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指揮部

防汛抗旱指揮部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6月7日,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央防汛總指揮部。首屆總指揮部主任由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擔任,本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由國務院副總理汪洋擔任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章沁生、國務院副秘書長丁學東任副總指揮,水利部副部長劉寧任秘書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防汛抗旱指揮部
  • 成立時間:1950年6月7日
  • 首屆主任:董必武
  • 本屆總指揮:汪  洋
  • 副總指揮:陳雷、章沁生、丁學東
  • 秘書長:薛國強、矯梅燕
  • 辦事機構:水利部
基本介紹,歷史沿革,組成人員,組織機構,成員單位,辦公簡介,組織體系,黃河防凌,部署抗旱,科學調度,

基本介紹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在水利部單設辦事機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
負責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日常工作,簡稱國家防總辦公室。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和國務院“三定方案”的規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在國務院領導下,負責領導組織全國的防汛抗旱工作。根據《水利部機關各司局職能配置、內設處室和人員編制規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內設9個處,綜合處、防汛一處、防汛二處、防汛三處、防汛四處、抗旱一處、抗旱二處、減災處、技術信息處。

歷史沿革

新中國成立後的1950年6月7日,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央防汛總指揮部。首屆總指揮部主任由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擔任,水利部部長傅作義、軍事委員會部長李濤任副主任。1967年“文革”前,鄧子恢、譚震林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先後擔任中央防汛總指揮部主要領導。1971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撤銷中央防汛總指揮部,成立中央防汛抗旱總指揮部。1985年,重新恢復中央防汛總指揮部,國務院副總理李鵬,水利部部長錢正英分別擔任總指揮和副總指揮(國發[1985]84號)。1988年,
防汛抗旱指揮部防汛抗旱指揮部
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決定成立國家防汛總指揮部(國發[1988]34號),國務院副總理田紀雲任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楊振懷、國務院副秘書長李昌安、國家計委副主任葉青任副總指揮。1992年,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1992]45號文,將國家防汛總指揮部更名為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成單位不變。1993年,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1993]32號通知,國務委員陳俊生擔任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鈕茂生、國務院副秘書長劉濟民等任副總指揮。1995年,國務院辦公廳國發[1995]32號通知,由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擔任總指揮,鈕茂生、劉濟民任副總指揮。1999年,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1999]30號通知由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擔任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國務院副秘書長馬凱任副總指揮。2003年,國務院辦公廳以國辦發[2003]17號通知,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擔任總指揮,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國務院副秘書長汪洋任副總指揮,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任秘書長。2004年因分工調整,國務院副秘書長張勇接替汪洋任副總指揮。2007年,陳雷接替汪恕誠任水利部部長、國家防總副總指揮。
2008年度防汛抗旱宣傳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2008年度防汛抗旱宣傳工作座談會在京召開
根據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2008]21號通知,本屆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由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擔任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國務院副秘書長張勇任副總指揮,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任秘書長。

組成人員

總指揮:
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副總指揮:
陳 雷(水利部部長)
章沁生(解放軍副總參謀長)
丁學東(國務院副秘書長)
秘書長:
劉 寧(水利部副部長)
副秘書長
薛國強(武警部隊副司令員)
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機構防汛抗旱指揮部組織機構
矯梅燕(中國氣象局副局長)
成員:
孫志軍(中宣部副部長)
杜 鷹(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尚 冰(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
黃 明(公安部副部長)
姜 力(民政部副部長)
胡靜林(財政部部長助理)
汪 民(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仇保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何建中(交通運輸部副部長)
余欣榮(農業部副部長)
房愛卿(商務部部長助理)
徐 科(衛生和計畫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李 偉(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
王德學(安全監管總局副局長)
史玉波(能源局副局長)
王 宏(海洋局副局長)
陸東福(鐵路局局長)
雷鳴山(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張 野(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張志彤。

組織機構

常務副主任:張志彤
副 主 任:田以堂
國家防辦常務副主任張志彤國家防辦常務副主任張志彤
程殿龍
邱瑞田
李坤剛(兼總工)
副 巡 視員:張 旭 周一敏
職 能 處室:綜 合 處
防汛一處
防汛二處
防汛三處
防汛四處
抗旱一處
抗旱二處
減 災 處
技術信息處

