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金地區成礦地質條件與遠景預測

《阿爾金地區成礦地質條件與遠景預測》是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新疆地質調查院第一地質調查所擔任主要完成單位,王小鳳,陳宣華,陳正樂,陳柏林,王連慶,楊風,王克卓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金地區成礦地質條件與遠景預測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新疆地質調查院第一地質調查所
  • 主要完成人:王小鳳,陳宣華,陳正樂,陳柏林,王連慶,楊風,王克卓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070014
  • 獲獎證書編號:KJ2007-2-6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阿爾金地區成礦地質條件與遠景預測》是在國家科技部"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畫項目- "阿爾金大型礦床成礦地質條件及遠景預測"專題和中國地質調查局"阿爾金地區綜合找礦預測與突破"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研究成果基礎上編寫而成,為阿爾金地區第一個礦產資源綜合調查研究項目,屬區域找礦與成礦預測領域。本項目首次對阿爾金地區區域成礦地質背景進行全面調查,在研究礦源岩(層)的岩石地球化學特徵、成岩構造環境及其與成礦的關係基礎上,提出構造體系控制區域地球化學異常空間展布及區域構造應力場控制礦化富集過程的新模式。系統研究阿爾金地區金、銅多金屬礦床的成礦地質條件,首次提出阿爾金地區的礦化富集規律、主要礦化類型、找礦方向及找礦標誌,有效地預測有利的成礦部位,新發現銅、金多金屬礦(床)點15處。在區域幾乎沒有成型金屬礦床的條件下,提出了2個成礦帶,6個成礦亞帶,16個成礦遠景預測區,2處找礦靶區,提交普查基地5處。本項目運用物質與運動統一的思路,將成礦條件與礦產分布規律研究相結合,具有特色;在技術路線上,採取以構造地球化學為主導,將構造應力場與成礦物質運移相結合,建立構造-岩相-成礦之間聯繫,厘定不同尺度成礦控礦構造型式,優選地球化學異常區帶,進而提出尋找大型礦床的找礦方向,實現了區域找礦突破,並取得一系列創新性成果:發現了阿爾金斷裂晚新生代以來經歷了斜張走滑、正左行走滑和左行走滑發育階段,首次發現了阿爾金北緣剝離斷層韌性剪下變形和相關金的成礦作用、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噴流-熱水沉積型銅多金屬礦床等。 本項目成果對區域資源潛力評價工作有先導性的意義,對進一步部署區域上面積性勘查工作和礦產普查評價工作有極重要的參考價值。新疆地勘單位套用本項目預測成果,又新發現金銅多金屬礦床、礦(化)點6處,本項目預測區經工程控制提交333 334資源量:金12.73噸;銀512.99噸;銅19.44萬噸;鉛74.84萬噸;鋅47.81萬噸;銻30.54萬噸;鐵2400萬噸。潛在經濟價值達406.71億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