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塔米拉洞岩畫

阿爾塔米拉洞窟於西班牙坎塔布利亞自治區的桑蒂利亞納·德耳馬爾附近。這些岩洞在距今11000~17000年前已有人居住,一直延續至歐洲舊石器文化時期。1985年該洞窟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阿爾塔米拉洞窟是1869年由考古學家馬塞利諾·德桑圖奧拉及次女瑪麗亞發現的,挖掘工作開始於1875年。它為南歐馬格德林的文明提供了絕好的見證。1879年發現了第一批繪畫,起初,由於這些繪畫藝術高超,保存完好,曾一度引起專家們的懷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爾塔米拉洞岩畫
  • :約270米
  • 主要作品:《受傷的野牛》
  • 特點:輪廓線比較細
岩畫介紹,藝術岩畫,

岩畫介紹

該洞窟長約270米,深邃而曲折。150多幅壁畫集中在長18米、寬9米入口處,為公元前3萬~前1萬年左右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人繪畫遺蹟,稱“馬格德林文化”。洞內有史前人睡覺的地方及燒烤食物、生火取暖的石灶,灶底餘燼痕跡清晰可辨。洞頂和洞壁多是簡單風景草圖和分散的動物畫像,如野牛、野馬、野豬、猛獁、山羊、赤鹿等,多以寫實、粗獷和重彩手法,刻畫原始人熟悉的動物形象,有站、有跑、有臥、有叫,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壁畫顏料取於礦物質、炭灰、動物血和土壤,摻和動物油脂,以紅、黑、紫為主,色彩濃重,艷麗奪目,達到史前藝術高峰,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窟底有一條隆起的岩石,上鋪帆布,供參觀者仰臥觀賞崖壁畫。壁畫上的一些動物形象十分高大,例如一頭鹿身長2.2米。它們體現出自然主義風格和不同動物各自獨有的特點以及第二性特徵令人驚訝。尤其突出的是作者細膩的筆法和用赭石、紅、黃、黑等有限的顏色畫出了各種各樣的動物的鬃毛,又巧妙利用岩洞內凹凸不平的牆壁表現動物的形態,產生出驚人的藝術效果。
最突出的是長約2米的《受傷的野牛》。它刻畫了野牛在受傷之後的蜷縮,準確有力地表現了動物的結構和動態。與拉斯科洞窟不同的是,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輪廓線比較細,而且有明暗向背的粗細濃淡變化,與色彩渲染結合緊密,通過動態表現動物身體的結構,明暗起伏更為豐富,甚至感情也更細膩,但卻不如拉斯科洞窟壁畫那樣奔放有力。

藝術岩畫

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的史前晚期壁畫藝術遺址形成獨特的大規模壁畫群。人類發展處於臨界狀態時的生活方式被生動形象地描於壁畫之中。有大量史前文化遺蹟。自從1879年西班牙桑坦德爾的阿爾塔米拉山洞的舊石器時代壁畫被發現以來,在阿拉貢、加泰盧尼亞、瓦倫西亞、穆爾西亞、安達盧西亞及卡斯蒂利亞-拉曼卻地區都發現了許多史前石器時代的岩畫壁畫,幾乎分布在半個伊比利亞半島,199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遺產。這些壁(岩)畫一部分畫在露天的岩石上,更多的是在洞窟的岩壁上。壁畫內容豐富,形式富於變化,色彩多樣,生動的再現了史前人類(從採集、獵食到種植、馴養)的生活景象及其藝術想像力。考古學家經過大量研究,按照藝術風格和時間的不同把這些壁畫分成了三類:舊石器時代壁畫、地中海沿岸壁畫和簡圖式壁畫。舊石器時代壁畫指那些隱蔽于山洞深處,暗不見光的壁畫,它們大約是公元前四萬年到公元前一萬年前的作品。這些壁畫用色不一,主要有黑色、紅色和赭色;畫面沒有人的形象,主題都是些自然界的動物,如牛、野牛、野豬、野馬、鹿、熊等,有個體也有群體;這些形象不僅有明顯的輪廓,整個畫面都填充有顏色。另外,還有一些抽象的符號和人手的形象,不過至今仍不知它們代表什麼。阿爾塔米拉岩洞就是舊石器時代壁畫的著名代表,此外還見於埃爾卡斯蒂羅及法國的馮特德高枚等地。地中海沿岸壁畫,其考證年代約為公元前六千年到公元前四千年前,均在並不很深的洞穴內,光線較容易照到。畫面多為單個或群體的動物,如鹿科動物、反芻動物等等,它們的側面、角和蹄朝前。人的形象常出現在畫中,還有很多狩獵、舞蹈、爭鬥、馴養、采蜜、種植等的景象。在西班牙的地中海沿岸地區可以看到這些壁畫,代表性的有考谷爾、巴爾托塔的岩洞。簡圖式壁畫約為公元前四千年到一千年前,即青銅時代晚期的遺蹟。壁畫的一部分似乎為地中海沿岸壁畫的自然發展和簡化,另一部分則是獨自發展的一支。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畫面形式常簡單,有一些難以辨認。畫面有四足動物和人類活動(甚至有拿弓箭的人)的場景,但典型的還是那些抽象的符號:點狀的、枝狀的、趾狀的形象,不一而足。這些壁畫簡單卻充滿活力,有專家認為這是人類早期藝術抽象化的重要一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