成員單位

水 利 部
公 安 部
民 政 部
財 政 部
國土資源部
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陳雷
交通運輸部
鐵 道 部
農 業 部
商 務 部
衛 生 部
廣電總局
國家安全生產監管管理總局

辦公簡介

根據國務院批准的《水利部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作為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的辦事機構,設在水利部。根據《水利部機關各司局職能配置、內設處室和人員編制規定》,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內設8個處,各處主要職責如下:
(一)綜合處
1、協助辦領導對各處工作進行綜合協調,負責防辦行政及日常事務,對防汛抗旱重大問題進行調研。
2、組織擬訂防汛抗旱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並監督實施。
3、歸口管理水庫防洪綜合業務工作。
4、負責綜合性重要會議的組織籌備工作,組織防汛抗旱宣傳,負責《中國防汛抗旱》雜誌管理工作。
5、組織指導全國防汛抗旱現代化建設和各級防辦能力建設,負責防汛抗旱專項培訓工作。
6、承擔水利部反恐辦的日常工作,承辦水利部扶貧領導小組、安全生產領導小組交辦的有關工作。
7、承辦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二)防汛一處
1、歸口管理全國防汛和山洪災害防禦的綜合業務工作,組織擬訂有關防汛工作的規程規範、技術標準等並監督實施,參與全國和流域的防洪規劃工作。
2、組織、指導、協調、監督長江流域(片)的防汛工作,負責長江流域(片)河道、湖泊、堤防、閘壩、蓄滯洪區、水庫、城市等與防汛有關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防洪管理。
3、組織編制長江防禦洪水方案和長江及其重要大型水庫的洪水調度方案,並監督實施;組織指導和監督長江流域(片)及其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洪調度。
4、掌握長江流域(片)的汛情、工情和災情,提出防汛決策部署和調度意見,指導、監督長江流域(片)抗洪搶險和救災工作。
5、承辦國務院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三峽水庫管理聯繫會議和水利部血防領導小組的有關工作。
6、承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三)防汛二處
1、組織、指導、協調、監督黃河、太湖流域(片)的防汛工作,負責黃河、太湖流域(片)河道、湖泊、堤防、閘壩、蓄滯洪區、水庫、城市防洪等與防汛有關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防洪管理。
2、組織指導蓄滯洪區、洪泛區的洪水影響評價工作;歸口管理全國江河湖泊清障和防禦颱風綜合業務工作;參與黃河、太湖流域(片)防洪規劃工作。
3、組織編制黃河、太湖防禦洪水方案和黃河、太湖及其重要大型水庫的洪水調度方案,並監督實施。
4、組織指導和監督黃河、太湖流域(片)及其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洪調度。
5、掌握黃河、太湖流域(片)的汛情、工情和災情,提出防汛決策部署和調度意見,指導、監督黃河、太湖流域(片)抗洪搶險和救災工作。
6、承辦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向獲得全國先進省級防辦代表頒獎向獲得全國先進省級防辦代表頒獎
(四)防汛三處
1、組織、指導、協調、監督淮河、松花江、遼河流域(片)的防汛工作,負責淮河、松花江、遼河流域(片)河道、湖泊、堤防、閘壩、蓄滯洪區、水庫、城市防洪等與防汛有關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防洪管理。
2、歸口管理全國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管理和運用補償等綜合業務工作;參與淮河、松花江、遼河流域(片)防洪規劃工作。
3、組織編制淮河、松花江、遼河防禦洪水方案和淮河、松花江、遼河及其重要大型水庫的洪水調度方案,並監督實施。
4、組織指導和監督淮河、松花江、遼河流域(片)及其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洪調度。
5、掌握淮河、松花江、遼河流域(片)的汛情、工情和災情,提出防汛決策部署和調度意見,指導、監督淮河、松花江、遼河流域(片)抗洪搶險和救災工作。
6、承辦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五)防汛四處
1、歸口管理城市防洪綜合業務工作。
2、組織、指導、協調、監督海河、珠江流域(片)的防汛工作,負責海河、珠江流域(片)河道、湖泊、堤防、閘壩、蓄滯洪區、水庫、城市防洪等與防汛有關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防洪管理。
3、組織編制海河、珠江防禦洪水方案和海河、珠江及其重要大型水庫的洪水調度方案,並監督實施。
4、組織指導和監督海河、珠江流域(片)及其水利、水電工程的防洪調度。
5、掌握海河、珠江流域(片)的汛情、工情和災情,提出防汛決策部署和調度意見,指導、監督海河、珠江流域(片)抗洪搶險和救災工作。
6、參與海河、珠江流域(片)防洪規劃工作;承辦水利部援藏工作領導小組的有關工作。
7、承辦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六)抗旱一處
1、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全國農村、農業抗旱工作,組織指導全國重點乾旱地區抗旱預案的制定與實施。
2、組織擬訂有關抗旱工作的規程規範、技術標準等並監督實施,組織有關抗旱規劃工作。
3、組織指導全國乾旱影響評價工作,歸口管理全國抗旱綜合業務工作。
4、掌握、分析全國旱情、災情,提出抗旱決策部署和調度意見,指導、監督、落實抗旱救災措施。
5、負責全國抗旱服務組織的行業管理。
6、承辦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七)抗旱二處
1、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全國城市和生態抗旱工作,組織指導全國重點乾旱缺水城市抗旱預案的制定與實施。
2、組織編制全國大江大河大湖及重要大型水庫的抗旱水量應急調度方案並監督實施。
3、組織指導國家跨流域、跨省區的應急調水。
4、組織指導和監督全國江河湖泊和水利、水電工程的抗旱應急調度。
5、掌握、分析全國重點城市、重點生態乾旱監測區旱情、災情,提出抗旱決策部署和調度意見,指導、監督、落實城市和生態抗旱措施。
6、承辦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八)減災處
1、掌握、匯總、核實、分析全國水旱災情,與有關防總成員單位會商分析水旱災情,提出災情發布意見。
2、負責管理中央特大防汛抗旱經費和中央水利防洪建設資金的綜合業務工作,組織編制汛前應急資金計畫。
3、組織指導全國防汛物資的儲備與管理,負責中央防汛物資的管理。
4、負責防汛機動搶險隊和防汛專用車的行業管理,負責防汛抗旱新技術、新材料的推廣工作。
5、承擔水利部抗震辦的日常工作,承辦中國減災委、國家地震局聯席會議的有關工作。
6、承辦辦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組織體系

