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英明

閻英明

1952年生於河南省鎮平縣。1986年開始從事文學創作,先後在《奔流》、《河北文學》、《廣西文學》、《小說界》、《莽原》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近200萬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閻英明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河南省鎮平縣
  • 出生日期:1952年
  • 代表作品:《奔流》、《河北文學》等
個人簡介,獲得榮譽,人生履歷,創作特點,

個人簡介

其中短篇小說《尋找原始》曾榮獲第二屆路遙青年文學獎二等獎;曾出版中篇小說集《恩愛追殺》、《漂亮世界》、《涅陽筆記》、散文集《涅陽賦》;曾與他人合作編著大型文化典籍一部,與他人合作編著文化論叢一部。《小城荒原》是其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 小說揭示了由古老田園文明轉向城市文明所經歷的痛苦思索和奮爭,塑造了幾十個性格迥異的人物,場面波瀾壯闊,故事引人入勝。
閻英明的小說創作可分為歷史題材和現代題材兩類。歷史題材以《恩愛追殺》為代表,當代題材以《漂亮世界》、《涅陽筆記》為代表。他的歷史小說,是“借一個世界的碎末細節”,借這個實在的又遠離我們的真實而又虛構的世界,“對我們生活著的這個世界訴說”。訴說對人類的哲學思考與領悟、審視與關注。

獲得榮譽

閻英明現供職鎮平縣文聯,省作協會員,上世紀8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先後在《奔流》、《河北文學》、《莽原》、《小說界》等報刊發表文學作品100多萬字,其中短篇小說《尋找原始》曾獲第二屆路遙青年文學獎二等獎。先後出版中篇小說集《恩愛追殺》、《漂亮世界》、《涅陽筆記》,散文集《涅陽賦》等。曾與他人合作編著大型文化典籍及文化論叢各一部。《染色風》是其創作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說揭示了由古老田園文明轉向城市文明所經歷的痛苦思索和奮爭,塑造了幾十個性格迥異的人物,場面波瀾壯闊,故事引人入勝。
先後出版小說集三部,散文集一部,與他人合作編著大型文化典籍一部。其短篇小說《尋找原始》在某刊發表後,榮獲第二屆“路遙青年文學獎”二等獎;散文《我想去香港》,在某報發表後,榮獲國務院組辦的全國“百年蒼桑話回歸”徵文獎;報告文學《寫給歷史的T V畫面》,在某刊發後,榮獲河南省“藍天·.緣地·太陽”二等獎(全省僅頒兩名獲獎者, 一名一等獎,一名二等獎); 新故事《餐桌上的奇緣》,在某刊發表後,榮獲河南省政府1984—1994十年民間文學優秀成果獎;與他人合作的《鎮平楚長城修建的文化背景》,在某刊發表後,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文化理論一等獎;1992年被授予“中華青年作家先進工作者”稱號;1993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南陽市第二屆作家協會理事,鎮平縣第三、第四、第五屆科技拔尖人才、鎮平縣第二屆“跨世紀科技帶頭人”;南陽市第一屆人大代表、政協南陽市第二屆政協委員、政協鎮平縣第八屆、第九屆常務委員。

人生履歷

閻英明出生於曲屯鎮的時河村,童年和少年時代多受磨難。長身體時,他遇上了浮誇風和三年自然災害,正要讀書上進時,遇上了“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後來,因他父親在舊社會經過商,家庭出身偏差,招工、升學、提乾均與他無緣,僅國中讀完,就回到“廣闊天地”, “練紅心”去了。
閻英明自幼喜愛文學,能寫一手不錯的文章,先後被學校請去當教師,被某家企業請去當了工人;1987年他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並始發表作品,1991年被聘為國家幹部就職於縣文化館,1995年調入縣廣播電視局,1997年被調入縣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複雜的經歷,較廣泛的社會實踐,逐步增強了他的社會責任感,逐步增強了他的文化使命感;他試圖要為社會為人類解讀一些命題,試圖要以他的藝術手段調動人們的生存積極性、感染人們的生命興趣。他一直是業餘作者,他所有的文學行為和文化行為,都是工作之餘進行的,當然大多在夜間。在文化館工作時,他住在樓梯間,且是大門旁的樓梯間,人們不停的登樓梯聲和喧鬧聲常從頭頂滾過,夜晚的大鐵門的關關閉閉聲時常響得震耳;他的隔窗是家小日雜店,店主人夜夜要看連續好幾集的電視連續劇,或吃了酒要彈電子琴,高興起來沒完沒了。為了逃避這些干擾,他不得不晚飯後就睡覺,凌晨一點起身創作;為排除初醒的頭腦昏沉,不得不喝口酒振振精神。沿習下去,他就染上了寫作喝酒的陋習,寫一時就要喝一口,寫到啥時候,就喝到啥時候,有時甚至到天亮。後來,他病了,經檢查,醫生告訴他,凌晨三時左右,正是肝排毒期,如你喝酒,是遭抑壓的。但這時已晚了,這種病只能限止,不能根除。他的工作,大多都與筆桿子有染,大多都是要寫公文的,經驗總結、領導報告、先進事跡、年初怎么怎么、年終怎么怎么……除了寫本單位的,有時候還應邀為其它單位和上級機關寫,有時候還應請為社會上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相識的或不相識的寫。大到五七千字的典型材料、理論文章,小到演講稿、訴狀等等。他這人老實,一般情況下,是找不到推辭理由的。除了公事和友情事外,他才能擠空實施他的創作計畫。上班寫公文,下班到家寫他的文學作品。因為公文和文學,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因此,他回到家是必須馬上調正思路的,為了能夠迅逮進入創作情緒,他不得不喝口,抽支;為了使自己的故事動人,語言精彩,對得住讀者,創作途中,隔一陣就還要喝口酒。他明知這樣有害於自己的身體,但他還要這么做。事實上,他以折磨自己,兌換出了讀者們的感動的。他童年餓肚子身體遭損,成年後務筆墨身體遭挫,至如今仍然乾瘦著身子,但他認為他的生命血旺盛,是不足憐惜的。

