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向應(1902~1946) 原名關治祥,曾用名關致祥、鄭勤、李仕真,化名仲冰、小關、西一。滿族。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大關家屯人。中共黨員。曾先後任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書記、中央長江局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紅二方面軍政委、八路軍一二O師政委等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向應
- 別名::關致祥
- 籍貫::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大關家屯
- 民族::滿族
- 國籍::中國
- 出生年月::1902年
- 去世年月::1946年
- 政黨::中國共產黨
人物介紹,人物履歷,
人物介紹
關向應(1902~1946) 原名關治祥,曾用名關致祥、鄭勤、李仕真,化名仲冰、小關、西一。滿族。遼寧省大連市金州區大關家屯人。中共黨員。曾先後任中共第六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書記、中央長江局書記、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紅二方面軍政委、八路軍一二O師政委等職。
人物履歷
1922年3月,關向應從大連伏見台公學堂附設商業科畢業,被分配到日華興業株式會社(日營)當職員,因與日本人發生衝突辭職回家。同年夏,經朋友介紹到《泰東日報》庶務部當職員。1923年,有朋友在鐵嶺辦報,他被介紹到《鐵嶺公報》學印刷。1924年2月,黨中央派共產黨員李震瀛到大連從事革命活動。李經常與關交談,並把革命書刊《新青年》《嚮導》《蘇維埃勞工政策》《列寧論新經濟政策》等給關向應閱讀。同年4月,由李震瀛介紹關向應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並被選舉為小組組長。從此,關向應積極投身革命活動,幫助李震瀛辦《民國日報》,整頓沙河口工場華人工學會並組織印刷界職工成立了大連印刷職工聯合會,還陪同李震瀛深入到工學會的夜校宣傳革命道理等,他工作積極努力,深得李震瀛的賞識。1924年5月中旬,關向應隨李震瀛到中央所在地上海,邊在上海大學讀書,邊在閘北市民協會即國民黨第一區黨部從事秘密工作。同年12月,黨組織派關向應到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學習。1925年1月,關向應在莫斯科學習期間,經陳喬年、余世頌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五卅”運動爆發後,他主動要求回國,投身於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中去。同年6月,在上海滬東區從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工作。8月,被派往濟南,任中共濟南地方執行委員會委員、共青團濟南地方委員會負責人。同年11月調青島後,任共青團地委書記。 1926年初調回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到武漢參加了保衛武漢的鬥爭,下半年被派往河南,任中共河南省委書記。1928年初,關向應被調到上海,任共青團中央局組織部長。6月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後補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回國後,任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書記。
1930年3月,關向應出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同年冬,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不久調到上海工作,被捕入獄。在獄中他經受敵人酷刑折磨,1931年夏經組織營救出獄,被派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工作。1932年1月擔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西分局主席、紅三軍政治委員職務。他與賀龍一道,抵制“左”傾錯誤的干擾,為開闢黔東革命根據地作了許多工作。1934年7月,關向應當選為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委員。同年10月,紅三軍與紅六軍團會師,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19日,紅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的指揮下,從桑植縣劉家坪出發,開始了突圍長征。1936年7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二、六軍團合併為紅二方面軍,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他同朱德、任弼時、劉伯承、賀龍一道與張國燾分裂紅軍的陰謀進行了不懈鬥爭,終於取得了二、四方面軍長征的勝利。三大主力會師之後不久,中央任命關向應為紅二方面軍政委。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8月,關向應任八路軍一二O師政訓處主任,後改為政委。9月間,同賀龍一道率軍東渡黃河,在晉西北開展抗日鬥爭。隨後又挺進冀中,同彭真、聶榮臻一起創建了冀中敵後抗日根據地。 1940年2月,關向應與賀龍率部回師晉綏,平息了頑軍叛亂,挽救了晉西北的危局,成為晉綏抗日根據地創始人之一。
關向應由於長期征戰南北,奔波沙場,積勞成疾,不得不於1941年秋回延安治療休養。在長達5年多的時間裡,他以驚人的毅力同疾病進行了頑強的鬥爭,終因醫治無效,於1946年7月21日不幸與世長辭。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在悲痛中為關向應寫的輓詞是:“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向應同志不死”。
1930年3月,關向應出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書記,主持中央軍委工作。同年冬,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不久調到上海工作,被捕入獄。在獄中他經受敵人酷刑折磨,1931年夏經組織營救出獄,被派到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工作。1932年1月擔任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西分局主席、紅三軍政治委員職務。他與賀龍一道,抵制“左”傾錯誤的干擾,為開闢黔東革命根據地作了許多工作。1934年7月,關向應當選為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委員。同年10月,紅三軍與紅六軍團會師,創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5年11月19日,紅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的指揮下,從桑植縣劉家坪出發,開始了突圍長征。1936年7月,與紅四方面軍會師後,二、六軍團合併為紅二方面軍,關向應任副政治委員。他同朱德、任弼時、劉伯承、賀龍一道與張國燾分裂紅軍的陰謀進行了不懈鬥爭,終於取得了二、四方面軍長征的勝利。三大主力會師之後不久,中央任命關向應為紅二方面軍政委。抗日戰爭爆發後,1937年8月,關向應任八路軍一二O師政訓處主任,後改為政委。9月間,同賀龍一道率軍東渡黃河,在晉西北開展抗日鬥爭。隨後又挺進冀中,同彭真、聶榮臻一起創建了冀中敵後抗日根據地。 1940年2月,關向應與賀龍率部回師晉綏,平息了頑軍叛亂,挽救了晉西北的危局,成為晉綏抗日根據地創始人之一。
關向應由於長期征戰南北,奔波沙場,積勞成疾,不得不於1941年秋回延安治療休養。在長達5年多的時間裡,他以驚人的毅力同疾病進行了頑強的鬥爭,終因醫治無效,於1946年7月21日不幸與世長辭。黨中央主席毛澤東在悲痛中為關向應寫的輓詞是:“忠心耿耿,為黨為國,向應同志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