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推動全市人口與經濟社會及資源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統籌解決人口問題,促進人口長期均衡全面發展,根據《遼寧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遼政發〔2018〕20號)和《阜新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制定本規劃,作為今後全市人口發展的指導性檔案和做好人口相關工作的重要依據,為經濟社會發展巨觀決策提供基礎支撐。
一、規劃背景
進入21世紀以來,阜新市人口素質顯著提高,人口結構呈現新的特徵,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發生了較大變化。準確把握人口發展的趨勢性變化特徵,對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一)人口現狀
1.人口規模發生變化。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177.8萬人,比2000年下降5.92%。
2.人口結構發生改變。
2015年,全市0—14歲人口為18.55萬人,15—59歲人口為126.5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為32.75萬人。同2000年相比,0—14歲人口占總人口比重下降8.12個百分點,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占總人口比重上升7.26個百分點。
3.人口素質穩步提升。
2015年,全市人均預期壽命77.5歲,比2000年提高4.58歲,人口健康水平持續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3.22年,比2000年提高3.62年。
4.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
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177.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3.82萬人,占58.39%;鄉村人口73.98萬人,占41.61%。與2000年相比,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13.94個百分點,全市城鎮化水平逐步提高。
(二)面臨挑戰
1.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壓力較大。
自2000年以來,我市生育水平一直處於較低水平。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生育年齡後移及民眾生育意願降低等因素影響,儘管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後人口生育水平在一定時期內將得到提升,但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壓力較大。
2.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任務艱巨。
2015年,全市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71.15%,比2010年下降1.6個百分點,撫養比上升3.09個百分點。隨著全市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重,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的下降,勞動力有效供給減少,客觀上將降低經濟的潛在增長,減弱人口紅利,加大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等公共服務壓力。
3.高素質高層次人才短缺。
隨著我市發展戰略的調整以及產業層次的提升,產業發展中研發、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的缺口較大,高層次人才短缺。同時,產業的轉型升級對勞動者素質的要求在逐步提高,而目前我市勞動力技能水平普遍相對偏低,滿足現代企業生產經營要求的高技能人才偏少。
4.生養子女成本較高,生育觀念轉變緩慢。
由於家庭生養子女成本較高,人們對生育有著過高的成本預期,受生育影響的婦女就業難等無法迴避的問題遏制了人們的生育意願,也增加了許多家庭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符合生育兩孩條件的家庭再生育的意願不強,生育觀念轉變緩慢。
(三)發展機遇
1.經濟轉型振興為阜新人口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阜新市經濟轉型經歷了起步階段和推進階段,已經進入加快推進轉型振興的關鍵時期。阜新持之以恆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一帶五基地”建設和“五大區域發展戰略”總體部署,將經濟發展與新一輪突破遼西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帶一路”發展、遼寧省與江蘇省對口合作等戰略決策相結合,努力實現阜新突破發展和沈阜一體化建設,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向更高水平發展,與全省同步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從而為人才、人口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國家不斷完善生育政策為阜新保持人口適度規模提供可能。
國家生育政策的重大調整和不斷完善,兩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對引導生育水平提升並穩定在適度區間將起到積極作用,為阜新人口問題的緩解帶來機遇,為我市保持適度人口規模提供可能。
3.人口體制機制改革為阜新引進培養人才搭建平台。
我市積極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全面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同時,深入推進人才、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重大人才引進培養工程,隨著一系列人才引進培養政策的出台實施,為阜新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引進人才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總體思路
面對我市人口發展變化趨勢,必須堅持人口均衡發展的戰略定位,把握有利因素,積極應對風險挑戰,努力實現人口自身均衡發展以及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人口均衡型社會。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遼寧考察時和在深入推進東北振興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深化改革,創新體制機制,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出發點,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為主線,強化人口發展的戰略地位和基礎作用,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提高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效果,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加大各類人才引進,努力改善人口結構,著力提升人口素質,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推阜新市經濟社會發展和轉型振興提供堅實基礎。
(二)發展原則
1.堅持以人為本。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健全面向全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人口政策體系,促進共同參與、共享發展,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2.發揮導向作用。
將人口因素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在發展戰略規劃、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重大項目和生產力布局、城鄉區域統籌、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決策中,充分考慮人口因素,不斷健全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
3.促進均衡發展。
推動人口發展從控制數量為主向保持合理規模、最佳化結構、提升素質、促進合理分布並舉轉變,促進人口內部各要素相均衡。準確把握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的相互影響,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4.強化正向調節。
通過採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全市總和生育率,引進留住各類人才,確保全市未來人口和人才規模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面轉型振興的要求相適應。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面兩孩政策效應充分發揮,生育水平適度提高。到2030年,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口結構逐步最佳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人口自身均衡發展的態勢基本形成,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程度進一步提高。
——人口總量相對穩定。2020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國家生育政策的不斷完善,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效應逐步擴大,總和生育率逐步提升,人口總量保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合理規模。2030年,人口總量保持與全面轉型振興相適應的合理規模。
——人口素質有效提升。人口健康水平和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2030年,人均預期壽命達79.5歲。教育普及水平進一步提升,勞動力素質明顯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民終身學習機會進一步擴大。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5年,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得到提升。出生人口性別比趨於合理。
——人口布局更趨合理。人口流動合理有序,人口分布、產業布局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人口發展格局基本形成。新型城鎮化體系進一步最佳化,城鎮人口聚集能力提高,城鎮化率穩步提升。
——重點人群保障普遍增強。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老年人、婦女、兒童、殘疾人、貧困人口等群體的基本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顯增強。
——公共服務持續改善。城鄉教育、醫療、養老等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升。人口發展政策體系框架、信息共享機制、部門協作機制比較完善,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