創作特點

閻英明的文學作品大體上分大類:歷史的和當代的。而當代又是未來的歷史,可以概言,他的文學責任心傾注著對歷史的關懷。他不希望人們忘記過去,又希望後人能夠了解當代。當然,他是位地域性很強的作家,他對於他生長生活的地域的歷史、文化縈縈掛心。他喜歡查閱歷史資料,喜歡造訪歷史遺蹟;他收藏了歷史的片斷,又藝術的再現了歷史的片斷。他的散文集《涅陽賦》內的《品嘗歲月》和《昨日突圍》兩個部分,都是寫歷史的,其它部分雖然擺出文化思考的架勢,但都滲透著大量的古代歷史和近代歷史的信息。他的小說集《恩愛追殺》,純屬於寫歷史的,他以故事的傳奇、複雜、悲壯,敘說了一些歷史事件。這些歷史,是宛西的歷史,確切說,都具有鎮平歷史的影子。形象的說,他的散文和小說,都是為鎮平的歷史出據了一份份的證言。
閻英明對於鎮平兩漢時期和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甚至四十年代的經濟文化繁榮比較欣賞,對於歷史上的鎮平絲綢、黃酒、林麻油、廣洋大棗和鎮平玉雕多有傾心,寫出了諸如《醉天下》、 《石佛寺文化抄寫》、 《與商有染》、 《肩上重擔》等,以揚鎮平對於歷史的功力和善待。閻英明對於五千年鎮平文明史中,最不能容忍的是1945年3月23日到1945年8月19日這146天。這146天,是日本人占領鎮平並在鎮平耀武揚威燒殺搶掠的146天。閻英明能容忍金元入主中原,能容忍滿清一統中原,他甚至在許多文章中威激過金元、滿清對中原文化的貢獻,但對於日本人的入侵,對於這五千年中的146天耿耿於懷。 他為此寫出了《146證言》,寫出了《逃離黃昏》, 寫出了《無意征殺》等,他要警示歷史,他要把這146天的恥辱收存起來,留作後世人銘記。
閻英明寫當代的作品,一種是寫改革開放前,一種是寫改革開放以後。寫改革開放前的《窮人好年光》是反映打土豪分田地, 《天堂日子》、 《人間煙火》講的是大躍進年代的事, 《紅世界》、 《火辣辣的韻律》、 《俏風景》、 《二度流行色》、 《豪邁的人際關係》、 《百年大計》、 《好戲演十年》等描繪的是十年“文革”的風景;寫改革開放以後的作品除長篇小說外,其餘收錄在《漂亮世界》和《涅陽筆記》兩本書中,如中篇小說《鄉鎮行動》、 《浪漫村道》、《不可入侵》、 《狗市》、 《給城市擦淚》、 《風動荒原》等,總計八十多萬字,寫出了宛西農民在改革大潮到來後的徘徊、覺醒、奮爭,寫他們由農村進入城市後的辛酸和進取。首屆魯迅文學一等獎獲得者周同賓先生評說道: “農民進城是一次質的變化,走進城市的農民,是農民中的優秀分子,閻英明讓這部分人走入文學,將有一定的典型價值、社會價值、美學價值。”這兩個時期的作品,既屬於當代的,又屬後代的、歷史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