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獨立師

1934年冬,中央紅軍開始長征。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決定留下一部分紅軍主力和軍政幹部,以開展游擊戰爭的形式,掩護中央紅軍轉移並爭取保存部分根據地。福建的閩西、閩南、閩北、閩東、閩中五塊地區的中共武裝成為三年游擊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東獨立師
  • 成立時間:1934年10月
  • 師長:馮品泰
  • 政委:葉飛
該時期的紅軍游擊隊經歷了一系列改編,以適應游擊戰爭的需要,總體來說都保留著工農紅軍的稱號,由於在第五次反“圍剿”及後來的突圍轉移中減員嚴重,各部隊實際人數往往與番號不相稱。中共各級黨組織、蘇維埃政權破壞嚴重,無法對部隊實行具體領導,故各部隊番號多冠以“獨立”的稱號。
閩東獨立師成立於1934年10月,師長馮品泰,政委葉飛,
閩東獨立師師長馮品泰閩東獨立師師長馮品泰
共1000餘人。1935年5月,閩東獨立師改編為三個縱隊。1935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挺進師與閩東獨立師會師。由於訊息不通,閩東特委直到1936年冬才通過福州進步青年組織等渠道,了解了黨中央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此時中共中央又轉變政策,於9月1日發出《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特委於是也提出了“逼蔣抗日”的口號,並寫信給浙江慶元縣政府,提議實行合作抗日,但地方當局堅持對閩東遊擊區進行“清剿”。1937年春,中國工農紅軍閩東獨立師改稱中國人民紅軍閩東獨立師,閩東紅軍各縱隊番號一律改為中國工農紅軍閩東抗日縱隊。
閩東獨立師政委葉飛閩東獨立師政委葉飛
1937年6月閩東黨組織發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閩東軍政委員會布告》,宣布“聯蔣抗日”。淞滬會戰爆發後,原駐閩東的八十七師、七十八師相繼北調,當局重新開始同閩東紅軍游擊隊進行和談,並在年底達成協定。1937年12月31日,《中國共產黨閩東特委共赴國難宣言》發表,閩東地區國共合作抗日局面形成,閩東地區紅軍改稱福建抗日游擊第二支隊。
福建省寧德市紀念閩東獨立師活動福建省寧德市紀念閩東獨立師活動
1937年底至1938年初,閩北紅軍、閩東紅軍各部分別集中於崇安石塘、寧德石堂進行整訓改編。遵照新四軍軍部的命令,閩北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五團,共1100餘人,團長饒守坤;閩東紅軍改編為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共1300餘人,團長葉飛。2月下旬,第三支隊開赴皖南抗日前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