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雙色6號是福建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選育的玉米品種,株型半緊湊,株高204厘米,穗位高54厘米,果穗長筒形,穗長19.8厘米,已通過東南、西南兩個類型區的國家審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雙色6號
- 持有人:福建省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
特徵特性,產量表現,栽培技術要點,適宜種植區域,品種來源,審定情況,
特徵特性
南方(東南)鮮食甜玉米組出苗至鮮穗採收期69.3天,2018年比對照粵甜27號早熟8.2天,2019年比對照粵甜16號早熟1.9天。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葉緣綠色,花葯黃色,穎殼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04厘米,穗位高54厘米,果穗長筒形,穗長19.8厘米,穗行數16-18行,穗粗5厘米,穗軸白色,籽粒黃白色、甜質,百粒重37.8克。接種鑑定,抗絲黑穗病,中抗莖腐病,感大斑病、小斑病、瘤黑粉病、南方鏽病,高感紋枯病。皮渣率10.9%,還原糖含量12.5%,水溶性總含糖量29.75%,品嘗鑑定89.1分。
產量表現
2018-2019年參加南方(東南)鮮食甜玉米組聯合體區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905.9千克,2018年比對照粵甜27號增產8.2%,2019年比對照粵甜16號增產6.9%。
栽培技術要點
5厘米地溫穩定在12℃時即可播種,春播一般在3月中下旬。與其它玉米採取空間或時間隔離,防止串粉。每畝適宜密度3500株左右。重施基肥和攻穗肥,早施苗肥、多施壯稈肥。整地時重施基肥,每畝用有機肥1000千克,複合肥25千克,翻耕於畦中;追肥分3次施用,在5葉期、拔節期每畝分別追施複合肥8千克、10千克,大喇叭口期每畝追施20千克複合肥,攻穗肥並結合中耕培土。綜合防治病蟲害,播種期重點防治螻蛄、蠐螬和地老虎等地下害蟲;5葉期後防治玉米螟和草地貪夜蛾。適時採收。風險提示肥水管理不及時易導致禿尖。注意及時防治紋枯病等病蟲害。
適宜種植區域
該品種符合國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東南鮮食玉米類型區的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上海市、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春播種植。
品種來源
閩甜系T146×閩甜系AS67
審定情況
福建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自主選育的“閩雙色6號”,已通過東南、西南兩個類型區的國家審定,成為福建省首個“雙國審”鮮食甜玉米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