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村炎帝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老頂山鎮關村,占地面積1445.22平方米,是元、清至民國時期的建築遺存。
關村炎帝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石記載,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曾進行了維修,歷時三年。關村炎帝廟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現存大殿主體結構為元代建築,東耳殿為明代建築,東耳殿、香亭(獻殿)則為清代建築,其餘建築均為近現代。該廟由南至北有香亭、正殿,東西有廂房、耳殿。正殿栱眼有壁畫6幅(時代不詳);前槽兩內柱彩繪龍雲圖,圖案仍可辨;東西山牆滿繪人物壁畫。關村炎帝廟正殿既有晉東南地區元代建築的特徵,又有其獨特性,其東西山牆的壁畫、木構件上的彩畫及屋頂明代琉璃等,均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2013年5月,關村炎帝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村炎帝廟
- 地理位置:山西省長治市老頂山鎮關村
- 所處時代:元、清至民國
- 占地面積:約 1445.22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0844-3-142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主要建築,文物遺存,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地理位置,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關村炎帝廟始建年代不詳,據廟內碑石記載,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曾進行了維修,歷時三年。
1950年,關村炎帝廟作為生產大隊辦公用房,之後曾做學校、倉庫等使用。
1979年,村民集資修繕並恢復關村炎帝廟祭祀功能。
2016年,對關村炎帝廟進行了修繕。
建築格局
關村炎帝廟坐北朝南,現存一進院落。南北長47.76米,東西寬30.26米,占地面積1445.22平方米。現存大殿主體結構為元代建築,東耳殿為明代建築,東耳殿、香亭則為清代建築,其餘建築均為近現代。該廟由南至北有香亭、正殿,東西有廂房、耳殿。
主要建築
正殿
關村炎帝廟正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單檐懸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飾。檐柱12根,兩角柱方形石質混棱造,兩平柱為後人更換,內柱4根,前槽方形,後槽圓形。前檐柱頭斗栱為四鋪作單下昂,昂做琴面式,螞蚱頭。補間鋪作逐間施一朵,形制同柱頭鋪作,里轉挑斡。梁架為殿內廳堂做法,六架椽屋前乳栿對後搭牽用四柱。三椽栿上兩端蜀柱承平梁,平樑上施蜀柱、叉手,叉手與丁華抹頦栱相交承托脊槫。各槫下襻間均為實拍捧節令栱。
獻殿
關村炎帝廟獻殿磚砌台基,面闊三間,進深一間,卷棚頂。斗栱三踩單昂,明間與次間各施平身科一朵。梁架結構採用勾連搭的手法,四椽栿通搭獻殿前後檐並插入正殿檐柱內,獻殿後檐與正殿前檐對接,中有水槽,兩側有龍首形水口。
東、西耳殿
關村炎帝廟東、西耳殿面寬三間,懸山頂,筒板瓦屋面。前檐柱頭用三踩斗栱,平身科逐間施一攢,形制同柱頭科。
文物遺存
壁畫
正殿栱眼有壁畫6幅(時代不詳),皆為瀝粉貼金做法,金色盤龍,形態各異。前槽兩內柱彩繪龍雲圖,雖色澤減退,但圖案仍可辨。東西山牆滿繪人物壁畫,疑為炎帝傳說事跡。在長治遺存的諸多炎帝廟中大幅炎帝故事圖較少見。
彩畫
正殿外檐斗拱彩畫保存尚好。
脊飾
正殿正脊大吻皆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燒造(題記在近年維修時遺失),正面行龍牡丹,背面鳳凰牡丹。
歷史文化
相關人物
炎帝是中華民族始祖之一,相傳炎帝神農氏在上黨地區嘗百草、制耒耜、教民耕種,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從遊牧到定居,由漁獵到農耕的重大轉折,在長治市郊區的百穀山和壺關、長治縣、長子、潞城、黎城等地留下了眾多活動的遺蹟。後人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修建了炎帝祠、神農廟來祭祀炎帝,郊區老頂山鎮關村的炎帝廟就是其中之一。
文物價值
關村炎帝廟正殿既有晉東南地區元代建築的特徵,又有其獨特性,其東西山牆的壁畫、木構件上的彩畫及屋頂明代琉璃等,均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保護措施
2013年5月,關村炎帝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關村炎帝廟位於山西省長治市老頂山鎮關村。
關村
交通信息
步行:自山西省長治市老頂山鎮人民政府步行前往關村炎帝廟,路程約940米,用時約14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