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杜鵑(學名:Rhododendron fangchengense)為杜鵑花科杜鵑屬下的一個種。分布廣西南部海拔600—1400米的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養殖方法,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4-9米;枝條粗壯,花序下的枝直徑約5-6毫米,當年生幼枝被灰褐色絨毛;老枝近於無毛,但有明顯的葉痕。葉多密生於枝頂,葉片厚革質,長圓狀倒披針形或窄倒披針形,長8-15厘米,寬1.5-3厘米,先端鈍圓,基部楔形,邊緣明顯向下反卷,上面淡黃綠色,無毛或有時被白粉,下面被淡棕色毛被,中脈在上面平坦或有細溝紋,在下面明顯凸起,側脈在兩面均不明顯;葉柄圓柱狀,長2-3.5厘米,幼時被灰色或淡棕色絨毛,後無毛。總狀傘形花序,有花5-10朵;總軸長約1厘米,密被淡黃色絨毛;花梗粗壯,長1-1.5厘米,有同樣的毛;花萼小,盤狀,邊緣有5個波狀突起,長約1毫米;花冠漏斗狀鐘形,長約4-4.5厘米,淡紅色帶白色,5裂,裂片近於圓形,長約1.5厘米,寬約2厘米;雄蕊10,長2.2-3.5厘米,不等長,中部以下微被毛,其餘光滑;子房圓柱狀卵球形,長約6毫米,粗約4毫米,花柱長3.5厘米,花柱的下部及子房密被淡黃色絨毛,柱頭不膨大,微彎曲,無毛。蒴果長圓柱形,長約1厘米,直徑6-7毫米,5室,有宿存的花柱。花期3-4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600—1400米的山坡灌木叢或疏林中。
分布範圍
產廣西南部,模式標本采自廣西防城(十萬大山)。
本種提示
本種和猴頭杜鵑R.Simliarum Hance相近,但是本種葉片厚革質,窄倒披針形,花序爭達5—10花,花序總軸,花梗及子房均被淡黃色厚絨毛,花柱下部亦被毛,與眾不同。
養殖方法
鵑花屬中性花卉,喜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濕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黃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間,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陽防曬,冬天要防凍保暖,最好移入室內,特別是西洋杜鵑等比較嬌嫩的杜鵑,更要重視養護。
1.杜鵑花的根須像頭髮絲一樣細,粗的主根很少,它既怕乾又怕濕,尤其是怕重肥。如果澆水過多,根就泡在水中,過乾,枝葉萎縮,葉瓣脫落,對植株威脅很大,至於澆了重肥,則會危及生命。
2.花謝後,必須剪去殘花,避免結實消耗營養,新枝萌發後,適當疏枝,根據植株長勢而定去留。
3.杜鵑最適宜種在泥質盆里,因為泥盆吸水透氣,有利於根系生長發育,枝葉繁茂。
4.盆栽杜鵑花放置地點有講究,一般應放在東南方向陽台,而且要通風,儘量少移動。不通風則易患黑斑病,大批落葉。
5.杜鵑對光照要求也應適度,夏季避免直射光。施肥應掌握薄肥勤施,能淡莫濃,每月在盆土上施一次有機複合肥。每10天噴一次磷酸二氫鉀,作根外施肥。適時澆水,還可在水中放入食用醋,以增加酸度。
6.及時疏蕾疏葉,把長得過多過密的花蕾和葉片去掉一部分,使其空氣流通,養分集中到花蕾。在花蕾形成後,要加重營養,適量多施點磷鉀肥,否則花蕾會轉化為葉苞。
7.杜鵑花落葉和不開花的主要原因有:夏天直射光過強,嚴寒凍傷、澆水太多,施肥太濃,放在室內時間過長,放在空氣不流通或陰暗潮濕地方,淋酸雨等,所以養護過程中要避免這些情況。
8.翻盆換土,不需要年年進行,一般2年至3年一次,儘量少損傷根須,時間應在花謝後或秋季,同時噴灑托布津,以預防病害。
9.杜鵑花的蟲害主要是紅蜘蛛、蚜蟲等,可用殺滅菊酯等噴殺,效果較好,如三天后不死,再噴一次。病害主要是黑斑病,由環境悶熱、缺乏光照引起,可採取措施一方面促使空氣流通,另一方面噴灑波爾多液、多菌靈。
10.杜鵑花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在芒種前後選用新枝,長5厘米至10厘米,在分叉點上剪下,剝去下部葉子,留頂葉3片至4片,將枝條的1/3插入土中,噴足水,蓋上塑膠薄膜。平時要加強管理,一年後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