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
形態特徵
叢生草本,多少蒼白色,高(20-)30-40厘米,具主根。莖具肋,常折曲分枝。莖生葉長約10厘米,羽狀全裂。葉柄約與葉片等長或稍短;羽片2-3對,下面的一對具長柄和3枚二回羽片,其餘的具短柄,三深裂至不深裂,全部羽片卵圓形,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約長2厘米,寬1厘米,具缺刻狀圓齒。總狀花序生莖和枝的頂端,近多花,高出葉不多,果期稍伸長,明顯高出葉。苞片披針形,約長1厘米,寬2-3毫米,果期有時葉狀增大,呈寬卵圓形至寬披針形。花梗纖細,長約5毫米,果期稍伸長。花淡黃色,平展。萼片小,寬卵圓形,疏具齒,常早落。外花瓣漸尖,具短尖,無雞冠狀突起。上花瓣長1.5-1.75厘米,近直,具明顯龍骨狀突起,頂端稍上升,邊緣不甚寬展,多少呈波狀;距約占花瓣全長的1/2或稍短,末端圓鈍,腹面稍囊狀下垂;蜜腺體占距長的1/2以上,膝曲。下花瓣長約1厘米,近披針形,具較短狹的爪,基部常具小淺囊。內花瓣倒卵狀琴形,雞冠狀突起在頂端稍升高,向後消失在中部,爪絲狀倒卵形。子房狹線形,約與花柱等長;柱頭橫向2叉分,具2臂狀分枝,各枝頂端具3乳突。蒴果線形,長1.5-2厘米,近直或鐮形彎曲,具1列種子,具結節(種子間多少縊縮,但不呈念珠狀)或有時部分呈不規則念珠狀,老時果瓣從下部向上部卷裂,僅存扭曲的胎座框。種子黑色,具糙點和狹小的種阜。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900米左右的山坡。
分布範圍
分布於河北(阜平)、北京(密雲)、山東(嶗山)、安徽(黃山)、江西(黎川)、廣東(平遠)。
物種區別
該種果實間於C. balansae和C. pallida之間,常在種子間僅略縊縮而非念珠狀,極易與C. pallida或C. wilfordii相混淆,但該二種的果實是念珠狀的,成熟時整個脫落,不留胎座框;莖直立,不呈折曲狀分枝,花距相對較短。本種葉形與後一種極相似,但後者最下一對羽片具5-7枚二回羽片。
該種的原描述簡單而不準確,後來Fedde作了修正和擴大描寫,但是仍有不準確的地方,如“莖生葉羽狀分裂,具2-3對羽片”,實則它的最下一對羽片也是羽狀分裂的,是具3枚二回羽片。這裡根據模式標本作了修正。
較之本組的其他種,它的叫呈明顯的簡化,從二回羽狀向一回羽狀全裂的過渡;與C. wilfordii的葉相似而更簡化。本種果實的開裂方式是本組中僅有的,在該屬中只有C. ophiocarpa有類似的開裂式樣。
山東嶗山的標本花較大,長約2厘米,外花瓣龍骨狀突起之上具淺而具齒的雞冠,僅看作地區性的極端變異,暫不作新分類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