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郎自然農法
- 類型:種植方法
- 所屬學科:農業
- 基本要求:不撒藥,不施肥,不除草,自留種,地連作
基本概念,作物標準,基本要求,原理介紹,土地選擇,種子選擇,種子培育,
基本概念
使用當地天然植被覆蓋地面,不使用任何化學的、外來微生物製劑等其他外來的力量,以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不往田間投放任何污物,包括吐痰和大小便,保持正面與肯定的心態耕作。保持生物多樣性。堅持同一地塊自家留種,保持健康強壯充滿活力的種子。是一種遠遠高於有機農業的環保型可持續的農業生產方式。
作物標準
1.僅使用嚴格按照阿郎自然農法同地塊自家留種5年以上的種子。
2.土地,水質與空氣都能滿足阿郎自然農法的要求。
3.種植過程嚴格依照阿郎自然農法的要求與方法。
基本要求
不灑藥:不使用任何化學藥劑,外來的礦物、生物藥劑等,不進行任何以驅蟲和滅絕雜草以及催熟等為目的的非自然行為。
不施肥:不使用任何化學肥料,礦物肥料,外來的生物肥料等其他外來的力量。除了該區域土地本身生長的植物做成草葉堆肥以外,不往土地里添加任何其他外來物質。
不除草:割草,從生長點割去地面以上部分。一次不夠,多重複幾次,舊的雜草生長趨緩,留下根系慢慢分解在地里。重點:保持作物在生長期間,長勢超過雜草。儘量不破壞地面以下的部分。
自留種:儘量採用原生當地品種,不對種子進行任何化學或生物處理。自家留種,保留健康強壯充滿活力的種子。
地連作:同一品種,同一地塊耕作。不適宜種植該作物的季節讓土地休耕。培養作物與土地的相互適應性。
原理介紹
我們食用的每一種作物,追溯到人類開始耕作的初期,她們的種子一定都是野生馴化而來的。人們中意於她們的風味和產量,一代一代留下她們的種子。想想那時候的作物和野草的生命力相比應該是不相上下的。到近代,耕作方式越來越干預植物的自然生長狀態。雜草被除的一乾二淨,作物與雜草競爭的能力慢慢消退;開始施化肥作物自己尋找並吸收養分的能力慢慢消退;開始打農藥,作物低於病蟲的能力慢慢消退;使用商業種種子對於土地的適應性慢慢消退。
本來具有野性活力的作物,慢慢的退化,開始依賴各種外來力量。我們最大程度地還原作物的自然生長環境,用這種方式採收的自留種越來越具有活力,更加適應當地環境。田間的環境更加和諧,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阿郎自然農法遵循自然法則,這種農耕當然是環境低負擔、環保並且可持續的。
土地選擇
1.達到有機種植標準的土壤,經阿郎自然農法改良5年之後才能稱為阿郎自然農法的土地。
2.在此之前都只能稱為阿郎自然農法轉換期。
3. 由於對自然環境要求較高,若想減短前期的時間和勞動投入,阿郎自然農法一般會選擇荒廢多年的土地,或是邊遠山區未經化學物質污染的土地。土壤本身至少達到有機種植標準。
4. 要求當地的水質潔淨,流域沒有化學品和生物製品的污染。
5.空氣品質好,適宜人類居住,無空氣污染。除了遠離工廠這類的污染源,農田也需要遠離汽車尾氣等類似污染源。
6.為了能確保實施阿郎自然農法的成功機率,需要認真考量以下三個因: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
土地,水質與空氣都能滿足條件的地區加上堅持實行阿郎自然農法的農人就可以開始自然農耕了。
種子選擇
阿郎自然農法一般選擇當地的自然農法原生品種。這樣的種子生命力很強更易生長。如果臨近的地區沒有自然農法的實踐者,可以問當地的農人或者臨較遠的地區的自然農人交流他們的自留種。實在找不到自留種,可以購買商業常規種,注意不要買雜交或者是轉基因種子。
較遠地域的自然農法的種子拿到當地栽培,需要經過幾年的適應期,讓種子適應當地的氣候地理條件茁壯成長。
非阿郎自然農法的常規原生種子經過阿郎自然農法連續培育5年後適應當地的環境,即可成為阿郎自然農法種子。也許頭三年能存活的下來的不多,但經過多年的選育,最終留下的種子一定是充滿活力的。
種子培育
希望採收阿郎自然農法的種子,培育全程必須嚴格遵循阿郎自然農法的種植要求。在此之上,留種用地可以相應減少人為管理。比如除草,澆水的次數,也就是一定程度的野化。自然選擇適應當地條件的種子。即便是遇到病蟲侵襲,也不要過多干預,留下的就是生命力最強悍的種子。
希望下一代作物有什麼特性那么採種的時候就特別留意這樣的種子。比如同一地段的同一批自然農法種子豇豆,有那么幾株的豆子相比採收期較長,果實更多,注意選擇留下這樣的種子,幾年下來豇豆的性狀就會固定。
留種的方法依據作物的種性格異而不同,具體可以請教當地的老農,這樣就有自己親手培育的種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