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陽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已經阜陽市政府同意,阜陽市人民政府於2023年2月27日印發,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阜陽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
- 頒布時間:2023年2月27日
- 發布單位:阜陽市人民政府
全文,解讀,
全文
為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持續改善阜陽市環境空氣品質,推進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逐步實現空氣品質全面達標,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等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規劃總則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以實現空氣品質穩定達標為目標,以顆粒物為治理重點,協同控制PM2.5和臭氧,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踐行綠色低碳發展理念、倡導綠色生活方式,突出抓好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用地結構最佳化調整四大核心任務,落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要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實現阜陽市環境空氣品質達標。
(二)規劃原則
——結構升級,綠色發展。牢固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理念,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先決條件,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布局,嚴格控制火電、建材、化工等行業發展規模,引導企業轉型升級,促進產業高質量綠色發展,實現綠色低碳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融合。
——科學分析,精準施策。綜合運用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數值模擬等技術,科學化、定量化分析大氣污染成因,針對不同污染源、不同污染物提出系統化、精細化、定量化綜合防治措施。
——依法治污,長效推進。嚴格按照法律、法規、政策和標準要求,推進工業、交通運輸、揚塵等重點領域污染治理,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持續完善大氣污染防治相關支持政策,健全源頭預防、過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的全環節大氣污染防治體系,建立長效治污機制。
——部門協同,全民共治。強化政府主導作用,統籌協調,加強各級相關職能部門協同共治,明確職責任務,督促落實並嚴、格量化考核。加強政府和企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構築多渠道公眾參與機制,引導社會公眾有序參與環境監督和治理,構建政府、企事業單位、社會公眾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大氣污染防治體系,促進阜陽市大氣環境質量長期、持續、全面改善。
(三)規劃範圍
規劃範圍為阜陽市行政區劃全域,包括3個市轄區(潁州區、潁東區、潁泉區)、4個縣(臨泉縣、潁上縣、阜南縣、太和縣)和1個縣級市(界首市)。
(四)規劃目標與期限
依據空氣品質目標和達標期限,將空氣品質改善任務按時間節點進行分解。2021-2025年為第一階段,PM2.5年均濃度降至39μg/m3,全市SO2、NO2、CO、PM10四項主要大氣污染物全面穩定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O3_8H_90per濃度上升趨勢得到基本遏制;2026-2032年為第二階段,PM2.5等六項污染物全部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要求,市民的藍天幸福感明顯增強。具體目標如表1-1所示。
二、空氣品質現狀與問題分析
(一)空氣品質時空變化特徵
從時間來看,2015-2020年期間阜陽市空氣品質未實現根本性好轉,PM2.5、NO2、SO2和CO_95per濃度整體呈改善趨勢,改善率分別為2.0%、25.7%、69.6%和26.7%,但PM10和O3_8H_90per濃度分別上升8.3%和31.3%。2020年優良天數比例相較2015年下降5.7個百分點,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增加3天。雖然NO2、SO2、CO_95per和O3_8H_90per年均濃度均已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限值,但PM2.5和PM10濃度仍明顯超出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限值,超標率分別為42.9%和11.4%。
從空間上看,2020年阜陽市各縣(市、區)PM2.5和PM10濃度均存在超標現象,阜陽市除臨泉縣O3_8H_90per濃度超出國家二級標準外,其他各縣市區均已達標。受工業企業布局、人口分布、城市交通等因素影響,各縣區污染情況有所差異。由於工業企業分布較為密集,排放強度相對較大,潁泉區和界首市PM2.5濃度明顯高於其他縣區,界首市PM10濃度全市最高。由於臨泉縣道路交通密集,電力企業較多,建築表面塗層和其他溶劑使用VOCs排放全市最高,NOX和VOCs排放總量較大,臨泉縣O3_8H_90per濃度排在全市第一。因此,阜陽市大氣污染防治應充分考慮縣區污染特徵,科學精準施策。
(二)大氣污染以複合型污染為主
阜陽市污染物以PM2.5、PM10和O3為主,其中以PM2.5為首,其次為O3和PM10。“十三五”以來,阜陽市PM2.5和PM10濃度持續超標,從2015年開始PM2.5和PM10濃度逐年上升,2017年後逐年下降,但截至2020年底均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O3_8h_90per濃度總體呈現上升的趨勢,2020年有明顯下降,截至2020年底達到國家二級標準。2015-2020年以PM2.5和PM10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均呈下降趨勢,2020年較2015年分別減少50天和9天。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整體呈上升趨勢,2020年較2015年增加98天,O3污染問題逐步凸顯。
(三)空氣品質超標季節特徵顯著
阜陽市秋冬季PM2.5和PM10污染突出,秋冬季濃度約為非秋冬季2倍,“十三五”期間重度及以上污染天絕大多數出現在秋冬季,2020年重度污染天氣仍有7天,中輕度污染時有發生,對年度空氣品質有較大影響,因此秋冬季加強大氣污染管控尤為重要。O3超標多集中在5-9月,其中5月和6月超標現象最為嚴重,超標天數均在5天以上,夏秋季應加強涉VOCs排放污染源的管控。
三、大氣污染排放特徵
根據阜陽市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研究結果,2018年阜陽市共排放12162噸SO2,62210噸NOx,164106噸CO,43268噸VOCs,46165噸NH3,61806噸PM10,23597噸PM2.5。SO2、CO和VOCs的首要排放貢獻源為工藝過程源,在總排放量中占比分別為74.0%、48.4%和39.9%;NOx的首要排放貢獻源為移動源,占比為83.4%;NH3的首要排放貢獻源為農業源,占比為80.6%;PM10和PM2.5的首要排放源為揚塵源,在總排放量中的占比分別為71.3%和41.6%。污染物總體排放情況見表3-1。
四、污染核查與問題總結
(一)能源以煤炭為主,清潔能源占比較低
阜陽市能源消耗以煤炭為主,根據阜陽市統計年鑑,2020年全市能源消費總量1125.7萬噸標準煤,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560.4萬噸標準煤,其中煤炭消費總量占比為72.8%,而天然氣、一次電力和其他能源消耗占比13%左右,清潔能源占比較低,亟需進一步提高清潔能源消耗占比。此外,以煤矸石、煤炭等為主要能源的磚瓦行業,對阜陽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具有重大的貢獻。因此,為推動阜陽市空氣品質改善,應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有序壓減煤炭使用量。
(二)工業企業全過程管控有待提升,清潔生產水平較低
