多數受訪的養豬戶告訴記者,治理污染他們也贊同,但他們需要在技術和經費上得到幫助。“我們也希望喝上乾淨水,也不想將污染物排到江里,但怎么處理呢,總不能不養豬吧!”龍文區漳濱村的養豬戶說。
政府整治決心大,環保達標困難多
福建省此次整治決心十分堅決,漳州市在20天左右拆除了上萬戶豬舍足見“動了真格”。劉文標表示,在10月底前要實現達標排放或“零排放”,50頭以上的養豬場必須進行環評,實行排污許可。下一步將加強環境監測,加大環境執法力度,確保達標排放。

養殖模式

漳州市治理養豬業污染主要採用兩種技術模式,一是推廣“零排放”養殖技術,一是採取立體生態種養模式。但在農技人員和養殖戶看來,這兩種技術施行起來存在很多問題,能否奏效令人懷疑。
“零排放”技術要先在豬舍中墊上木屑等原料,再加入發酵物質,通過化學反應將豬的排泄物分解掉。漳州市農業局能源環保站副站長紀旺盛說,“零排放”推廣兩年來,漳州使用的養殖場“寥寥幾家”,現在連樹都不砍了,哪裡找木屑。而對於“豬-沼-果-魚”立體生態種養模式,養豬戶普遍認為,現在養豬規模動輒上百頭,這種模式已不適用。漳濱村一養豬戶反映,過去他家還有七八畝山地種果樹,現在都被徵用搞開發了,到哪裡找果樹施肥,哪裡去挖魚塘。
環保部門也認為,現在工業污染的執法處理都很難,何況千家萬戶的養豬戶,光靠執法來“堵”難度很大。漳州市環保局相關人士感嘆:“九龍江流域有幾萬養豬戶,進家入戶巡查,要多少執法力量才夠用!”
環保成本需合理分擔 養豬業豈能“一限了之”
漳州農業局的農技人員告訴記者,養豬污染是個老大難問題,比起處理技術,更關鍵的是治污成本,治理效果越好則成本越高,養豬戶越難承受。
一些基層幹部擔心,雖然政府並沒有明說限制養豬業發展,但如果環保成本都落到養豬戶頭上,事實上就是抑制養豬。養豬戶張少華說,這次大家損失這么大,未來還要大量投入搞治污,有多少農戶投得起?肯定有很多人就此退出養豬。
廈門大學政治系教授余章寶認為,在生豬供應和環境保護的矛盾上,地方政府極易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境地,缺乏科學性的“禁令式”政策,難以取得長久之效。
“如果每個地方都這樣搞環保治理,而不在如何實現環保養豬上多幫助農戶、補貼農戶,未來生豬供應肯定出問題,準會按住葫蘆浮起瓢。”余章寶說。
漳州此次養豬業污染整治行動中,明確提出“誰污染誰治理”。對此農業部門人士表示,又要豬肉便宜又要養豬不污染,此事難兩全,養豬業作為弱勢產業,要養殖戶承擔所有環保成本顯失公平。
劉文標表示,環保養豬關鍵要搞好規劃,在規劃區內實施集中飼養、集中治理污染。他坦承,漳州整治養豬業、實現環保養豬的決心很大,但由此帶來的財政壓力也不小。
環保養豬成本幾何?紀旺盛表示,經過測算,如果採用“零排放”技術一頭豬要攤100元,立體種養模式一頭豬要攤86元。記者了解到,以目前的豬價行情,一頭出欄生豬的毛利潤還不到100元。漳州市目前在九龍江流域的存欄量有180萬頭,按一頭86元計,就要1.5億元的首期環保投入。2008年漳州市地方級財政收入60.49億元,這個投入占地方財政收入2.4%左右。
余章寶表示:“養豬業設立環保門檻勢在必行,但好的政策需要好的執行辦法,其中環保成本是個關鍵問題,必須有相應政策來分擔環保成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