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勝友是極其敏感、睿智的報告文學作家,總是先於一般人聽到時代的足音。他的報告文學不僅題材領先於時代潮流,其思想認識也應和著進步的趨勢。他捕捉著變革浪潮中的風暴與浪花,真實而富於激情地展現出來,成為這個大時代不可或缺的一份記錄。他的散文情深意濃,感人肺腑,展示了他內心世界豐富、細膩的另一面。本書所輯多為獲獎或入選中小學生語文教材教輔篇什,對於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寫作能力可助一臂之力。
基本介紹
- 書名:閩江映象
-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 頁數:259頁
- 開本:16
- 品牌:作家出版社
- 作者:張勝友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0636857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歷史的足音,改革的腳印,作家的良知,人民的心聲。
作者簡介
張勝友,1948年生,福建永定人,中共黨員。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編審,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曾任《光明日報》主任記者、作品版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總編輯;作家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中國作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兼管委會主任,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現為中國作協主席團委員,國際筆會中國中心副會長,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著作權協會副理事長。
1972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出版《破冰之旅》《穿越歷史隧道的中國》《行走的中國》《世紀回聲》等報告文學集16部;撰寫《十年潮》《歷史的抉擇——鄧小平南巡》《讓浦東告訴世界》《風帆起珠江》《閩商》《風從大海來》等電影、電視政論片36部。榮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潮》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冰心散文獎、電視星光獎、最佳紀錄片獎等20多項國家級大獎。多篇作品入選大、中學語文教材及翻譯成多種外文版本。被評為“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及“2010當代中國十大傑出人物”。
1972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出版《破冰之旅》《穿越歷史隧道的中國》《行走的中國》《世紀回聲》等報告文學集16部;撰寫《十年潮》《歷史的抉擇——鄧小平南巡》《讓浦東告訴世界》《風帆起珠江》《閩商》《風從大海來》等電影、電視政論片36部。榮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潮》報告文學徵文一等獎、冰心散文獎、電視星光獎、最佳紀錄片獎等20多項國家級大獎。多篇作品入選大、中學語文教材及翻譯成多種外文版本。被評為“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及“2010當代中國十大傑出人物”。
圖書目錄
序 中國改革的時代影像——論張勝友的報告文學與影視政論片創作
報告文學
飛到聯合國總部的神奇石塊
擎起達摩克利斯劍
命運狂想曲——雷宇與海南“汽車狂潮”
沙漠風暴——海灣戰爭紀實
歷史沉思錄——井岡山紅衛兵大串聯二十周年祭
讓汶川告訴世界——寫在“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際
北川重生
天網恢恢——中國公安“網上大追逃”紀實
散 文
閩西石榴紅
武夷山水情
父 親
記 憶
徜徉巴黎
閩江 映象
價值連城
附錄 位卑未敢忘憂國——張勝友印象記
報告文學
飛到聯合國總部的神奇石塊
擎起達摩克利斯劍
命運狂想曲——雷宇與海南“汽車狂潮”
沙漠風暴——海灣戰爭紀實
歷史沉思錄——井岡山紅衛兵大串聯二十周年祭
讓汶川告訴世界——寫在“512”大地震一周年之際
北川重生
天網恢恢——中國公安“網上大追逃”紀實
散 文
閩西石榴紅
武夷山水情
父 親
記 憶
徜徉巴黎
閩江 映象
價值連城
附錄 位卑未敢忘憂國——張勝友印象記
序言
張勝友,一位以報告文學和影視政論片創作獨樹一幟的作家,一位在文化體制改革領域闖出新路的踐行者,一位享有“改革作家”美譽的時代弄潮兒。
雖在少年時即久聞張勝友的大名,也熟知一些張勝友的報告文學和影視政論片作品,但初識張勝友,是在2010年冬天的深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2010國際年會”在深圳舉辦,張勝友在其中的“新技術·新媒體與文學”分論壇做主旨發言。張勝友侃侃而談其對網路文學的關切與認知,透出了對網路這片新鮮世界的熟稔,讓人絲毫感覺不出他已過花甲之年,讓與會者欽羨不已。