有組織排放監測和治理水平有待提升。磚瓦企業雖已安裝線上監測設備,但多數企業設備運行、維護情況落實不到位。水泥、混凝土、磚瓦等建材行業部分企業除塵設備簡陋,污染治理設施存在不規範、無法正常運行等情況。
無組織排放管理水平偏低。生物質能發電、水泥、混凝土、磚瓦、涉鉛企業等行業的部分企業物料未採用全密閉、封閉的方式儲存,且生產或加工車間封閉不到位,易造成可見煙粉塵外逸;包裝印刷、塗料製造、化工部分企業廢氣收集不完善,一些廢氣產生節點未採用收集處理措施或收集設備效率偏低,無組織排放量問題凸顯。
VOCs綜合治理水平亟待提高。包裝印刷、表面塗裝等行業中原輔料多使用油性漆,低(無)VOCs含量原輔料源頭替代不足;多數涉VOCs企業廢氣治理工藝簡單,一般採用“UV光解”、“活性炭”吸附、“噴淋塔”等單一設備,治理效果較差。
(三)結構問題突出,產業結構亟待最佳化
2020年,阜陽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4:37:49,一產占比較高,三產占比偏低。第二產業中規模小、工藝簡單的輕工業企業數量較大,尤其是塑膠、食品、紡織、木材加工、家具製造等生產行業占阜陽工業企業數量的50%。應加強對小散企業的升級改造,加強引進高新科技產業,推動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協同發展製造業和服務業,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部分行業產業結構有待最佳化。全市磚瓦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以小型和微型為主,磚瓦行業結構及生產工藝技術水平有待最佳化。
(四)老舊車輛比例偏高,車隊結構有待升級
2018年,阜陽市道路移動源中,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的老舊車保有量為25.4萬輛,占比為26.6%。老舊車SO2、NOX、CO、VOCs、PM2.5和PM10的排放量在道路移動源總排放量中的貢獻率分別為47.6%、60.2%、41.4%、53.2%、73.9%和74.0%。
重型載貨汽車是機動車NOX的首要排放源,2018年阜陽市重型載貨汽車NOx排放量為31354噸,占道路移動源NOX排放總量的76.0%,占阜陽市NOX總排放量的50.4%。其中老舊車的比例高達51.2%,對重型載貨汽車NOX排放量貢獻率為62.2%。綜合考慮老舊車保有量、污染物排放比重及老舊車中不同車型保有量和污染物排放量比重,加速淘汰老舊車、最佳化升級車隊結構是改善阜陽市機動車污染的重要手段,其中重型載貨汽車是機動車重點控制車型。
(五)揚塵污染管控薄弱,管理機制有待完善
阜陽市揚塵污染主要來自施工揚塵。部分道路洗掃力度不夠,道路有明顯積塵。全市多數施工工地存在防塵抑塵措施落實不到位,存在易起塵、施工過程未輔以濕法降塵措施(未設定降塵設備或設備未開啟)、施工現場及周邊未按照規範要求設定硬質封閉圍擋或者圍擋不全、場區部分道路未硬化或綠化、未對易產生揚塵污染的物料(水泥、砂石、灰土、灰漿、灰膏、建築垃圾、工程渣土等)實施全覆蓋、垃圾廢料亂堆亂放等問題,施工現場標準化作業和智慧型化管理亟待加強。
五、空氣品質達標壓力
阜陽市煤炭消耗總量大、高耗能行業企業數量多、“老舊車”占比高、道路和施工揚塵問題凸顯,污染物排放強度較大,整體空氣品質狀況較差,空氣品質狀況在安徽省內排名比較靠後。2015-2020年,阜陽市大氣污染防治取得初步成效,空氣品質有所改善,NO2、SO2和CO_95per濃度整體呈改善趨勢,改善率分別為25.7%、69.6%和26.7%,已穩定達標;PM2.5、PM10和O3_8H_90per濃度先升後降,2020年O3_8H_90per濃度已達到國家二級標準,但PM2.5和PM10濃度分別超過國家二級標準42.9%和11.4%,達標壓力較大。
2015-2020年期間,以O3為首要污染物的天數整體增加,O3污染也逐步成為影響阜陽市空氣品質和優良天數的最主要因素,PM2.5和O3協同治理不容忽視。要保障阜陽市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應以工業企業全過程污染防治、產業結構升級、移動源排放治理和監管、揚塵源綜合整治為重點,深化四大結構調整,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突出NH3、NOX和VOCs等多污染物協同減排,強化PM2.5與O3協同控制,全面參與,全民共治,實現空氣品質全面達標。
六、重點任務與措施
(一)加快能源結構最佳化調整
1.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
嚴格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制定專項方案,以潁東區、臨泉縣、太和縣、潁上縣為重點,採取綜合減煤措施,按照控增量、減存量、提效率的系統治理思路,將全市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分解落實到各區縣,削減煤炭消費總量。新、改、擴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重點削減非電用煤。2025年煤炭消費總量比2020年下降5%以上,2026-2032年繼續推進煤炭消費總量降低。
提高清潔能源利用水平。持續推進“以氣代煤”,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於城鎮居民和燃煤鍋爐、工業爐窯替代,實現增氣減煤,不斷提高各縣(市、區)重點鄉鎮氣化水平;逐步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在熱負荷相對集中的高新區、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新建和改建天然氣集中供熱設施,鼓勵新型工業、高新技術企業利用天然氣。加快開展太陽能、風電和生物質能等非化石能源利用項目建設,逐步構建以綠色低碳、節能高效、多元互補、智慧互聯為主要特徵的能源消費體系,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顯著提高。到2025年底前,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15%左右;到2032年底前,全市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至20%左右。
重點削減非電用煤。嚴格控制化工、磚瓦等行業落後產能用煤。明確劃分高耗能壓煤重點企業、建立重點企業煤炭消費壓減幫包制度,制定一企一策。持續開展工業領域電能和天然氣替代工程,積極調整工業燃料結構。
最佳化調整高污染燃料禁燃區。有序擴大禁燃區範圍,禁燃區內禁止燃用《高污染燃料目錄》中的Ⅲ類燃料組合,即在禁燃區內禁止燃用:煤炭及其製品;石油焦、油頁岩、原油、重油、渣油、煤焦油:非專用鍋爐或未配置高效除塵設施的專用鍋爐燃用的生物質成型燃料。禁燃區內禁止新建、擴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鍋爐、窯爐、熔爐、煤氣發生爐、爐灶等燃燒設施(經批准的集中供熱、電廠鍋爐除外),禁止銷售、燃用高污染燃料。
加強散煤治理。持續開展散煤生產加工點、銷售點排查活動,煤質抽檢覆蓋率始終保持100%;對新發現的散煤生產加工點、銷售點從快清理、依法處罰;開展散煤治理專項執法檢查,堅決杜絕已取締的散煤生產加工點、銷售點變換經營場所,採取隱蔽生產、流動銷售的形式進行散煤經營活動,防止散煤經營行為死灰復燃。加強對餐飲業固定門店、流動攤販以及農業生產、學校、醫療、養老等經營服務行業的散煤治理,完成農業種植養殖、農副產品加工等散煤替代工作。
2.加大電力行業結構調整
加快淘汰落後燃煤機組。制定專項方案,以臨泉縣、潁東區為重點,2025年底前關停30萬千瓦以下煤電機組(承擔供熱必需保留的機組除外)。在保障企業用電、用熱負荷的前提下,通過大型高效清潔機組替代發電。
實施煤電機組先進煤耗行動。加強電力行業提標改造,現役燃煤發電機組因廠制宜採用汽輪機通流部分改造、鍋爐煙氣餘熱回收利用、電機變頻等成熟節能改造技術,使供電煤耗達到同類機型先進水平。
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加快城鄉電網改造,增強供電可靠性。制定實施工作方案,加快農村“煤改電”電網升級改造,供電公司要統籌推進輸變電工程建設,“以需定供、以電定改”。
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比重。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納力度,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全社會用電比重,避免出現棄風、棄光問題。積極發展風電和光伏發電,探索推動風光儲一體項目,推進一批風電和光伏發電項目。
3.積極推進工業園區集中供熱
推進省級以上開發園區集中供熱,加強區域內集中供熱能力,集中供熱範圍內不得新建自備燃煤熱電機組、分散燃煤鍋爐,淘汰開發園區分散燃煤供熱鍋爐。在熱電聯產規劃指導下,對30萬千瓦以上燃煤機組進行供熱改造。在集中供熱和燃氣管網未覆蓋的產業集聚區,實現清潔能源替代,同時進一步推進電網升級改造,積極推進電鍋爐供熱。在開發園區基本實現集中供熱的基礎上,完善配套供熱管網,擴大集中供熱範圍,實現集中供熱全覆蓋。
