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派盆景技藝

閩派盆景技藝

閩派盆景技藝,福建省廈門市傳統美術,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盆景藝術源於中國秦漢,成熟於唐宋,在中國有蘇派、川派、粵派、微派、揚派、閩派等盆景藝術。閩派盆景在福建尤其是閩南的廈門、漳州一帶有著悠久的歷史。其素材選取、技法、栽培、造型、審美、創新、風格等方面集南北技藝之所長,匯集盆栽技藝於一體,獨樹一幟,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流派,在中國盆景技藝行業中具有較大的影響。

2018年2月14日,“閩派盆景技藝”被列入廈門市思明區第二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9年12月19日,“閩派盆景技藝”被列入廈門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2年1月29日,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申報的閩派盆景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派盆景技藝
  • 批准時間:2022年1月29日
  • 遺產級別:省級
  • 遺產類別:傳統美術
  • 申報地區: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
  • 保護措施:廈門市盆景花卉協會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傳承保護,社會影響,

歷史淵源

盆景藝術源於中國秦漢,成熟於唐宋,南宋傳至日本,近代流播歐美,現代已風靡全球。在中國有蘇派、川派、粵派、微派、揚派、閩派等盆景藝術。閩派盆景技藝是中國盆景技藝的主要流派之一,它始於南宋,鼎盛於明、清,已有千年的歷史。
新中國成立後,古老的盆景藝術獲得新生,各地殘留的盆景枯木逢春,代表性藝人有揚州萬覲堂、蘇州朱子安,廣州孔泰初,廈門耐翁等。
閩派盆景技藝從盆景的素材選取、技法、栽培、造型、審美、創新、風格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探索完善,探討南北技藝之所長,匯集盆栽技藝於一體,獨樹一幟,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閩派盆景藝術,並在中國盆景界占有重要席位,閩派盆景在福建尤其是閩南的廈門、漳州一帶有著悠久的歷史。

文化特徵

閩派盆景技藝造型技法獨特,賦能創新創意,講究尊重自然和植物的生長規律,以“勢、老、大、韻”和 “活、清、神、意”八個方面因材施藝,形成具有濃厚閩南地域特色的風格和流派。作品突出盆景小中見大的藝術特色,樹種以榕樹為主,兼以榆、朴、楓、雀梅、七里香等樹種,造型有立式、伏式、臥式、懸崖式、叢林式等,講究根、乾、冠的統一,形神具備,剛柔相濟,尤其是對榕樹盆景要求三美俱全,即七根美、塊根美和根蔓美。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閩派盆景技藝對於豐富人民民眾的文化藝術生活,促進中華文化的認同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
傳承人物
柯成昆,男,1953年9月生,2020年5月被評為廈門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傳承項目:閩派盆景技藝。
保護措施
廈門市盆景花卉協會為閩派盆景技藝(廈門)項目保護單位。

社會影響

榮譽表彰
閩派盆景多次參加福建盆景大展,並代表福建參加全國盆景大展,參加海峽兩岸盆景大展,獲得金獎眾多。
2009年9月,榕樹——”舞韻“獲得第二屆中國唐風展貳等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