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贛“萬里茶道”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研究

閩贛“萬里茶道”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研究

《閩贛“萬里茶道”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研究》是依託南昌大學,由李久君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贛“萬里茶道”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久君
  • 依託單位:南昌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在全球範圍內,研究和保護鄉土建築遺產對於保持文化多樣性及地域本土化意義重大,其保護對象包括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祠堂、衙署、廟宇、禮儀建築、街巷等。本課題選取閩贛“萬里茶道”上的鄉土建築遺產為研究對象,以朱啟鈐先生所言“科學之眼光”、“系統之研究”、“儒匠之溝通”和“資料之徵集”四大精神作指引,將營造技藝分解為匠意和匠技兩部分,通過文獻研讀、田野工作及工匠訪談等方法收集大量一手資料,在此基礎上分類辨析側樣式樣原型與轉化方式,總結提煉並作時空傳變解讀,使該課題向更系統、更深入的比較研究推進。本課題的研究對傳統建築遺產保護理論的完善、瀕危營造技藝的搶救和鄉土建築遺產的保護與再生都極為迫切,意義深遠,責任重大。

結題摘要

閩贛“萬里茶道”沿線地域的鄉土建築遺產,與《魯般營造正式》所載內容緊密相關,蘊藏古制,極其珍貴。而隨時間消逝,鄉土建築多有傾頹,究其實質,則為大木營造技藝在各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下出現“薪火不傳”效應,如不作搶救性瀕危大木營造技藝研究,必然導致更多珍貴文化遺存的消失,故本選題具有顯著的理論價值和套用價值。本項目主要關注了“閩贛‘萬里茶道’鄉土建築營造技藝構架與解析體系”、“閩贛鄉土建築營造技藝與北方官式建築及《魯般營造正式》等建築典籍的關聯”、“閩贛‘萬里茶道’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的地域比較研究”等關鍵問題,並在以下三個方面取得重要的進展和成果:第一是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的體系性方面——我國歷經千年的古代移民大潮,形成了今日所見的由北至南、由東向西的移民路線,其中攜帶了重要的文化和技術傳播印痕,如閩越文化與漢文化的碰撞融合,在遺存至今的贛東閩北鄉土建築中仍激發出或暗或明的同異性。項目從巨觀層面對該地域鄉土建築營造技藝作方法論上的剖析,通過大量的田野調查,在田野工作中廣泛收集“建築史實”—鄉土建築測繪資料、建築細部節點照片與大木工匠匠作語彙等,結合文獻資料作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的地域性分析,探討了該地域插梁架、穿斗架鄉土建築側樣、地盤的原型與衍化型及地域傳變問題,並深入解析其與《魯般營造正式》、《營造法式》等建築典籍的關聯,從歷史學與地理學的視角審視其時空演變軌跡,在某些具體的建築古制及建築語彙辨析與傳變研究中取得了較高質量的成果。第二是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的關聯性方面——課題組成員在田野調研工作中,除進行鄉土建築採風、測繪與工匠訪談外,還對該地域鄉土建築相關的地域特徵、空間表達、審美文化、營造工序與傳統建築教育等也予以關注,為該地域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研究提供相關的科學依據與學理支撐。第三是鄉土建築營造技藝的傳承性方面——觀今宜鑑古,研究過往是為了承續未來,且“乘之愈往,識之愈真。如將不盡,與古為新。”通過對贛閩地域古村落的解讀與研究,明晰其存在的問題,並據此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最終達到“與古為新”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