4.強化節能減排工作
實施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嚴格執行節能審查制度,從工藝技術、主要用能設備、節能措施等方面切實加強項目能源強度先進性審查。嚴格依法處置未按期淘汰落後生產工藝和用能設備、主要工序或單位產品能源消耗不達標的企業。推動企業按照《能源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3331-2020)開展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和認證工作,積極推廣“網際網路+”、智慧型化用能監測和診斷技術,指導和督促節能措施落實。
加強重點耗能行業節能。以建材、水泥、化工等行業為重點,引導企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推廣中高溫餘熱余壓利用、低溫煙氣餘熱深度回收、空氣源熱泵供暖等節能技術,提高全市工業能源利用效率。
積極推廣建築節能。逐步提高新建建築節能設計標準,推進現有建築節能改造,對大型公共建築和公共機構辦公建築實施綜合節能改造,支持以區域為單位規模化開展公共建築節能改造。將節能改造與舊城功能最佳化提升有機結合,在棚戶區、城中村改造和老舊小區綜合整治過程中,同步推進節能改造,鼓勵開展農村住房節能改造。
(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1.嚴格產業準入
嚴控“兩高”行業產能。按照“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要求,完善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鑄造、電解鋁、水泥、平板玻璃等產能;嚴格控制合成氨等行業新增產能。
嚴格控制燃煤項目。全市範圍內原則上不再新增非電行業耗煤項目,確因產業發展和民生需要新上耗煤項目的,從嚴落實《安徽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能源消費置換和煤炭消費減量替代管理辦法》,實行煤炭減量替代,並且排污強度、能效和碳排放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新建耗煤設施按照高熱值煤配置設備,所用煤炭熱值不低於5500千卡。
嚴控VOCs項目建設。嚴控新增VOCs排放量。嚴格限制化工、包裝印刷、工業塗裝等高VOCs排放建設項目,不得新建未納入《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的煉化項目,新建涉高VOCs排放的工業企業應進入園區,新、改、擴建涉VOCs排放項目應從源頭加強控制,使用低(無)VOCs含量的原輔材料,加強廢氣收集,並建設高效末端淨化設施。嚴格涉VOCs排放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實施VOCs排放減量替代,納入環境執法管理。
2.調整最佳化產業布局
推進重污染工業企業搬遷改造。對全市城市建成區內現有冶金、鑄造、磚瓦等重點行業的工業企業開展全面調查摸底,嚴格依照行業排放標準確定重污染企業名單。積極協調可以承接搬遷企業的產業集聚區和工業園區,統籌制定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實施方案,明確企業就地改造、退城入園、轉型轉產或者關閉退出的搬遷改造方式。2022年底前,昊源化工老廠區停止生產經營,加快搬遷至阜陽煤基新材料產業園區。
推進化工企業退城入園。嚴格執行危險化學品“禁限控”目錄,新建危險化學品生產(含中間產品)項目,以爆炸性化學品、劇(高)毒化學品、液化烴類易燃易爆化學品為主要原料的化工生產項目,以及其他構成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或依法應取得安全使用許可證的化工生產項目,必須進入一般或較低安全風險的化工園區(與其他行業生產裝置配套建設的項目除外)。引導其他石化化工項目在化工園區發展。
最佳化產業布局。重點圍繞裝備製造、節能環保、綠色建築建材、新材料、綠色食品等特色產業,力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千億級產業集群,培育產業發展新優勢。推進建成區和生態紅線控制區內建材企業搬遷入園集聚發展,依託各縣(市、區)開發園區,採用“一區多園”的運作模式,推動建設以綠色建材為特色的產業園區,依託骨幹企業,形成特色產業集聚效應,構建形成全市“一核兩翼五節點”的綠色建材產業總體布局。制定園區閒置和低效工業用地的績效評估退出機制,加快低端低效企業“騰籠換鳥”。推進阜陽經開區等工業園區建設集中治污中心,推動污染治理由企業分散治理向園區集中治理轉變。全面開展涉VOCs排放的企業集群排查,完善企業集群清單,加快推進界首市光武塑膠再生和太和發製品等集群的整合升級。
3.加快“散亂污”企業治理
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繼續深化“散亂污”企業排查和集群綜合整治行動。完善“散亂污”企業動態管理機制,繼續開展拉網式排查,深入摸排磚瓦、板材、家具、包裝、印刷等行業,及時掌握“散亂污”企業(場所)的存量、增量、特點、分布等狀況,加強政策、技術幫扶,引導企業向規範化、集約化發展。建立市、縣、鄉三級聯動監管機制,進一步夯實格線化管理,落實鄉鎮街道屬地管理責任,定期開展排查整治工作,發現一起、整治一起。加強環境監管和巡檢巡查,堅決杜絕“散亂污”企業項目建設和已取締的“散亂污”企業異地轉移、死灰復燃。
4.淘汰落後、低效、過剩產能
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律法規標準。制定落後產能淘汰專項行動方案,明確安全、環保、能耗、質量等功能性指標,分行業持續淘汰落後產能,全面落實《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列入“淘汰類”的落後生產工藝裝備和落後產品,按照規定期限進行淘汰。利用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2030年前鼓勵引導“限制類”生產工藝裝備和產品逐步退出。對火電、水泥、化工、燒結磚瓦等行業實施產能總量控制,加強產能置換全過程監管。依法淘汰化肥行業固定床間歇式煤氣發生爐,全面淘汰達不到《燒結牆體材料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的燒結磚瓦生產線。
5.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開展“節能環保產業強身壯骨”行動,培育一批節能環保領域的骨幹龍頭企業和高端產品,推動產業擴規增容、提質增效、集聚發展。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契約能源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社會化監測等新業態。
發展綠色建材產業。以新型城鎮化建設為契機,以綠色建築需求為切入點,推動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相結合,促進骨幹企業培育與品牌建設,創新製造與服務融合發展新業態與新模式,加快形成涵蓋綠色建築、建築新材料、裝配式建築部品部件、玻璃及木製品特色精深加工的綠色建築建材產業體系。
(三)深化固定源污染治理
1.實施清潔生產提升行動
全面推進工業企業廢氣污染治理,建立完善“一行一策”“一企一案”制度。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將煙氣線上監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在全面達標排放的基礎上,根據阜陽市大氣環境質量改善要求,明確企業污染物排放濃度、總量控制以及其他環境管理要求。
依據《清潔生產審核辦法》,實現化工、煤炭、電力、水泥等重點行業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全覆蓋,加快推進其餘行業規模以上企業自願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從原輔材料、技術工藝、生產裝備、產品質量、燃料類型、交通運輸、污染治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清潔生產水平,形成綠色生產、綠色運輸、綠色排放三大體系。各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單位產品物耗、能耗和水耗等清潔生產指標達到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
2.推進重點行業提標改造
電力行業。持續開展電力行業深度減排專項行動,在全面穩定達到超低排放的基礎上,協同開展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控制排放。加強對電力企業的料場、灰場、裝卸、傳輸、破碎和灰渣儲運環節的全封閉建設和管理,保證儲料場噴淋裝置,乾灰廠噴水碾壓的頻率,裝卸、傳輸、灰渣庫等噴淋設施和除塵器效率,減少顆粒物無組織排放。
