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阿古拉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內蒙古通遼市
- 面積:913.76平方千米
- 人口:15093人(2017)
- 行政村:17個
基本情況,文化產業發展,經濟發展情況,下轄地區,特色產業,自然資源,
基本情況
以雙合爾旅遊專線與304國道相通,相距35公里,是以牧為主,農牧林相結合的純蒙古族聚居地。全鎮共轄17個行政村,58個自然屯。有913.7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8萬畝、可利用草牧場80萬畝、林地27萬畝、可開發自然水面有5萬畝,全鎮共有3978戶,15093人(2017),共有703名黨員。2009年財政收入完成18.17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元。
阿古拉鎮
文化產業發展
旅遊文化產業發展迅速。2009新建了標準的旅遊廁所和2000平方米的旅遊停車場各一處,修通了鎮區通往雙合爾山的混凝土道路,簽定了總投資2.2億元的雙福寺復建工程項目,並開始啟動。通過舉辦第十八屆“雙合爾楚古蘭”、召開“打造《達那巴拉》藝術品牌,促進阿古拉鎮經濟發展”研討會等活動,有效提升了我鎮的知名度。注重發揮達那巴拉藝術協會的作用,豐富了科爾沁文化內涵。我鎮的敘事民歌、胡仁烏力格爾、低音四胡已被納入了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遠近聞名的30萬畝吉力圖查乾,人跡罕見。民間流傳的達那巴拉、金香、扎那、巴拉吉尼瑪等傳奇故事出自於阿古拉,清代著名蒙古族將領僧格林沁就出生在阿古拉鎮,然而,我鎮1997年被評為區級“敘事民歌之鄉”,2008年被評為國家級“敘事民歌之鄉”之美稱。雙合爾山方圓占地百餘畝,山高近百米,其成因至今未解之謎。山上有一座清朝雍正年間修建的古白塔——舍利塔,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腳下有百旱不乾的白音查乾湖,穩定水面有5000畝。還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濕地草原2萬畝。
經濟發展情況
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阿古拉鎮黨委一班人重新審視阿古拉鎮,把阿古拉鎮的經濟社會發展放在全旗這個大局來思考,放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來謀劃。緊緊圍繞旗委、旗政府的安排部署,認真分析阿古拉鎮面臨的形勢、現狀和優勢,把“堅持科學發展,實現牧業大鎮、旅遊強鎮、生態立鎮、文化名鎮,建設富裕文明秀美和諧的阿古拉鎮”作為總體目標,以農牧業增效、農牧民增收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基礎育肥為突破口,突出發展設施畜牧業,使以黃牛為主的設施畜牧業真正成為推動我鎮農村經濟發展和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形成了全鎮畜牧業發展新的戰略目標總體框架。據2009年牧業年度統計,全鎮大小畜頭數達105,854頭(只),其中:大畜35,715頭,小畜70,139隻。農作物主要以玉米種植為主,水稻、雜糧、黃豆為副。
生態建設情況:全鎮圍封禁牧面積達84萬畝,公益林面積有3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2%。2009年,完成人工造林3.28萬畝、農防林650畝、公路林180公里。完成義務植樹10.8萬株,育苗基地建設170畝,扦插黃柳條3000畝,草牧場圍封禁牧8萬畝,封禁保護6萬畝,鹽漬化草牧場改造完成1萬畝。2009年,重點抓了色音胡都嘎、白興吐嘎查整村推進工作,完成飼草料基地建設3000畝、人工造林3萬畝,明沙治理5000畝。加大白興吐嘎查12萬畝天然公益林的圍封保護力度,將公益林中1.6萬畝耕地全部退出。加大雙合爾濕地保護力度,完成零散牧鋪搬遷31戶120人口。
下轄地區
阿古拉鎮:轄 門都來、巴潤特格希巴雅爾、公恩艾勒、巴潤倉恩巴達、達林艾勒、協日勒、吉力吐、合林索根、阿古拉、阿仁艾勒、寶格吐、敖包、準倉恩巴達、準瑪拉楚達、塔本胡都嘎、道爾蘇、賽音呼都嘎、雅敏艾勒、準特格希巴雅爾、哈日額日格、扎拉吐、烏漢、白音寶吐、特門套卜、桐其格、努克吐、散道吐、花燈、那林塔拉、烏日塔拉、都西、白興吐32個嘎查。
特色產業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鞏固和完善。2009年,完成了3個嘎查的沼氣項目,4個嘎查6個自然屯的人畜飲水安全工程,新建了600平方米的計生服務所1處。通過招商引資新建中央儲備糧阿古拉分庫,完成了38公里(阿古拉至花燈、瑪林秋至圖古日格)的村屯砂石路土路基工程。按照旅遊區整體發展規劃要求,編制完成了2008年——2020年的整體搬遷遠景發展規劃。按照收縮轉移工作有關要求,與阿古拉嘎查村民協商已完成了10個機關單位的征地工作和阿古拉新村的三街兩路路基工程。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阿古拉鎮總土地面積913.76平方千米,其中耕地面積18萬畝,有林地面積68萬畝,有著名的“雙合爾”濕地自然保護區10000畝。
2、水資源:阿古拉鎮轄區有占地3000多畝的白音查乾湖,有多種候鳥栖息。
3、旅遊資源:阿古拉鎮旅遊資源得天獨厚,轄區有號稱“天下第一敖包”的雙合爾山,山上有始建與1734年的白塔,山腳下有正在修復的雙福寺。阿古拉鎮“雙合爾”濕地與白音查乾湖與雙合爾山與雙福寺形成獨特的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