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病人日間嗜睡的神經內分泌機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病人日間嗜睡的神經內分泌機制

《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病人日間嗜睡的神經內分泌機制》是依託四川大學,由唐向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病人日間嗜睡的神經內分泌機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唐向東
  • 依託單位:四川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日間嗜睡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症(OSAS)患者最常見症狀和就診原因之一。嗜睡的判斷通常是基於進入睡眠難易程度的主觀感受(如ESS評分,主觀嗜睡)或在實驗條件下基於腦電判斷的客觀嗜睡(如多次睡眠潛伏期測量,MSLT)。儘管部分OSAS病人的主觀和客觀嗜睡測量結果一致,但分離現象也普遍存在。根據資料積累,本研究提出的核心假說是,實驗條件下的客觀嗜睡(環境刺激減弱和受試者處於準備睡眠狀態),其神經內分泌活動有較強的促進睡眠變化(皮質醇的快速下降和泌乳素的升高);主觀嗜睡(僅有ESS評分升高,無MSLT的縮短)可能與晨起覺醒後,血漿皮質醇的相對低下,並在實驗條件下進入睡眠狀態時,缺少促進睡眠激素(如泌乳素)的分泌有關。本研究計畫在基礎(病人入組未施加干預時),睡眠剝奪(導致睡眠壓力增高)和使用有效的連續氣壓呼吸道通氣(CPAP)治療(睡眠壓力降低)等狀態下,圍繞核心假說進行人體實驗研究。

結題摘要

本4年期的面上項目,主要計畫在基線狀態下和治療干預後,導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徵(OSA)患者的客觀和主觀嗜睡的神經內分泌機制,增加對嗜睡的病因和病理的了解。在4年中,完成了預計的研究計畫。累計發表的SCI的論文共14篇(標註本項目基金號),其中影響因子10分以上1篇,5-10分1篇,3-5分7篇,詳見表1。參加課題博士和碩士研究生10餘人,進修醫師、研究人員和技師50餘人次。 本項目支持下,累計觀察各種類型睡眠障礙病人和正常受試者超過1萬多例,部分病人進行了長期隨訪;研究方法包括整夜睡眠檢查,日間多次睡眠潛伏期測量,激素和其他的生化等血液學檢查及多種行為學評定量表和工具。 通過臨床病例和文獻比對研究發現,相對於白種人和南美人,具有類似中國人頜面特徵的東亞人起病早和嚴重程度更重。通過對比85名OSA患者的自評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pworth嗜睡評定量表,ESS)的評分、他評ESS(直系親屬)評分及日間多次睡眠潛伏期測試(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所得平均睡眠潛伏期,發現自評ESS與MSLT相關係較低,而他評ESS與MSLT一致性更高,更能體現OSA患者的日間嗜睡水平。既往研究證實OSA患者日間嗜睡水平與高血壓、冠心病等重大軀體疾病發病風險顯著相關。ESS評分越高,OSA患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越高,而自評ESS與MSLT相關性較低,MSLT更能反映OSA患者的客觀日間嗜睡水平。通過對1338名OSA患者及484名非OSA患者的主觀(ESS)、客觀(MSLT)嗜睡水平及血壓水平分析後,進一步證實客觀嗜睡是OSA患者罹患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當MSLT<5分鐘時,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可升高230%。同時這種風險可獨立於主觀嗜睡存在,即不論患者是否合併主觀嗜睡,客觀嗜睡均會增加其血壓水平。此外,在OSA與腿動障礙和失眠障礙共病的特徵與機制研究方面,以及失眠障礙的機制與共病研究和快速眼球運動期睡眠行為異常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