煤化工行業。實施煤化工行業升級改造,加強無組織排放管控,儲煤、輸煤、卸煤過程實現全封閉,或搭配噴水、霧炮等抑塵措施,對原煤破碎、篩分產生的粉塵進行有效收集處理。
磚瓦窯行業。淘汰一批工藝生產落後、環保設施差的磚瓦企業,磚瓦企業乾燥、焙燒工序全密閉,磚瓦企業窯爐配備自動溫控系統,鼓勵進行磚瓦窯爐脫硫脫硝除塵一體化改造。
對全市所有磚瓦行業企業開展污染整治,按照“整治提升一批、淘汰關停一批”的總體思路,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等手段,進一步加強磚瓦企業執法監管,強力推進磚瓦行業企業整治工作,倒逼磚瓦企業實施治污設施升級改造,強化全流程治理、精細化管控,確保各項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混凝土(瀝青)攪拌站行業。採用產能減量置換、綠色生產、密閉化升級改造等手段,提升混凝土行業綠色發展水平。全市混凝土攪拌站需滿足“一硬化、兩乾淨、三封閉、四符合、五具有”標準,“一硬化”即廠區道路和生產作業區地面要硬化;“兩乾淨”即廠區環境要乾淨,混凝土運輸車輛要乾淨;“三封閉”即堆場、料倉要封閉,攪拌站要封閉,場內廢棄物存放點要封閉;“四符合”即企業選址符合布點規劃,工藝設備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生產運營符合行業管理要求,污染物排放符合國家、省和市有關排放標準;“五具有”即具有環保手續和資質,具有揚塵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具有專職環保管理人員,易產生揚塵工段具有噴淋、霧炮、沖洗等抑塵設施,具有揚塵線上監控設施和運輸車輛衛星定位系統,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3.全面提升鍋爐煙氣排放標準
實施燃煤鍋爐提標改造。不再新建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確保全市每小時35蒸噸以下的燃煤鍋爐全面清零。
燃氣鍋爐低氮改造。2025年底前,全市燃氣鍋爐全部完成低氮改造,原則上改造後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於50毫克/立方米;新建天然氣鍋爐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於50毫克/立方米。
開展生物質鍋爐專項整治。加強生物質鍋爐排放監管,嚴厲處罰使用劣質燃料、摻燒垃圾、工業固廢等行為,對污染物排放不符合要求的生物質鍋爐進行整改或淘汰。2025年底前,確保城市建成區生物質鍋爐達到超低排放,非城市建成區生物質鍋爐完成清潔排放提升改造。2032年底前,全市生物質鍋爐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4.開展工業爐窯深度治理
全面排查工業爐窯。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工業爐窯管理清單,將工業爐窯治理作為環保強化督查重點任務。制定工業爐窯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按照“提標改造一批、淘汰取締一批、清潔能源替代一批、搬遷入園一批”的原則,分類提出整改要求,明確時間節點和改造任務,加快推進實施。
加大不達標工業爐窯淘汰力度。重點針對熱效率低下、敞開未封閉,裝備簡易落後、自動化水平低,布局分散、規模小、無組織排放突出,以及無治理設施或治理設施工藝落後的工業窯爐,加大淘汰力度。基本淘汰燃煤熱風爐、燃煤加熱、烘乾爐(窯),依法淘汰化肥行業固定床間歇式煤氣發生爐。
實施燃料清潔低碳化替代。推進燃煤反射爐、再生金屬燃煤熔煉爐清潔能源替代工作,鑄造企業燃煤沖天爐改為電爐。禁止新建燃料類煤氣發生爐,企業現有分散式煤氣發生爐改用電能或天然氣。
深入推進工業爐窯污染深度治理。嚴格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有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工業窯爐,嚴格執行行業排放標準相關規定;暫未制訂行業排放標準的工業爐窯,原則上按照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不高於30、200、300毫克/立方米進行改造。
5.強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
強化無組織排放管控。對火電、建材、有色、鑄造等重點行業,在安全生產許可條件下,實施封閉儲存、密閉輸送、系統收集,所有物料(廢渣)儲存、裝卸、破碎、輸送及工藝過程的無組織排放要深度治理。建立無組織排放管理台賬,包括企業名稱、排放節點、污染物種類等,每季度進行檢查。
2030年,力爭火電、水泥、磚瓦、玻璃、鑄造等重點行業及燃煤工業爐窯、燃煤鍋爐企業全面實現“一密閉,五到位”(一密閉,即企業生產車間和物料堆場實施全密閉,同時生產車間和存儲場四周、廠區道路及運輸通道實現噴淋系統全覆蓋;五到位,即視頻監控安裝到位、空氣品質監測站安裝到位、污染源線上監測安裝到位、TSP自動監測設備安裝到位、無人機巡查到位)。
6.加強秋冬季工業源污染管控
加強重點區域工業源精細化管控。組織秋冬季重點區域工業源排查管控專項行動,以城市建成區為核心管控區,核心管控區外5-10公里為重點管控區,自下而上對涉氣工業企業污染源開展排查,徹底摸清污染源種類、排放水平、治理措施等,建立污染源清單和電子地圖,實施格線化監管制度,全面細化管控措施,實現有效管控。
開展秋冬季工業源強化攻堅執法檢查。以明查、暗訪、夜查等形式開展檢查,採取“四不兩直”(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方式進行,對企業大氣污染防治設施運行、特別排放限值達標等情況開展巡查,突出秋冬季夜間污染易積累的特點,抓住夜間重點時段。檢查重點是涉煤等高污染燃料、涉工業窯爐、涉工業鍋爐等工業企業。檢查中發現環保設施不正常運行、超標排放、無組織排放、重污染天氣下應停未停、應限未限的,嚴格依法處罰。
(四)推行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
阜陽市VOCs排放重點行業為化工、工業塗裝和包裝印刷等行業。各縣(市、區)應針對重點控制污染源和優控物種,採取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全過程防控措施,對當地重點行業VOCs進行控制。
1.加強化工行業VOCs綜合整治
加強煤化工、有機化工、塑膠(包括廢舊塑膠)、橡膠和製藥等行業VOCs治理力度。積極推廣使用低VOCs含量或低反應活性的原輔材料。化工企業減少鹵化和芳香性溶劑等高VOCs含量原輔材料使用;製藥行業推廣使用非鹵代烴和非芳香烴類溶劑;橡膠製品行業推廣使用新型偶聯劑、粘合劑等產品,使用石蠟油等全面替代普通芳烴油、煤焦油等助劑。
嚴格過程管理。推廣採用先進的乾燥、固液分離及真空設備,以連續、自動、密閉生產工藝替代間歇式、敞開式生產工藝,並採取停工退料等措施,加強非正常工況的過程控制。全市化工企業含VOCs物料輸送原則上採用重力流或泵送方式,逐步淘汰真空方式,到2032年底前完成淘汰工作;有機液體進料鼓勵採用底部、浸入管給料方式,淘汰噴濺式給料;固體物料投加逐步推進採用密閉式投料裝置,到2032年底前完成密閉改造。參照石化與化工行業VOCs治理要求,全面推進化工企業設備動靜密封點、儲存、裝卸、廢水系統、有組織工藝廢氣等源項整治。廢水儲存、曝氣池及其之前廢水處理設施應按要求加蓋封閉,實施廢氣收集與處理。密封點大於等於2000個的,要開展LDAR工作。
深化末端治理。在涉及VOCs排放環節安裝集氣罩或密閉式負壓收集裝置;優先選用冷凝、吸附再生等回收技術;難以回收的,應選用燃燒、吸附濃縮+燃燒等高效治理技術。2032年,化工行業VOCs排放量較2020年削減50%。
2.加強工業塗裝行業VOCs綜合整治
強化源頭控制。加快使用粉末、水性、高固體分、輻射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塗料替代溶劑型塗料。汽車製造底漆推廣使用水性塗料,到2032年,低(無)VOCs環保型塗料使用比例達到80%以上。家具製造大力推廣使用水性、輻射固化、粉末等塗料,家具製造全面禁止使用溶劑型膠黏劑,到2032年,低(無)VOCs環保型塗料使用比例達到80%以上。
加快推廣緊湊式塗裝工藝、先進塗裝技術和設備。汽車製造整車生產推廣使用“三塗一烘”“兩塗一烘”或免中塗等緊湊型工藝、靜電噴塗技術、自動化噴塗設備。汽車金屬零配件企業鼓勵採用粉末靜電噴塗技術。木質家具推廣使用高效的往復式噴塗箱、機械手和靜電噴塗技術。板式家具採用噴塗工藝的,推廣使用粉末靜電噴塗技術;採用溶劑型、輻射固化塗料的,推廣使用輥塗、淋塗等工藝。
加強末端治理。噴漆、流平和烘乾等生產環節應處於全封閉車間內,並配備高效有機廢氣收集系統,有機廢氣收集率不低於80%;高濃度有機廢氣需採用蓄熱式焚燒(RTO)處理方式,低濃度有機廢氣或惡臭氣體採用低溫電漿技術、UV光催化氧化技術、活性炭吸附技術等兩種或兩種以上組合工藝,禁止使用單一吸附、催化氧化等處理技術。2032年,工業塗裝行業VOCs排放量較2020年削減60%。
3.加強包裝印刷行業VOCs綜合整治
強化源頭控制。印刷行業鼓勵使用水性、大豆基、紫外光固化、電子束固化等低VOCs含量的油墨和低VOCs含量的膠粘劑、清洗劑、潤版液、洗車水、塗布液,複合環節推廣使用無溶劑複合。到2032年,印刷行業低(無)VOCs含量綠色原輔材料使用比例達到100%。