全國防汛抗旱組織體系簡介,中國地處歐亞大陸東南部,東南臨太平洋,西南西北深入歐亞大陸腹地,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十分複雜,大部分地區位於世界上著名的季風氣候區,降水的時空變化很大,災旱災害頻繁。據歷史資料記載,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間,中國發生較大洪水災害1092次。歷史上危害甚重的黃河,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泛濫範圍北到天津,南至淮河流域,總計25萬平方公里。1933年黃河大水,南北兩岸大堤決口50多處,死亡1.8萬人。長江自漢代開始就有水災記載,1931年長江、淮河洪水,共死亡40萬人。1935年長江支流漢江和澧水特大洪水,死亡14.2萬人。我國平均不到兩年就發生一次較大洪災,每年都因洪水災害造成一定損失。洪水災害是我國出現機率最高,影響範圍和造成損失最大的自然災害,而且隨著人口增加,社會經濟發展,洪災範圍和經濟損失均呈上升趨勢。
中國又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旱災是中國另一個主要的自然災害。五十年代以來,全國年平均受旱面積3.1億畝,成災1.2億畝,因旱災年均減收糧食約100億公斤。在乾旱嚴重時期,農村山區人畜飲水十分困難,部分中小城市供水緊張,停水斷水現象時有發生,一些企業因缺水停產。
每年的旱情都涉及20多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且一年四季都有發生。2000年的大旱,全國農作物因旱累計受災面積5.61億畝,其中成災4.03億畝,絕收1.22億畝,損失糧食594億公斤,經濟作物損失506億元,成災面積、絕收面積和因旱造成的糧食損失都是建國以來最大的。北方一些大中城市出現了建國以來最為嚴峻的缺水局面,全國有18個省區的620座城市缺水,其中地市級城市117座。乾旱給工農業生產和人民民眾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旱情嚴重時期,全國一度有6400多萬人不同程度缺糧,全國有2700多萬人、2000多萬頭牲畜因旱發生飲水困難。
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鄂竟平
為防治水旱災害,建國以來中國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加強防洪工程建設,整修加固堤防25萬公里,修建水庫86000多座,開闢蓄滯洪區97處,疏浚整治河道,基本建成了七大江河的防洪工程體系,大大增強了中國抗禦水旱災害的能力。在非工程防洪措施建設方面,首先是確立了行政首長負責制的防汛抗旱組織體系,中央設立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七個流域機構設立防汛辦公室(其中黃委、長委設立黃河、長江防總辦公室),負責流域內防洪管理和關鍵工程調度;各省、地(市)、縣均設立防汛抗旱指揮部,建立了報汛站網,還在重點地區建立了防汛專用通信網和洪水預報、警報系統,在歷年防汛、抗旱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對防汛抗旱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當前實際情況而言,採取工程措施如加高堤防以提高防洪標準,不僅難度大,周期長、投資多,而且加高堤防也有一定限度,現實可行的途徑是在努力提高江河防洪標準的同時,加強防災減災的非工程措施建設,重點是建設一個高效可靠的防汛指揮系統。當發生洪水時,必須迅速地採集和傳輸水雨情、工情、災情信息,並對其發展趨勢作出預測和預報,經過分析計算後制定出防洪調度方案,指揮搶險救災,這對奪取抗洪鬥爭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防汛系統的現狀與已開發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信息採集速度慢,洪水預報精度低,指揮決策支持系統不完善。因此,急需在建設防洪工程體系的同時,建設適應中國國情的現代化的國家防汛指揮系統

