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西南城市群又稱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它以閩南地區經濟龍頭廈門為中心,擴大同屬閩南城市圈的泉州和漳州,延伸到閩西的龍巖;語言以閩南語和客家話為主。閩西南四市是全國對外開放時間最早、開放程度最高、開放層次最多的地區之一,也是福建省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西南城市群
- 別稱:閩西南經濟協作區
- 語言:閩南語和客家
- 特點:開放時間最早、開放程度最高
簡介,背景,交通同網,產業同布,市場同體,旅遊同線,環境同治,
簡介
交通同網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著力打造“兩小時經濟圈”,一個順暢高速的交通網路,把四個地級市串起來。
產業同布
沿海市不斷將產業鏈、供應鏈平台向山區市延伸,山區市調優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協作配套能力。
市場同體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儼然已成一個大市場,以促進商品大流通為合作目標的共同市場建設得到穩步推進。
旅遊同線
發展以無障礙旅遊為方向的合作,已初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區域聯動的旅遊發展大格局。
環境同治
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充分調動五市社會力量和科技力量共同參與,共同營造閩西南一片藍天,一江碧水。
背景
贛龍鐵路建成通車,大大減輕了浙贛線、鷹廈線的運輸壓力,龍巖、廈門至江西南昌的鐵路運輸時間大大縮短。 新華社發 當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勢不可擋時,一個城市再也無法孤立前行。
當前的經濟競爭不僅是單個城市之間的競爭,更重要的是城市群之間的競爭。放眼中國版圖,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已如同巨大的增長極,集聚效應日漸凸顯,東南沿海經濟區城市群、都市鏈也是風起雲湧。
1994年,廈門、泉州、漳州、龍巖四市在廈門召開第一屆黨政領導聯席會議,“閩西南經濟協作區”的概念“破殼而出”。改各自博弈為攜手共贏,10餘年來,四城市以打造城市群為目標,“融城”腳步加快,全領域地、積極地開展了雙邊、多邊、多層次、多形式的區域合作。
“海峽西岸”發展戰略從區域戰略上升為全國戰略,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則是海西建設的重要力量、新的經濟成長極。海西建設需要發揮廈門經濟特區先行先試的龍頭和示範作用,需要發揮泉州創業型城市經濟快速發展的支撐和帶動作用,加強產業分工協作和市場融合,推動與珠江三角洲的對接;需要發揮漳州、龍巖縱深推進的前鋒作用。
高層的共識,推動高層的共作。五市高層領導通過參加黨政領導聯席會議、組織黨政代表團互訪、互相考察學習等多種途徑,積極研討區域社會經濟發展戰略,為漳廈龍泉區域合作的緊密型實質性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2006年,省委常委、廈門市委書記何立峰數次率廈門黨政代表團赴龍巖,就山海協作的重大事項進行磋商。
如今,毫無疑問,閩西南經濟協作區“抱團”優勢已盡顯,包括閩西南經濟協作區在內的四個協作區,在海西建設中更好地發揮應有作用,做出應有貢獻,成為我國東部經濟極的共振板塊,更好地與海峽東岸對接。
交通同網
著力打造兩小時經濟圈
交通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加速器。下好交通這步棋,等於為區域間的合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長三角經濟區全力打造“3小時經濟圈”,珠三角經濟區將“1小時經濟圈”作為發展方向,閩西南四市則著力打造“兩小時經濟圈”,一個整體化、清晰的、順暢高速的交通網路,把四個城市串起來,區域內人員、貨物等要素的流動時間縮短至兩小時左右,四市之間互相“串門”,“同城效應”凸顯。
在近日閩西南區域辦舉行的新聞協調會上,閩西南四市區域辦常務副主任許青松介紹說,多年來,閩西南四市黨政領導歷次聯席會議均把交通協作列為重要議題,不遺餘力地加以推進,如今閩西南四市交通網大框架已確立。
鐵路方面:漳泉肖鐵路、梅坎鐵路、贛龍鐵路相繼建成通車。2006年底龍廈鐵路同時在廈門、漳州、龍巖三地動工;廈深鐵路國家發改委已批准立項,完成設計競標,力爭今年內動工;
公路方面:主要幹線三效線全線貫通,閩粵贛沿海高速公路、漳龍高速公路,福(州)銀(川)高速公路福建段、永安至漳平公路相繼建成通車。泉三高速、永武高速公路、廈門同安至泉州安溪的安同快速公路全線啟動,連線廈門港的海西高速公路第一通道“廈門港—漳州—長汀—江西界”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廈門到成都高速公路廈門段正在進行預可行性研究;泉廈漳高速公路拓寬工程已上報國家有關部門審批立項;廈門到漳州的第二條高速公路(廈門海滄—漳州天寶高速公路)工程,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已通過福建省內審查,計畫“十一五”期間建成。