嚴格過程管理。包裝印刷行業大力推廣使用無溶劑複合、擠出複合、共擠出複合技術,鼓勵採用水性凹印、醇水凹印、輻射固化凹印、柔版印刷、無水膠印等印刷工藝。鼓勵企業實施綠色印刷,執行綠色印刷標準,通過綠色印刷認證。在烘乾環節,採取循環風烘乾技術,減少廢氣排放。
提升末端治理水平。對油墨、膠黏劑等有機原輔材料調配和使用等環節,要採取車間環境負壓改造、安裝高效集氣裝置等措施,加強廢氣收集,有機廢氣收集率達到70%以上。印刷、烘乾、覆膜等VOCs排放工序,應採用燃燒、吸附+燃燒、吸附+冷凝回收等高效處理技術。2032年,包裝印刷行業VOCs排放量較2020年削減70%。
4.加強生活源VOCs排放管控
建築裝飾行業,推廣使用符合環保要求的建築塗料、木器塗料、膠粘劑等產品。完善裝修標準契約,增加環保條款,培育扶持綠色裝修企業。全面禁止溶劑型建築用牆面塗料在現場塗裝中使用。2032年,建築裝飾行業VOCs排放量較2020年削減60%。
汽修行業,噴漆、流平和烘乾等工藝操作應置於噴烤漆房內,使用溶劑型塗料的噴槍應密閉清洗,產生的VOCs廢氣應集中收集並導入治理設施,實現達標排放。2032年,汽修行業VOCs排放量較2020年削減60%。
乾洗行業,全面淘汰開啟式乾洗機,新、改、擴建的服裝乾洗店使用具有淨化回收乾洗溶劑功能的全封閉式乾洗機。2032年,乾洗行業VOCs排放量較2020年削減50%。
5.深化涉VOCs工業園區和產業集群整治
對阜陽經濟開發區、界首高新技術開發區、太和經濟開發區等工業園區開展VOCs污染源專項監測、走航監測,精準定位重點污染源,組織重點企業編制實施“一廠一策”。對界首市光武鎮再生塑膠集群開展綜合整治,全面提升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水平。推進工業園區和企業集群建設涉VOCs“綠島”項目,統籌規劃建設集中塗裝中心。建立健全工業園區環境監測網路,建立環境空氣品質及特徵污染物監測和電子圍欄系統。
(五)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
1.加快推動運輸結構綠色轉型
以潁上縣、太和縣、臨泉縣為重點,推進中長距離大宗貨物、貨櫃運輸從公路轉向鐵路,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加快推動運輸結構綠色轉型。提升鐵路專用線綜合利用率,積極推動鐵路專用線對外開放,鼓勵專用線產權單位公開運能、運價,主動吸納周邊企業共用,充分挖掘閒置鐵路專用線潛能。推進短距離運輸以及鐵路運能不足地區、不具備鐵路接軌或建設條件的中長距離運輸採用皮帶管廊和新能源汽車等清潔運輸方式,打造綠色貨運示範通道。到2030年,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0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基本實現鐵路專用線接入或清潔運輸方式。
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完善東南物流中心、公鐵聯運中心場站基礎設施,提高信息化水平,實現礦建材料、煤炭、糧食、化肥、農產品、輕工產品等貨物的水鐵、公鐵聯運。加快空港物流中心建設,實現空陸聯運。以東南物流中心、公鐵聯運中心為重點,大力發展貨櫃運輸、甩掛運輸等運輸方式。加快散貨集裝化,大力推進糧食、化肥、農產品、輕工產品的倉儲包裝向集裝化發展。促進集裝化、廂式化、標準化裝備及聯運裝備套用。
建設城市綠色物流配送體系。依託現有或規劃物流貨場轉型升級為城市綠色配送中心,以辛橋物流中心、泉北物流中心為重點,劃定城市綠色配送區域,明確綠色配送車輛使用標準和要求,研究建立綠色貨運配送車輛登記和管理辦法,優先採用新能源配送汽車。加大對綠色物流支持力度,引導城市貨運配送企業發展綠色配送方式。加大綠色配送區貨運車輛監管力度,通過在城市綠色配送中心、綠色配送區域主要進出口設定視頻監控等手段,嚴禁不符合要求的配送車輛駛入。
2.大力推動車船結構升級
加快老舊車輛淘汰工作,採取經濟補償、限制使用、嚴格超標排放監管等方式,淘汰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營運重型柴油貨車以及採用稀薄燃燒技術和“油改氣”的老舊燃氣車輛,鼓勵提前淘汰國四排放標準營運重型柴油貨車。
加強新能源車輛推廣。大力促進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車輛推廣套用,新增或更新的公交、環衛、出租、郵政、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車輛新能源汽車使用比例不低於80%,港口、機場、鐵路貨場等新增或更新的作業車輛主要使用新能源汽車。2030年,全市公車全部更換為新能源汽車,新增計程車新能源比例100%。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個人領域和公務用車領域的推廣。逐年提高新能源車在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的比例。積極普及享受車船稅減免優惠的新能源汽車車型,在購車補貼、註冊上牌、便利使用、充電優惠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鼓勵居民購買使用新能源汽車。
保障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探索電池租賃、換電等車電分離新商業模式。最佳化公共服務領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對於公交站場、物流中心、貨物集散地、商業中心等,加快充電樁設施建設,重點建設集中式充換電站。加強居民居住區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對現有居民區停車位進行電氣化改造,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按規定建設充電基礎設施。
強化船舶污染防治。嚴格執行船舶發動機第二階段排放標準,採取禁限行等措施,限制高排放船舶使用,鼓勵淘汰使用20年以上的內河航運船舶。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船舶,港口新增、更換拖船優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船舶。
推動靠港船舶和飛機使用岸電。加快岸電設施建設和受電改造,提高港口碼頭和機場岸電設施使用率。鼓勵本市船舶進行受電設施改造,除液貨船外的所有新建船舶應安裝符合規定的岸電系統船載裝置,具備從碼頭受電能力。新建碼頭同步規劃、設計、建設岸電設施。推廣地面電源替代飛機輔助動力裝置,飛機停靠阜陽機場期間主要使用岸電。
3.統籌車油路聯合管控
加強機動車監管與治理。研究制定機動車污染防治大戶制管理工作方案,排查公交、客運、物流運輸以及涉及大宗物料運輸的工業企業等重點領域的柴油機動車大戶,建立大戶清單。督導機動車大戶建立車輛排放檢驗、維護、燃油和車用尿素添加使用情況台賬。加大路檢路查工作力度,加強多部門聯合常態化路檢執法。通過整合、共享、新建等方式,在高速路口、國省道路口、進出市區主要路口、交通和公安部門的治超點及執法點等布設排放監測站(點),針對柴油車等開展常態化全天候現場執法檢查。加大對物流中心、貨物集散地等車輛集中停放地,公交、客運、環衛等重點單位以及柴油車“用車大戶”等入戶檢查力度,做到監督抽測全覆蓋。重點檢查污染控制裝置、車載診斷系統(OBD)、尾氣排放達標情況,同步抽查油品和車用尿素質量及使用情況等。建設高排放車輛動態監管平台,推進重型柴油貨車安裝實時定位與線上排放監控裝置,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
加強高排放車輛污染治理,研究制定在用車深度治理技術規範,對未安裝污染控制裝置或污染控制裝置不符合要求的國四及以上排放標準的柴油車採用更換或加裝柴油機氧化催化器(DOC)、顆粒物捕集器(DPF)、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SCR)等進行深度治理,協同控制顆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
完善汽車排放檢測與維護制度(I/M制度)。嚴格落實汽車尾氣排放檢測與維護標準和法律法規規定,嚴把市場準入標準,規範運行管理,提高業務水平。加快聯網閉環控制機制建設,檢測與維修數據實時上傳至生態環境部門與交通管理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和數據互動。
推進實施車用柴油總量控制。研究構建貨運、公交、環衛、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領域的車用柴油統計、監控和總量削減指標體系。
大力推進加油站儲油、加油油氣回收治理工作。規範油氣回收設施運行,加強加油槍氣液比、系統密閉性及管線液阻等檢查,確保油氣回收系統正常運行。加快推進年銷售汽油量大於5000噸的加油站安裝油氣回收自動監控設備,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加大油氣回收自動監控設備的安裝推廣力度。鼓勵夏季採用更嚴格的汽油壓控制要求(42-62kPa蒸氣壓),全面降低汽油蒸發排放。推進儲油庫油氣治理,除油品容積大於100立方米的汽油、航空煤油、原油以及真實蒸氣壓小於76.6kPa的石腦油採用浮頂罐儲存;真實蒸氣壓大於等於76.6kPa的石腦油採用低壓罐、壓力罐或其他等效措施儲存。