黃河防凌

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以來,國家防辦按照中央要求和部黨組部署,認真抓好各個環節的工作,把學習實踐活動與當前防汛工作重點——防凌汛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用科學發展觀的理念指導防凌工作的開展,深入剖析防凌存在的問題,認真總結防凌經驗,明確今後防凌工作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入剖析,認真查找當前防凌突出問題。近幾年來,我國防凌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在黃河幹流建成了一批控制性水庫,科學調控封、開河時期的下泄水量,基本解決了北幹流和河南至山東河段的凌汛致災問題,但寧蒙河段防凌工作依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寧蒙河段河道淤積嚴重,主槽日益萎縮,河道蓄水排洪能力下降。二是防凌工程標準低,一些堤段走線不合理,高度不夠,施工質量差,病險隱患多;沒有防凌(洪)蓄滯洪區,工程體系不完善。
三是調度和搶險難度大。控制性水庫距離嚴重凌汛河段遠,不能滿足應急調度時效要求;破冰手段單一,實施方法制約因素多,難以達到預期破冰目的。四是冰壩監測預報難。對冰塞、冰壩形成機理的研究不足,加之監測體系不完善,不能滿足防凌減災預報要求。五是防凌應急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認真總結,不斷積累防凌有益經驗。近幾年來,在水利部新的治水思路指引下,國家防辦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全力搶險,黃河凌汛未造成一人死亡,對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團結起到了重要作用,防凌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是突出強化了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凌責任制的落實。二是突出開展了重點工程建設和水毀工程修復,紮實做好防凌準備工作。三是突出加強了水庫、堤防和分蓄洪區聯合調度,規避風險,減輕了防凌搶險壓力。四是突出提高了防凌預案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斷提高應急管理能力。五是突出研究了應急搶險手段。加強研究,進一步明晰防凌思路和措施。通過分析檢查,國家防辦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防凌總體思路: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部黨組提出的從傳統水利向現代水利轉變的治水思路,由傳統防禦向現代防禦轉變,由被動的控制洪水向積極的洪水管理轉變,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並重,傳統方法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圍繞“攔、調、分、疏、滯、泄、守”,強化工程與非工程建設,全面提升黃河防凌綜合能力,重點做好做防凌薄弱環節寧蒙河段的有關工作:一是加強工程措施建設,加快堤防加固達標建設、防凌分水渠道改造及河道治理,抓緊規劃和建設內蒙古河段防凌蓄滯洪區,督促儘快開工建設大柳樹、海渤灣等水利樞紐工程,完善防禦工程體系。二是加強調度和調控,統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和防凌汛的要求。在夏秋季節,利用洪水下泄水量沖刷河道,減少河道淤積,形成利於河道健康發展的良性運行環境。在凌汛期,科學調控下泄水量,形成有利於穩定封開河的流量。三是加強冰凌洪水災害形成機理及防禦措施研究,開展冰凌演變基本規律研究和冰塞冰壩致災機理研究,加強破冰技術研究,提高有效處理冰塞冰壩的能力。四是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建立強有力的應急管理體系。五是加強風險管理,開展凌汛洪水風險評估,加強凌汛期水庫調度。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部署工作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部署工作

