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門主義

關門主義

指黨的組織發展工作中的一種偏向,即忽視或以各種理由拒絕接收符合黨員條件的同志入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門主義
  • 外文名:closed-doorism
特點,根源,影響,抗戰時期,當下,評價,毛澤東,劉少奇,

特點

拋棄民眾工作,認為只有共產黨員和青年團團員是革命的,其餘的民眾“沒有辦法”。

根源

“左”的關門主義在實質上與右傾機會主義是同一根源。

影響

關門主義在黨的組織發展史上曾經出現過,並產生了不好的影響。關門主義同建設一個具有廣大民眾性的、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政黨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抗戰時期

關門主義的錯誤在於不相信許多中間階層有參加抗日的作用。毛澤東1939年12月1日為中共中央寫了《大量吸收知識分子》的決定,指出:由於不懂得知識分子對於革命事業的重要性,許多地方黨部,還不願意吸收知識分子入黨。黨的八大《關於修改黨的章程的報告》指出,七大以來,“在接收黨員的工作中,也有過關門主義的錯誤。例如,某一個時期曾經沒有著重在產業工人中發展黨員,另一個時期又曾經忽視在革命的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在某些農村中曾經不注意吸收青年積極分子和婦女積極分子入黨,等等。”克服關門主義,要做到發展黨員時,既不允許用任何方式把不符合黨員條件的人拉入黨內,也不要把符合黨員條件的人拒於黨外。

當下

實踐表明,“關門主義”不利於黨的事業興旺發達。一方面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確有大量的社會各方面各階層的先進分子積極要求入黨,他們迫切要求參加黨的組織,以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另一方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向前發展,黨需要通過不斷吸收新鮮血液來進行新陳代謝,充實和壯大自己的隊伍。黨的基層組織也需要通過不斷吸收新黨員,以保持朝氣和活力,增強黨在全社會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有的地方或單位黨的力量薄弱、領導班子成員後繼乏人,以至各項工作都上不去,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多年不發展黨員。

評價

毛澤東

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作報告毛澤東在瓦窯堡會議上作報告
1935年12月,毛澤東作《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講演,批判把民族資產階級當作敵人的“左”傾關門主義的錯誤:“關門主義所主張的“為淵驅魚,為叢驅雀”,把千千萬萬的民眾,浩浩蕩蕩的革命軍都趕到敵人那一邊去,只博得敵人的喝彩。關門主義的所謂“純粹”和“筆直”,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向之掌嘴,而日本帝國主義則向之嘉獎的東西。”

劉少奇

1936年4月,劉少奇發表文章《肅清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對關門主義進行批判:“在嚴重的白色恐怖情況下,當我們在某些工廠學校創立了我們的組織,積蓄了一些力量時,關門主義與冒險主義是一定要把它弄到塌台的,當我們在反日或某種口號與綱領之下,創立了公開的比較有廣泛民眾基礎的組織時,它不把參加這種組織的民眾和其他派別的同盟者完全驅逐出去,弄到這種組織完全不能公開,只剩下幾個“布爾什維克”的地步,是不止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