4.全面加強非道路移動源污染防治
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管控,完成全市非道路移動機械編碼登記並建立台賬。加強多部門聯合常態化檢查、抽查非道路移動機械車輛及作業情況的工作,嚴格查處使用不達標機械和使用不合格燃油的違法行為。加快動態監管平台建設。依託信息互聯功能和空間定位技術,建立非道路移動機械動態資料庫和動態監控平台,全面掌控非道路移動機械的位置信息、作業狀況和排放情況,嚴禁達不到排放標準的機械進入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進行施工。
大力推廣非道路移動源排放控制技術。鼓勵在用非道路移動機械、船舶通過最佳化燃油噴射、使用廢棄循環(EGR)、安裝壁流式顆粒物捕集器(DPF)、選擇性催化還原裝置(SCR)以及更換同型號燃氣發動機等進行提標升級改造,提前達到下一排放標準。
推動非道路移動機械清潔化。制定鼓勵性政策,引導企業購置更換新能源或清潔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優先開展叉車清潔化。
(六)加強城鄉面源管控
1.健全揚塵管理機制
完善揚塵綜合管理機制,明確揚塵管控責任,細化各類揚塵控制標準及考核機制,切實提高揚塵排放常態化管理水平。編制完善城市揚塵源排放清單,建立健全城市揚塵源管理資料庫,強化城市環境數據監測及揚塵視頻監控,對城市地區道路交通、工業堆場和施工工地等重要揚塵源線上視頻監控覆蓋率達到100%,實現動態管控。建立揚塵控制工作檯賬,實現對施工工地重點環節、重點交通路段、城市工業堆場的精細化管理。建立健全城鄉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完善檢查考評制度,提高城市建成區環衛保潔水平。嚴格降塵考核,2025年各縣(市、區)平均降塵量不高於7噸/月·平方公里;2032年各縣(市、區)平均降塵量不高於5噸/月·平方公里。
2.強化道路揚塵整治
大力推進道路清掃保潔機械化作業,提高道路機械化清掃率。以阜南縣、潁上縣、太和縣、臨泉縣為重點,推進道路掃保城鄉一體化,採取“洗、掃、沖、收”組合保潔模式,擴大道路機械化清掃範圍,推行道路分級清掃保潔作業,制定並嚴格執行道路沖洗和灑水標準,城市建成區道路實施機械化濕法清掃。推進快速保潔車、電動清掃車等小型設備的套用,努力提高道路清掃保潔人機比例,主次幹路推廣使用高壓沖洗與機掃聯合作業模式,大幅降低道路積塵。加大道路硬化綠化力度,加強道路日常養護。加大對道路揚塵污染嚴重地區的資金及人力投入,車輛重要運輸時段及重污染期間需加大重點路段掃保力度和頻次。到2025年,阜城城市建成區機械化清掃率達到90%以上,縣城達到85%以上;到2032年,全市可機械化清掃路面基本實現機械化清掃。定期對城市主城區及周邊區縣道路開展積塵負荷監測,將監測結果與降塵量考核結果一併納入所屬區縣和管理部門大氣污染防治成效考核。
加強對渣土運輸車輛管理,嚴格落實“車輛沖洗”措施,建築渣土運輸車輛密閉達到100%,衛星定位系統安裝率達到100%,提高各縣(市、區)新型環保渣土車使用率。加大渣土運輸車輛監管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運輸車輛未按規定路線行駛、帶泥上路和道路遺撒等行為。
3.加強施工揚塵控制
建立健全施工揚塵管理機制,建立施工工地動態管理清單,推動綠色工地創建。以潁州區、阜南縣為重點,全面落實“六個百分之百”制度,城市建成區內施工現場必須做到“兩個禁止”。積極推行綠色施工,強化建築、市政交通、拆遷(除)、綠化“四大工地”揚塵控制。合理規劃施工時間和施工工序,避免冬春季進行大規模土方作業,做到“慎開工,早完工”,減少夜間施工數量。長距離的市政、城市道路、水利等工程實施分段施工。重點區域5000平方米及以上施工工地需安裝線上數據監測和視頻監控系統,並與當地有關主管部門聯網。將施工工地揚塵污染防治納入“文明施工”管理範疇,建立揚塵控制責任制度;將揚塵管理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納入建築市場信用管理體系,情節嚴重的,納入建築市場主體“黑名單”。完善屬地格線化監管體系,加大施工過程監管查處力度,對施工工地改造不到位、不徹底、揚塵污染嚴重的嚴格依法實施處罰。
推動裝配式建築發展,提升裝配式建築在新建建築中的比例。培育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的裝配式建築產業化企業,形成集成化、系統化、規模化的建築產業集群。
4.規範堆場揚塵管理
加強對工業企業及港口碼頭物料堆場的監督管理,督促企業嚴格落實各項抑塵措施。企業要按照“場地硬化、流體進庫、密閉傳輸、濕法裝卸、車輛沖洗”的標準,實現對廠區及港口碼頭物料堆垛、運送、倒運、裝卸過程的嚴格管控,重點工業企業堆場全部實現達標建設和規範管理。以潁泉區為重點,開展專項行動,對各類易產塵的粉狀、粒狀物料及燃料、固廢堆場進行全封閉改造,實現物料密閉儲存及運輸,無法完成全封閉改造的,必須全面啟動防風抑塵設施建設。建設城市工業企業堆場資料庫,安裝工業堆場揚塵線上監控設備,並與城市揚塵視頻監控系統聯網,實現堆場揚塵動態管理。
5.大力推進生態綠化建設
深入開展“四旁四邊四創”國土綠化提升行動,持續推進生態阜陽建設。將在城市功能疏解、更新和調整中騰退的空間,優先用於留白增綠,大力推進綠化造林、森林撫育,推進城鄉綠化融合發展,嚴格落實國土規劃確定的空間管制和綠地控制標準,提高城市綠化水平。完善和提高鐵路、高速公路、國省道綠化水平,提升道路綠化率。結合城市新區、園區建設、老區改造,大力實施綠化項目建設和提升行動,推進生態林帶、森林公園建設。
按照“增加綠點、延長綠線、開闢綠面、拓展綠網”的思路,點線面結合,通過“拆違建綠、見縫插綠、破牆透綠、破硬還綠”,加快推進“空轉綠”,增加城市綠地面積。深入推進裸地治理,對裸露土地登記在冊,實施植綠降塵。加強對城市公共空間重點區域、臨時閒置建設用地、城區道路兩側、城區河道兩側、單位庭院和居住小區及城鄉結合部裸露土地的硬化和綠化,實現應綠化的面積全部綠化。到2032年,城市(縣城)建成區綠地率達到45%以上。
6.嚴格控制餐飲油煙污染
建立健全餐飲油煙管理機制,嚴格控制城市露天燒烤。以臨泉縣、太和縣、潁上縣、阜南縣為重點,規範餐飲油煙處理設施銷售市場,禁止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油煙處理裝置。強化餐飲油煙備案管制,嚴格落實環境影響登記表事中事後要求,餐飲經營場所必須按要求安裝並正常使用油煙淨化處理設施,定期清洗,油煙排放達到《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新、改、擴建的飲食經營單位(戶),必須全部使用清潔燃料(電、天然氣、液化石油氣等),安裝油煙淨化設施。相關部門對各餐飲機構油煙淨化設施安裝及油煙達標情況進行定期檢查,對未按要求安裝油煙淨化設施或油煙排放超出標準的,督查整改至達標。加強對流動商販露天排放監管,規劃設定燒烤夜市疏導點,引導商戶規範經營並配備無煙燒烤設備,依法取締無任何整改條件或無任何環保設施的餐飲商販。
7.深化秸稈綜合利用和氨排放控制
強化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壓實地方各級政府秸稈禁燒主體責任,建立全覆蓋格線化監管體系,加強“定點、定時、定人、定責”管控,綜合運用無人機和衛星遙感、高清視頻監控等手段,加強對各地露天焚燒監管。開展秋收階段秸稈禁燒專項巡查。重點緊盯極易焚燒秸稈的收工時、上半夜、下雨前和栽種前4個時段,加強常態化督查。因地制宜大力推進秸稈綜合利用,深化秸稈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依託阜陽經開區、阜南縣現代秸稈環保產業園,以高值化、產業化利用為突破口,加強秸稈在清潔紙漿、生物乙醇提取、建築材料、產品包裝、工藝編織等領域的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稈利用產業格局。到2032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
控制農業源氨排放。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增加有機肥使用量,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改進農業施肥方式,因地制宜推廣化肥機械深耕、機械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等技術,提高化肥利用率。到2025年,全市化肥利用率達到43%,到2032年,全市化肥利用率達45%以上。控制畜禽養殖污染物排放,強化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強化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配建,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5%;到2030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6%以上。