部署抗旱

國家防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部署抗冬旱工作,針對部分地區冬旱嚴重,抗旱形勢嚴峻的局面,國家防辦向各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和流域機構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緊急通知,
要求各地及早採取措施做好抗冬旱工作,以實際行動把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落到實處。通知要求,一要牢固樹立抗大旱、抗長旱的思想,切實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落實抗旱責任制,靠前指揮,及時部署,幫助基層解決抗旱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積極組織動員廣大幹部民眾,全力開展抗冬旱工作;二要根據抗旱預案,切實加強抗旱水源的管理,精心做好現有抗旱水源的最佳化調度,統籌安排今冬明春抗旱用水,最佳化配置城鄉生活、生產和生態用水,要堅持以人為本,認真摸底排查城鎮供水、農村人畜飲水困難情況,針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早採取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必要時為困難地區民眾組織送水,確保城鄉民眾生活用水安全;三要抓緊水毀工程修復和現有水利工程的整修配套和改造,因地制宜增建各種抗旱應急設施,千方百計增加抗旱水源,要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骨幹抗旱作用,加強各類水庫、泵站、閘壩的調度,統籌當地水和過境水、地表水和地下水,努力擴大灌溉面積,為來年夏糧豐收打好基礎;四要密切掌握旱情發展變化趨勢,加強旱情監測和分析預報,及時對抗旱工作作出部署,有關情況及時上報,各地抗旱服務組織要充分發揮抗旱減災骨幹隊伍的作用,及時為民眾提供各種優質抗旱服務。為配合做好這項工作,同時國家防辦又進一步採取措施,推廣介紹黑龍江省抗旱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並派出工作組到乾旱嚴重地區指導抗旱工作。

科學調度

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緊急會商支援流域抗旱,2009年2月1日,鑒於黃河流域的產糧大省豫、晉、陝、魯旱情嚴重,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緊急召開抗旱專題會議,在黃河幹流來水偏枯的情況下,精心組織、科學調度、千方百計籌措水源,支援流域抗旱。2008年年秋季以來,黃河流域普遍乾旱少雨,晉、陝、豫、魯等省發生大面積乾旱,迄今,山西省受旱面積已達3100多萬畝,其中農作物受旱面積816萬畝,占播種面積的78%;陝西省農作物受旱面積達1149萬畝,有6.2萬人和2.6萬頭大牲畜出現臨時飲水困難;河南全省乾旱,已發布紅色乾旱預警,山西、陝西也相繼發布黃色乾旱預警。針對流域內出現的旱情,根據《黃河流域抗旱預案(試行)》,
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2009年1月6日發布黃河流域區域乾旱藍色預警,啟動四級回響;2009年1月11日,根據旱情的發展,將乾旱等級升級為黃色預警,啟動三級回響,全力支援流域抗旱。最新水文資料顯示,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黃河流域主要來水區來水52.44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少13%,其中黃河中游來水9.5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少51%;下游來水1.41億立方米,比多年均值偏少76%。受持續乾旱影響,黃河小浪底水庫可調節水量僅為17.1億立方米,比同期偏少17.4億立方米。
為支援河南、山東等省抗旱,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加強會商,密切跟蹤下游凌情和旱情發展,在來水偏枯的情況下,科學調度,及時調增用水指標,從2008年11月至今為止,河南省累計引水量為3.16億立方米,為統一調度以來同期最大;山東1月份用水指標由原計畫的2.28億立方米增加為2.7億立方米;多次增大小浪底水庫下泄流量,1月10日22時,小浪底下泄流量由350立方米每秒增大至500立方米,2009年1月30日14時,增大至550立方米每秒,迄今河南引水流量已增加到110至130立方米每秒;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派出多個督導組,趕赴沿黃灌區各引水口門,指導灌區單位引好、用好黃河水;防汛、水調部門春節期間堅持值班,嚴格監督水庫調度,密切關注引水情況,全力支援抗旱。鑒於當前旱情仍在持續,黃河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黃委主任李國英要求要統籌考慮黃河中、下游用水需求及水庫蓄水情況,著眼當前,立足長遠,加強幹流水庫實時調度,確保黃河供水區飲水安全、糧食安全、確保黃河不斷流;下游沿黃地區要加大引黃渠道清淤力度,提高引水能力;當前正值凌汛期,要在全力支援抗旱的同時確保凌期安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