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介紹,開發,結構特點,戰史,艦艇資料,基本概要,技術參數,
介紹
開發
為了與泰坦斯所抗衡,除了需要在新型MS開發方面迎頭趕上之外,作為組織象徵的“旗艦”也是不可或缺的,因此奧古急需一款作為其象徵的旗艦,於是,“飛馬側影”計畫應運而生。曾在聯邦軍參謀本部工作過的奧古領袖布雷克斯·弗勒準將與聯邦內部的奧古派共謀,挪用建造木星往返宇航船的經費,解決了建造奧古旗艦的經費問題,在位於L2的甘泉殖民地秘密開始建造該艦。
結構特點
考慮到單艦破襲和游擊作戰,比起以強襲登入為主旨的飛馬級,阿伽瑪更加強調MS運用能力,在不考慮整備能力的情況下,全艦最大MS滯留數可以達到12機。甲板設計被改進為加大型的開放式彈射甲板,彈射甲板設計長度達到飛馬級的1.5倍,占全艦總長的一半以上。艦體結構也為了配合新式甲板,採取緊湊集約的構造。然而,開放式的彈射甲板壓縮了艦體空間,導致格納庫的整備能力受到限制,同時開發式的彈射甲板相對容易被彈受損,對起飛作業造成妨礙。
艦橋也採用了小型化的緊湊設計,可以提供更好的防空效果,同時艦橋人員採取少數精銳的編制,其使用空間也就相對較少。為了補償降低艦橋帶來的觀測限制,在艦橋側面和艦體其他部位也增設了多處觀測用視窗。艦橋正面安裝四層過濾層來應對放射能和紫外線,在戰鬥和大氣圈突入時可以放下裝甲遮蔽板來實現更為完備的防禦。
阿伽瑪採用了在非戰鬥狀態時居住區可憑藉迴轉而產生遠心重力的設計,但是這一設計在提高了居住性的同時也使本型艦的火力較愛爾蘭級有所不如。前部中央船體由用於發進準備的前部中央格納庫和主炮區塊組成。艦體下部設有武裝收容庫,內裝MEGA粒子炮。船底部的副炮之上內藏了制動用的熱核/火箭兼用推進系統。前部中央船體上部設定了作為主炮的對艦用MEGA粒子炮一門。除此之外,艦體後方一門,武器收納庫下部左右各一門都是同型號的MEGA粒子炮。
阿伽瑪的後部中央船體設有作為動力源的熱核融合爐和米諾夫斯基飛行引擎。熱核融合爐設有主機兩基,副機四基,供給系統也分為主副,同時還設有各式太陽能發電系統,並可以通過微波受信板接受外部微波充電,其續航和生存能力凌駕於其他宇宙艦之上。
在突入大氣圈時,在艦體下部會展開自充式隔熱傘,這種一次性的耐熱裝置雖然需要另行補給,但其廉價簡便的優點,為之後的戰艦所紛紛效仿。該艦的推力效率在同時期艦艇中可謂出類拔萃,擁有隨時變換軌道高度的能力,在重力條件下的上升機動力也強於飛馬級,可以在大氣圈內實現更加靈活的機動能力。
戰史
由於阿納海姆使用了建造阿爾比昂號時留下的備用資材,使得工期縮短,約一年半後便宣告完工,一經進宙便立刻進入實戰配置。由於名目上屬於木星往返艦,所以該艦一直沒有在地球聯邦軍戰艦序列中登錄,因此沒有正式的編號。
在格利普斯戰爭中,阿伽瑪作為奧古的旗幟集中了奧古派系最強機師一直活躍在前線,先後搭載了RX-178 高達Mk-Ⅱ、MSZ-006 Z高達、MSN-100 百式、MSA-099 利克·迪亞斯、MSA-005 梅塔斯等機體。
在經歷了格利普斯戰爭和第一次新吉翁戰爭後,阿伽瑪戰果纍纍卻也傷痕累累,在修復後被移交給卡拉巴,繼續從事地面上的作戰行動。第一次新吉翁戰爭結束後阿伽瑪號回到聯邦軍的管轄之下,之後也一直在大氣圈內使用。
艦艇資料
基本概要
戰艦型號 | - | 中文名稱 | 阿伽瑪級 |
---|---|---|---|
戰艦代號 | アーガマ | 英文名稱 | Argama-class |
出現作品 | |||
戰艦類型 | 強襲機動巡洋艦 | ||
製造商 | 阿納海姆電子公司 | ||
所屬 | 奧古;卡拉巴 | ||
初次配備 | U.C.0087 | ||
艦長名稱 | 艦長圖片 |
技術參數
內部環境 | - | ||
---|---|---|---|
尺寸 | 全高:76.5m;全長:323m;全寬:124.1m | ||
本體重量 | 54031t | ||
全備重量 | - | ||
裝甲材料及結構 | - | ||
發動機功率 | - | ||
推進力 | - | ||
加速度 | - | ||
裝備及設計特徵 | 迴旋式居住區 開放式彈射甲板 自充式隔熱傘 米諾夫斯基飛行引擎 | ||
固定武裝 | 主炮塔×4 MEGA粒子加農炮×2 高能MGEA粒子加農炮 飛彈發射器 | ||
機動戰士運用能力 |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