(七)提升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能力
1.最佳化大氣環境監測監控體系
提升空氣品質監測綜合能力。在全市範圍內最佳化整合環境質量監測點位,重點加強縣級空氣品質監測數據質量管理。
完善大氣污染源自動監控網路建設。加快污染源線上監測監控系統建設,建立自動監測系統應急預警監測聯動機制。加強環境監測與執法聯動,實現污染源抽測與環境執法密切配合。將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化工、包裝印刷、工業塗裝等VOCs排放重點源,以及以煤和煤矸石為燃料的磚瓦燒結窯、耐火材料焙燒窯(電窯除外)、石灰窯、再生鉛冶煉爐等工業爐窯的企業,依法納入重點排污單位名錄,安裝煙氣排放自動監控設施並聯網,實現對全市滿足自動監控設施建設標準的涉氣企業自動監控全覆蓋。
2.完善重污染應急體系
進一步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管控。健全空氣品質預報會商機制,提升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能力,及時啟動相應級別的應急回響。基於大氣污染源排放清單、新建項目清單、排污許可等數據,結合污染源現場梳理排查,夯實完善應急減排清單。按照相關要求細化應急減排措施,修訂並持續更新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根據《關於加強重污染天氣應對夯實應急減排措施的指導意見》,嚴格按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顆粒物和VOCs四項污染物在Ⅲ級、Ⅱ級、Ⅰ級應急回響時減排比例分別達到全社會排放量的10%、20%和30%以上的要求,完善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清單。指導重點行業制定實施行業內相對統一的應急減排措施,基於績效分級採取差異化管控。
加大重污染天氣應急回響期間執法檢查力度,加密執法檢查頻次,嚴厲打擊不落實應急減排措施、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要加強套用企業用電量、污染源自動監控等數據,實現科技執法、精準執法。加大違法處罰力度,各地要依據相關法律規定,對重污染天氣應急回響期間實施的違法行為依法處罰,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3.提高環境科研能力
提高大氣環境管理精細化水平。常態化開展城市源排放清單編制、源解析等工作,形成污染動態溯源的基礎能力。提升環境管理的定量化、精細化水平,切實保障“科學、精準、高效”治污。
加強大氣環境科研隊伍建設。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和人才發展規劃,加強科技人員培訓和國內外交流合作,培養和引進一批高層次大氣環境科技創新人才,建設高層次的環保科技攻關隊伍,結合大氣污染防控需要,針對當前薄弱環節,積極開展灰霾、臭氧等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大氣環境容量、源清單係數建立及本地化等重大環境問題研究,增加相關領域科研經費支持。
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建立大氣污染源時空分布數據共享機制,建立專家知識資料庫,提升環保數據分析與運用水平。建立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的深度合作和創新體系,形成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有機結合的產學研聯動機制,組建一支集污染成因研究、重污染過程防控和空氣品質保障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專家團隊,進一步提高大氣環境科學科技創新能力。
4.加強執法監管能力
加強重點企業的日常監管。制定企業日常監管方案,採用對重點排污單位安裝用電監控系統、視頻監控設施等手段,提高日常監管效率。加快推進生產設施與污染防治設施“分表計電”。推行重點企業的每套環保治理設備及其對應的生產設施獨立安裝智慧型電錶,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智慧型電錶需具備運行狀態、實時電壓、電流、功率數據採集上傳功能,確保與生產工藝設備、廢氣收集系統以及污染治理設施同步運行。
堅持法治化理念,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加強地方生態環境立法,加快推進執法隊伍法治化能力提升。強化執法能力建設,全面提升環保監管能力。對環境監管執法人員開展專業技能、執法檢查培訓,配備一批攜帶型監測設備,提高執法人員現場檢查效率。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市人民政府對轄區內空氣品質狀況負總責,根據本規劃,結合控制目標,落實重點任務,分解治污責任,把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放在重要位置,牽頭建立有效的大氣污染綜合整治工作機制。建立部門分工合作機制,加強對規劃實施的指導、協調及監督作用,強化基層生態環境部門建設,確保規劃順利實施。各級政府按照管發展的管環保、管生產的管環保、管行業的管環保原則,進一步細化任務分工,加強監督,建立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要科學安排指標進度,建立問題協調機制,對無法單獨解決的重大問題,及時匯總上報,統一協調解決,形成市政府統籌部署,市生態環境部門統一調度指揮,市直相關部門分工牽頭負責,縣(市、區)政府屬地落實,市政府問效追責的閉環工作機制。
建立定期評估機制,定期對分階段措施落實情況、分階段目標可達性情況進行評估檢查,並根據國家、省及最新的大氣污染防治技術措施對規划進行修正,不斷更新補充達標規劃內容。
(二)嚴格考核評估
建立以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為核心的目標責任考核機制,根據本規劃的實施目標,對實施狀況進行年度考核、中期評估和終期考核,經市政府同意後考核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並以此評估結果作為對縣(市、區)、市直單位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參考。發現篡改、偽造監測數據的,考核結果直接認定為不合格,並依法依紀追究責任。對在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方面工作突出的人員予以褒揚激勵,對考核不合格及工作不力、責任不實、污染嚴重、問題突出的地區予以通報批評,並約談政府負責同志,倒逼責任落實。對未能完成空氣品質改善目標任務或重點任務進展緩慢或空氣品質指數(AQI)持續“爆表”的縣(市、區),嚴肅問責相關責任人,實行區域環評限批。
(三)強化執法監管
推進依法執法、高效執法、精準執法。加強雙隨機一公開,規範自由裁量權,推動分類監管,強化責任落實。加強衛星遙感、無人機巡查、線上監測、熱點格線、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的綜合運用,提高執法監管效率。生態環境部門牽頭制定大氣污染防治專項執法檢查方案,加強重污染天氣期間和重點時段執法檢查,抽調環境執法骨幹人員,採取定點進駐和壓茬式進駐、隨機抽查與“熱點格線”相結合的方式,確保實現執法全覆蓋。縣(市、區)政府要組織經信、生態環境、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公安、城鄉建設、城管執法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檢查,重點針對“散亂污”企業、VOCs無組織排放、機動車污染、揚塵排放污染等開展專項執法,對發現超標排放違法排污的,要綜合運用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產停產、污染損害賠償等手段依法查處,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堅持鐵腕治污的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實行“拉條掛賬”式跟蹤管理,建立誠信檔案,納入阜陽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情節嚴重的,依法依規開展失信聯合懲戒。
(四)加大資金投入
加大對大氣污染綜合整治的投資力度,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資機制,鼓勵不同市場主體,以多種形式參與環境保護和基礎設施建設。健全社會資本投入回報補貼機制與風險補償機制,深化環保服務試點工作,積極推進環境績效契約服務。對涉及民生的新能源車輛推廣、老舊車輛淘汰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將空氣品質監測站點建設及運行和監管經費、污染治理科學技術研發經費、執法監管經費等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並予以保障。支持依法合規開展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建設。充分發揮市場工作機制,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試點運行,完善綠色信貸政策,深化節能環保投融資體制改革,拓寬投融資渠道。引導銀行業等相關金融機構加大對大氣污染防治項目的信貸支持。
