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獨闢蹊徑,在介紹中國氣候特點及其成因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中國氣候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關聯性,講述中國氣候與中國古代二十四節氣、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及中醫科學等方面千絲萬縷的聯繫,頗具趣味性。
基本介紹
- 書名:關注氣候: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
- 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 頁數:241頁
- 開本:16
- 定價:28.80
- 作者:林之光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7836226
- 品牌: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關注氣候: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由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林之光,1936年1月生,江蘇太倉市人。195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氣象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1-1994任《中國氣象報》總編輯。氣象學專著有《地形降水氣候學》,《中國氣候》(合著)等3部,發表中英文論文70餘篇,成果曾獲省部級科研二等獎。92萬字的《中國氣候》(合著)曾在上海、台北(繁體字版)和美國(英文版)出版。1992年開始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氣象知識》雜誌編委會顧問。科普著作有《環球涼熱》,《氣象萬千》,《氣象與生活》,《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等約20餘部(含主編),科普文章數百篇。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990和2007年兩次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為“中國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1996年被國家科委,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近十餘年來,致力於氣象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問世。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榮譽理事。《氣象知識》雜誌編委會顧問。科普著作有《環球涼熱》,《氣象萬千》,《氣象與生活》,《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等約20餘部(含主編),科普文章數百篇。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990和2007年兩次被中國科普作家協會評為“中國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1996年被國家科委,中國科協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近十餘年來,致力於氣象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之間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問世。
圖書目錄
中國傳統文化從形成外因看,實質是“寒暑文化”(代序)
第一章氣壓與季風
一、中國冬夏季節氣壓場的分布和形勢
二、中國季風氣候及其成因
三、季風氣候對中國的主要影響
第二章中國的氣溫
一、中國(最冷)1月平均氣溫分布
二、中國冬季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國家
三、中國冬季中最冷的地方——“北極村”漠河
四、中國(最熱)7月平均氣溫分布
五、中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新疆吐魯番盆地(火爐高溫)
六、中國夏季最悶熱的地方——長江中下游地區(蒸籠高溫)
七、“冬冷夏熱春秋急”——中國平均氣溫年較差分布
八、“早穿皮襖午穿紗”——中國平均氣溫日較差分布
第三章中國的四季
一、四季如何劃分
二、四季哪天開始
三、中國四季短長
四、中國四季更替世界最鮮明
第四章地形對中國氣溫的主要影響
一、“高處不勝寒”——海拔高度對氣溫的影響
二、四川盆地孤立無霜區——地形影響氣溫的世界奇蹟
三、四川盆地“沒有海洋的海洋性氣候”——地形對氣溫年、日較差的影響
第五章中國的降水
一、從“雅州天漏”說起——中國年平均雨量分布
二、中國年雨日、年雨時分布
三、中國的暴雨
四、中國的降雪和積雪
第六章中國的雨季和旱季
一、華北春旱和江南春雨
二、黃梅時節家家雨——江淮梅雨
三、夏雨與伏旱
四、秋高氣爽與秋雨綿綿
五、中國冬季中最鮮明的晴雨對比區——川西、雲南VS四川盆地、貴州
六、“風調”才能“雨順”
七、中國豐富多彩的雨旱季節類型
第七章地形對中國降水的影響
一、沙漠地區有森林——海拔高度對降水的影響
二、森林緯度帶上的沙漠——坡向對降水的影響
三、金沙江河谷的“西南乾旱中心”——多重山脈背風坡減雨效應疊加造成的中國氣候奇蹟
……
第八章中國的風速、濕度和蒸發
第九章中國的雲量和日照
第十章 中國的霧、雷、雹、霜、凇和沙塵暴
第十一章中國氣候區劃
第十二章寒寒熱熱度春秧
第十三章中國氣候對我國衣、食、住、行、民間體育競技等文化的影響
第十四章 中國氣候與二十四節氣文化
第十五章中國氣候與中國園林文化
第十六章 中國氣候與中國古詩詞文化
第十七章 中國氣候與中醫、中醫養生文化——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之六
後 記
第一章氣壓與季風
一、中國冬夏季節氣壓場的分布和形勢
二、中國季風氣候及其成因
三、季風氣候對中國的主要影響
第二章中國的氣溫
一、中國(最冷)1月平均氣溫分布
二、中國冬季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國家
三、中國冬季中最冷的地方——“北極村”漠河
四、中國(最熱)7月平均氣溫分布
五、中國夏季氣溫最高的地方——新疆吐魯番盆地(火爐高溫)
六、中國夏季最悶熱的地方——長江中下游地區(蒸籠高溫)
七、“冬冷夏熱春秋急”——中國平均氣溫年較差分布
八、“早穿皮襖午穿紗”——中國平均氣溫日較差分布
第三章中國的四季
一、四季如何劃分
二、四季哪天開始
三、中國四季短長
四、中國四季更替世界最鮮明
第四章地形對中國氣溫的主要影響
一、“高處不勝寒”——海拔高度對氣溫的影響
二、四川盆地孤立無霜區——地形影響氣溫的世界奇蹟
三、四川盆地“沒有海洋的海洋性氣候”——地形對氣溫年、日較差的影響
第五章中國的降水
一、從“雅州天漏”說起——中國年平均雨量分布
二、中國年雨日、年雨時分布
三、中國的暴雨
四、中國的降雪和積雪
第六章中國的雨季和旱季
一、華北春旱和江南春雨
二、黃梅時節家家雨——江淮梅雨
三、夏雨與伏旱
四、秋高氣爽與秋雨綿綿
五、中國冬季中最鮮明的晴雨對比區——川西、雲南VS四川盆地、貴州
六、“風調”才能“雨順”
七、中國豐富多彩的雨旱季節類型
第七章地形對中國降水的影響
一、沙漠地區有森林——海拔高度對降水的影響
二、森林緯度帶上的沙漠——坡向對降水的影響
三、金沙江河谷的“西南乾旱中心”——多重山脈背風坡減雨效應疊加造成的中國氣候奇蹟
……
第八章中國的風速、濕度和蒸發
第九章中國的雲量和日照
第十章 中國的霧、雷、雹、霜、凇和沙塵暴
第十一章中國氣候區劃
第十二章寒寒熱熱度春秧
第十三章中國氣候對我國衣、食、住、行、民間體育競技等文化的影響
第十四章 中國氣候與二十四節氣文化
第十五章中國氣候與中國園林文化
第十六章 中國氣候與中國古詩詞文化
第十七章 中國氣候與中醫、中醫養生文化——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文化之六
後 記
序言
我1959年南京大學氣象系氣候專業畢業,國家統一分配到中央氣象局工作。我一輩子從事科學研究(其中僅1991年~1994年任《中國氣象報》總編輯),主要從事中國氣候方面研究。在我迄今53年研究過程中,對中國氣候的認識共有3次飛躍,使我對中國氣候的研究,突破了氣象學和自然科學的範疇,進入到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領域,第一次提出了“中國氣候深刻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從形成外因看,實質上是一種寒暑文化”,提出了“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自然科學(也)有責”,提出了“母親氣候”(類似“母親河黃河”)等新觀點。當然,它們還有待讀者的批評和時間的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