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飲,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二十一。主治傷寒頭疼壯熱,恐成陰毒。
基本介紹
- 名稱:附子飲
- 出處:《聖濟總錄》卷二十一
- 組成:附子、白朮、桔梗、細辛
- 主治:傷寒頭疼壯熱,恐成陰毒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重要文獻摘要,
組成
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各半兩,桔梗、細辛(去苗葉)各一兩。
用法用量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衣蓋取汗,或得吐即愈。如未吐、汗,再服。
主治
傷寒頭疼壯熱,恐成陰毒。
附方
名稱:附子飲
組成:附子(炮裂,去皮臍)、牛膝(酒浸,切,焙)、防風(去叉)、羌活(去蘆頭)
用法:上㕮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錢匕,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早、晚食前各一次
主治:少年服冷藥太過,風冷腰腳疼痛不隨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功用:補暖調氣
名稱:附子飲
組成:附子(大者。一枚炮裂,去皮臍,一枚生用)、桂(去粗皮)、麻黃(去節,先煎,掠去沫,焙乾)、甘草(炙,銼)、杏仁(湯退去皮尖雙仁,炒)
用法:上為粗末。每服五錢匕,以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相去如人行五里再服。以衣被蓋之,通體有汗即愈。未汗,用熱生薑蔥豉稀粥投之。常服,空心、臨臥服三合甚佳
主治:中風,四肢拘攣,屈伸不得
出處:《聖濟總錄》卷八
重要文獻摘要
《普濟方》:“附子飲。出《聖濟總錄》。治傷寒頭疼壯熱,恐成陰毒。附子(炮裂,去皮臍)、白朮各半兩,桔梗、細辛(去苗葉)各一兩。右剉如麻豆。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衣蓋取汗,或得吐。即愈。如未吐,汗,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