另外,在廈漳兩市的推動下,由廈門市、漳州市和招商局集團三方投資、全長12.3公里的廈漳跨海大橋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現已完成,爭取儘快動工。
這一系列交通項目的建設,讓老百姓明顯感受一個變化,五個城市的距離越來越近。
產業同布
閩西南區域產業優勢互補
這兩年,受土地價格、勞動力價格等因素影響,廈門眾多製造企業興起“西進運動”——到龍巖開設工廠;泉州一些企業則把總部遷到了廈門,原因是廈門的物流、交通、金融更具優勢。這一進一出背後的深層涵義,便是閩西南區域產業得到優勢互補。
按照閩西南四市黨政領導第十次聯席會議通過的產業協作工作方案,“十一五”期間,五市將以現有產業為基礎,加強要素的互相流動與整合,沿海市不斷將產業鏈、供應鏈平台向山區市延伸,山區市調優產業結構,提高產業協作配套能力。閩西南四市產業協作的目標,就是引導各具特色和優勢的產業聚集、發展,促進產業區域化協作增規模、上水平、提層次。
以開發臨港產業群為重點的廈門港港口經濟,成為閩西南四市區域產業合作的重頭戲,按照廈門港臨港產業布局規劃,臨港產業合作要打破現有行政地域劃界,做到產業政策異地共享、產業利益合理均沾。據了解,目前漳州龍海市沿九龍江和大廈門港南岸的臨港產業帶已形成,東部海岸線已擺上項目31個,計畫總投資400多億元,其中投資上億元的重特大項目有11個,已建成投產項目有7個,在建20個。八港合一,新廈門港的組建和臨港產業的發展成為區域緊密型合作的成功範例,再用兩個5年,廈門港將有望形成海峽西岸的“維多利亞港灣”的雛形。
市場同體
形成閩西南區域流通消費圈
“分則皆損,合則兩利”——這一句老話,套在城市發展中同樣適用。
四個城市儼然已成一個大市場,以促進商品大流通為合作目標的共同市場建設得到穩步推進:廈門的生豬多來自龍巖;每當周末或節假日,泉州、漳州不少市民駕車來到廈門各大商場“血拚”;包括特房、大洲集團、金賓士、信達、廈成、達嘉等在內的10多家廈門房地產商,活躍在漳州市場上,漳州,成為廈門房地產商往外擴張的首選之地……
記者還了解到,一份閩西南四市商貿合作協定即將在本次聯席會上籤訂,這份協定的簽訂,將實現閩西南區域商貿的共同繁榮,形成良性互動的閩西南區域流通消費圈。
屆時,五市之間將積極疏通農副產品銷售渠道,開闢區域“綠色通道”,共同培育綠色市場;市場異常波動時,五市之間優先緊急調運食品、進行區域內食品調劑,共同構築應急食品保障防線;本地商業零售、餐飲、食品流通企業,將積極優先到本區域其他市開設總部、連鎖分支機構、專賣店、生產基地。
旅遊同線
區域聯動的旅遊發展大格局初步形成
如果一名遊客來到廈門遊玩,那么,導遊會向他建議,到鄰近的泉州、漳州、龍巖去看看吧,這些地方的風景不錯,各有特色。
多年來,閩西南四市通過一系列雙邊、多邊旅遊項目合作,互相考察旅遊線路,聯合開展宣傳促銷活動,聯合拍攝《山海之旅》電視風光片,聯合編印出版《閩南商務旅遊》畫冊,共同推出精品線路,共同拓展旅遊客源市場,精心打造區域旅遊品牌,已初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區域聯動的旅遊發展大格局。
以無障礙旅遊為發展方向的旅遊合作不斷邁出新步伐。2005年廈泉漳三市“無障礙旅遊區”,實現“三無五共享”,即交通無障礙、服務無障礙、投訴無障礙,資源共享、市場共享、基礎設施共享、品牌共享和信息共享,並逐步統一標識、統一對外宣傳推介、統一門票、樹立閩西南風景旅遊的形象。2007年春節期間,閩西南旅遊區域合作聯合體首次與金門攜手,將海峽對岸的知名旅遊目的地融合進來,共同向打造海峽兩岸世界級旅遊目的地的目標邁進。
與此同時,旅遊實業合作也開始起步。廈門旅遊集團加盟龍巖市的首家高星級豪華商務酒店已開始營業;廈門航空港集團公司將與龍巖攜手開拓冠豸山機場旅遊產業,促進旅遊、機場產業共同發展。
環境同治
治理母親河取得重要成果
“喝上乾淨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這是市民們暢想的一幅幸福生活藍圖。近年來,閩西南五市充分調動五市社會力量和科技力量共同參與,真誠合作,共同營造閩西南一片藍天,一江碧水。
同屬九龍江沿線的廈門、龍巖、漳州三市加強溝通與協調,把整治九龍江流域水污染及生態破壞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要項目,扎紮實實地做了大量工作,初步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合力,九龍江流域自然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果。為提高沿江人民的環保意識,廈門、漳州、龍巖三市共同開展了“保護母親河”活動,投入治理資金,加大整治力度,廈漳龍三市至今已累計投入13億元資金用於九龍江流域及周邊海域的綜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