這便是張勝友,緊隨時代腳步,唱和時代節拍,勇立時代潮頭一他的思維始終奔涌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浪尖,他的行動更實踐了王陽明先生一力倡行的“知行合一”。
在新媒體迅猛崛起的當下,張勝友將報告文學創作與影視政論片有機組合起來,解說詞與影視畫面、音樂烘托互為鋪陳,為報告文學的發展開拓出另一片天空,更為形象、立體、多側面地謳歌進步、針砭時弊、觀照未來。他創作的一批全景式報告文學作品和撰寫的30多部影視政論片,透著他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的追求,無可替代地成為了一股強大的聲浪,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前行。
1977年無疑是張勝友人生的轉折節點:在《人民日報》副刊發表散文《閩西石榴紅》,隨後被選入《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文選》;同時參加“文革”結束後首屆高考,考取復旦大學中文系。
大學畢業後,張勝友分配到光明日報社任時政記者。幾年的記者生涯,訓練出張勝友開闊的視野和敏捷的觸角,他將風雲激盪的社會變革場景,寫成了一篇篇報告文學作品:《擎起達摩克利斯劍》、《力挽狂瀾》、《穿越歷史隧道的中國》、《沙漠風暴》、《命運狂想曲》、《讓汶川告訴世界》、《北川重生》、《天網恢恢》……這些作品使他蜚聲文壇,為他贏得種種榮譽。在報告文學界,,張勝友是繞不開的一座山峰。
張勝友的報告文學創作,充分顯現出他把握時代脈搏的精準。縱觀張勝友的文學之旅,就是在時空與現實的交錯中,如歷史長卷般地鋪展改革開放後神州大地的變遷與生機。尤其是他在2008年推出的政論體報告文學《珠江,東方的覺醒》和《東莞:城市傳奇》,以濃墨重彩的筆觸,書寫和實錄改革開放30年來珠三角區域波瀾壯闊的變革圖新曆程,燭照了整個華南乃至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不僅盡展其細緻入微的記者功底,也凸顯出其浪漫豐富的文學家情懷和鞭辟入裡的哲理思考。
正是長期以來文學素養的積累和對時代世情的深刻關切,讓張勝友對影視政論片的創作充滿了激情。20世紀90年代初,張勝友的創作重心逐漸轉向影視政論片。從《十年潮》、《歷史的抉擇——鄧小平南巡》到《風帆起珠江》、《閩商》、《風從大海來》,張勝友始終與改革同憂樂。其間,既有如《海南:中國大特區》、《讓浦東告訴世界》等巨觀鳥瞰的作品,也有如《閩西:山魂海戀》、《邯鋼風流》、《石獅之謎》、《中國平潭島》等以小見大的典範,“壯闊、雄渾、豪邁”已然成為張氏影視政論片的標籤。
雖在少年時即久聞張勝友的大名,也熟知一些張勝友的報告文學和影視政論片作品,但初識張勝友,是在2010年冬天的深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創意城市網路2010國際年會”在深圳舉辦,張勝友在其中的“新技術·新媒體與文學”分論壇做主旨發言。張勝友侃侃而談其對網路文學的關切與認知,透出了對網路這片新鮮世界的熟稔,讓人絲毫感覺不出他已過花甲之年,讓與會者欽羨不已。
這便是張勝友,緊隨時代腳步,唱和時代節拍,勇立時代潮頭一他的思維始終奔涌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浪尖,他的行動更實踐了王陽明先生一力倡行的“知行合一”。
在新媒體迅猛崛起的當下,張勝友將報告文學創作與影視政論片有機組合起來,解說詞與影視畫面、音樂烘托互為鋪陳,為報告文學的發展開拓出另一片天空,更為形象、立體、多側面地謳歌進步、針砭時弊、觀照未來。他創作的一批全景式報告文學作品和撰寫的30多部影視政論片,透著他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俱進的追求,無可替代地成為了一股強大的聲浪,推動著社會的變革前行。
1977年無疑是張勝友人生的轉折節點:在《人民日報》副刊發表散文《閩西石榴紅》,隨後被選入《中學語文課外閱讀文選》;同時參加“文革”結束後首屆高考,考取復旦大學中文系。
大學畢業後,張勝友分配到光明日報社任時政記者。幾年的記者生涯,訓練出張勝友開闊的視野和敏捷的觸角,他將風雲激盪的社會變革場景,寫成了一篇篇報告文學作品:《擎起達摩克利斯劍》、《力挽狂瀾》、《穿越歷史隧道的中國》、《沙漠風暴》、《命運狂想曲》、《讓汶川告訴世界》、《北川重生》、《天網恢恢》……這些作品使他蜚聲文壇,為他贏得種種榮譽。在報告文學界,,張勝友是繞不開的一座山峰。
張勝友的報告文學創作,充分顯現出他把握時代脈搏的精準。縱觀張勝友的文學之旅,就是在時空與現實的交錯中,如歷史長卷般地鋪展改革開放後神州大地的變遷與生機。尤其是他在2008年推出的政論體報告文學《珠江,東方的覺醒》和《東莞:城市傳奇》,以濃墨重彩的筆觸,書寫和實錄改革開放30年來珠三角區域波瀾壯闊的變革圖新曆程,燭照了整個華南乃至中國的改革開放歷史進程,不僅盡展其細緻入微的記者功底,也凸顯出其浪漫豐富的文學家情懷和鞭辟入裡的哲理思考。
正是長期以來文學素養的積累和對時代世情的深刻關切,讓張勝友對影視政論片的創作充滿了激情。20世紀90年代初,張勝友的創作重心逐漸轉向影視政論片。從《十年潮》、《歷史的抉擇——鄧小平南巡》到《風帆起珠江》、《閩商》、《風從大海來》,張勝友始終與改革同憂樂。其間,既有如《海南:中國大特區》、《讓浦東告訴世界》等巨觀鳥瞰的作品,也有如《閩西:山魂海戀》、《邯鋼風流》、《石獅之謎》、《中國平潭島》等以小見大的典範,“壯闊、雄渾、豪邁”已然成為張氏影視政論片的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