(五)拓展公眾參與
各縣(市、區)政府要高度重視大氣污染防治行動宣傳工作,制定宣傳工作方案,並抓好落實。普及大氣環境保護科普知識,倡導綠色生活方式,提升公眾環保意識,逐步在全市形成綠色生活理念。推進環保政務信息公開,制定環境信息公開目錄,積極回應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定期公開大氣環境質量、排放監測、項目建設、資金投入等相關信息,並對各縣(市、區)環境空氣品質進行排名。鼓勵有條件的地區、企業通過電子顯示屏的方式向社會公開環境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完善公眾參與制度,拓寬公眾參與渠道,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傳統媒體和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網路新媒體,宣傳環保相關政策、法規和環保工作動態,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建立健全舉報、聽證、輿論監督等公眾參與環境管理決策有效渠道及相關機制,鼓勵公眾對政府環保工作、企業生產環節進行有效監督,鼓勵公眾對企業污染行為進行“隨手拍”“隨手傳”和“隨手報”,並對舉報屬實的民眾予以褒揚獎勵,支持公眾和環保團體有序參與、有序保護、有序維權,在全社會形成積極支持、參與大氣污染治理的良好氛圍。
八、重點工程投資
針對規劃期重點提出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重點工業深度治理、運輸結構調整重點工程、揚塵綜合整治和環境能力建設六大工程,通過估算得出,實施這六大工程共需投資約135.6億元。
解讀
阜陽市政府發布了《阜陽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阜政秘〔2023〕37號,以下簡稱《規劃》)。現將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決策背景和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二章第十四條之規定“未達到國家大氣環境質量標準城市的人民政府應當及時編制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採取措施,按照國務院或者省級人民政府規定的期限達到大氣環境質量標準”,我市作為空氣品質未達標城市,需編制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
二、制定意義和總體考慮
(一)制定意義
《規劃》旨在摸清我市大氣污染排放源基本情況,科學分析空氣污染來源,為“精準治霾”提供科學依據,實現切實改善我市環境空氣品質的目標。
(二)總體考慮
空氣品質現狀上,我市PM2.5濃度未達到二級標準限值要求,加上夏季臭氧污染問題凸顯,推進環境空氣品質改善仍需圍繞能源、產業、交通運輸、用地“四大結構”調整和深化“控煤、控氣、控塵、控車、控燒”管控不斷發力。
為實現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指導思想上,按照生態文明建設總體要求,以生態文明建設為引領,以環境空氣品質達標為核心,以保護人民民眾健康為根本出發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標本兼治。規劃原則上,按照“綠色發展,最佳化結構;嚴控增量,削減存量;全面推進,分類施策;區域協作,多方聯動”的總體原則,突出問題導向,以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防控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達標戰略上,以PM2.5作為重點控制對象,兼顧O3,強化SO2、NOx、VOCs和顆粒物的協同管控,重視源頭防控,突出重點領域和重點時段,確保措施落到實處。
三、研判和起草過程
項目承擔單位通過對接部門、收集資料、實地調研、開展觀測、駐點研究等方式充分了解了我市的大氣污染防治現狀,分析了我市空氣品質達標面臨的問題。在充分結合我市的戰略定位及社會經濟與環境保護規劃的基礎上,在保障國民經濟持續、穩定、綠色發展的前提下,以“四大調整”和“五控”為框架研究制定最佳減排策略,2020年12月完成了《規劃》文本編制。
2020年12月25日和2021年2月24日,進行了兩輪徵求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等34家單位意見。2021年9月8日,《規劃》通過專家組驗收評審,並根據專家評審意見修改後,於2021年10月27日第三次徵求了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等34家單位意見,收到修改意見7條,全部予以採納。2022年3月,根據省生態環境廳發布的《安徽省“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規劃》,結合阜陽市“十四五”大氣環境質量目標指標,對《規劃》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並於2022年3月4日至2022年4月29日在市生態環境局網站公開徵集社會公眾的意見。根據徵集意見結果和《阜陽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修改後,於2022年9月9日再次徵求了各縣(市、區)和市直有關部門等27家單位意見,共收到修改意見12條,全部予以採納,修改後於2022年11月30日通過了市司法局的合法性審查,並根據提出的修改意見修改完善後提請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2023年1月30日,經市政府第26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要求根據會議提出的意見進行修改完善,以市政府名義印發公布實施。2023年2月27日,市人民政府印發《阜陽市大氣環境質量限期達標規劃》。
四、工作目標
到2032年,全市空氣品質實現達標,PM2.5年均濃度下降至35微克/立方米以下,SO2、NO2、CO、PM10年評價濃度全面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準限值以下,臭氧污染態勢得到遏制,六項污染物全部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要求。
五、主要任務
《規劃》依據阜陽市環境容量、環境空氣品質現狀、大氣污染排放特徵及區域敏感性分析,緊密圍繞環境保護為綠色發展服務的理念,從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交通結構、用地結構、重點行業深度治理、環境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了阜陽市大氣環境質量達標路徑的重點任務措施。同時,依據空氣品質目標和達標期限,將空氣品質改善任務按時間節點進行分解,明確了加快能源結構最佳化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深化固定源污染治理、推行重點行業VOCs綜合治理、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加強城鄉面源管控、提升大氣環境精細化管理能力等七大重點任務及35項子任務。
六、創新舉措
基於阜陽市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套用空氣品質模型WRF-CMAQ,以環境質量達到規劃目標值為約束條件,根據污染排放績效、不同污染源的環境貢獻、可削減空間(減排潛力)等,結合未來相關發展規劃和污染防治規劃,從源頭控制和末端治理兩個層次出發,設定不同源類的分階段減排情景。進行不同減排情景的環境效果模擬,核算最優減排情景組合方案下,分階段環境空氣品質目標約束下SO2、NOx、VOCs和PM的最大允許排放總量(或允許貢獻濃度)。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工作
《規劃》從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考核評估、強化執法監管、加大資金投入、拓展公共參與五個方面做好保障措施,結合“十四五”環境空氣品質考核要求,落實七大措施35項子任務,確保“十四五”空氣品質持續改善,2032年六項污染物全部達到國家環境空氣品質二級標準要求的環境空氣品質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