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南早中生代盆地沉積充填與構造背景研究

閩西南早中生代盆地沉積充填與構造背景研究

《閩西南早中生代盆地沉積充填與構造背景研究》是依託吉林大學,由許中傑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西南早中生代盆地沉積充填與構造背景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許中傑
  • 依託單位:吉林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閩西南晚三疊世—中侏羅世盆地與“粵東海盆”具有密切的成因聯繫。本項目以閩西南地區上三疊統—中侏羅統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盆地充填特徵分析,確定盆地地層-沉積體系演化與海平面變化規律,為構造背景分析提供地層與沉積證據;通過與下侏羅統伴生的火山岩的岩石學及地球化學研究和測年,確定研究地層的年代框架、岩漿活動和盆地動力學背景;通過岩礦和地球化學的綜合研究,分析物源區類型與分布,將物源-沉積體系與火山岩聯繫在一起;在區域構造演化的框架內,分析和確立閩西南晚三疊世—中侏羅世盆地的構造背景。該項目研究在重塑閩西南晚三疊世—中侏羅世盆地動力演化階段,確定原型盆地上具有重要意義。區域大地構造成盆機制是連線陸區(閩西南-粵東地區)與海區(南海東北部陸架-陸坡區)的紐帶,其間的地層和沉積對比,對南海東北部陸架-陸坡區上三疊統—中侏羅統深水油氣勘探具有重要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目通過對閩西南上三疊統—中侏羅統沉積岩和火山岩的岩石學、岩相學、地球化學、鋯石U-Pb年代學等研究,揭示了盆地沉積充填與物緣區特徵,確定了火山岩年齡、成因與構造環境,探討了盆地的構造背景。研究結果表明:晚三疊世—中侏羅世閩西南經歷了一次海侵-海退旋迴,最大海侵發生在早侏羅世。晚三疊世文賓山組和早侏羅世梨山組碎屑鋯石年齡組成以古元古代和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為主。古元古代物源主要來自武夷地塊,閩西北-浙西南地區也提供了部分物源;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物源,文賓山組來自華南北部印支早期和華南東部沿海、華南北部印支期的岩漿活動帶。梨山組來自華南北部、東南沿海印支早期和華南東部沿海、華南北部、華南內陸印支期的岩漿活動帶。中侏羅世漳平組碎屑鋯石組成以古元古代和早中生代為主。古元古代物源主要來自武夷地塊,武夷地塊從晚三疊世到中侏羅世一直為閩西南地區提供物源;早中生代物源來自華南內陸、華南北部/東北部南嶺東段出露的雙峰式火山岩類。通過研究區與華南地區晚古生代—早中生代主要盆地碎屑鋯石峰值對比發現,同一時期不同盆地碎屑鋯石組成存在異同,可以指示沉積盆地性質的差異。閩西南永定藩坑組雙峰式火山岩形成於早侏羅世火山噴發(189±6Ma—195±2Ma和184±2Ma)。其中,基性岩漿源可能為較深的軟流圈地幔,同時存在部分來自岩石圈地幔的組分;酸性岩漿為殼幔混熔型,雙峰式火山岩形成於板內構造背景。閩西南晚三疊世南靖文賓山組沉積物沉積於被動大陸邊緣特性,同時具有大陸島弧(由安第斯大陸邊緣弧轉變而來)特性的弧後伸展盆地。早侏羅世漳平梨山組沉積物沉積於既有大陸島弧特性,同時具有被動邊緣(克拉通內部高地)特性的弧後擠壓盆地。中侏羅世漳平漳平組沉積物沉積於靠近大陸島弧的活動大陸邊緣特性,同時具有被動邊緣(克拉通內部高地)特性的弧後擠壓盆地。閩西南晚三疊世—中侏羅世發生了由弧後伸展盆地向弧後擠壓盆地的轉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