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因昔時當地有座寺廟形如閣樓而得名。
明末至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曾為鎮。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隸屬永安區。
1951年,屬雲岩區。
1955年6月,設閣樓鄉。
1958年9月,閣樓、殿頭2鄉合併,成立殿頭公社。
1961年6月,分設閣樓公社。
1965年9月,撤銷殿頭公社併入閣樓公社。
1984年12月,改設閣樓鄉。
1998年8月,改設鎮。
2015年6月28日,陝西省調整鄉鎮行政區劃,撤銷宜川縣閣樓鎮,併入雲岩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閣樓鎮轄殿頭、賀窯科、蜀旺、叢多、井家、汾川、西嶺、西閣樓、東閣樓、儒里、莊頭、太木、武家嶺、柴寸、柏卜梁、白窯科、北莊、依錦18個行政村;下設3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14年10月,閣樓鎮下轄18個行政村。人民政府駐西閣樓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閣樓鎮地處宜川縣東北部,黃河西岸塬區。東隔黃河與
山西省吉縣相望,南與
壺口鎮毗鄰,西與
雲岩鎮接壤,北以雷多河為界與
延長縣雷赤鎮為鄰。轄區東西最大距離16.8千米,南北最大距離10.3千米,總面積10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閣樓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境內以黃土塬、溝壑為主,塬面寬闊平展,土層深厚,境內西部長塬延綿,東部黃河沿岸溝壑縱橫交錯。平均海拔800米,最高點海拔950米,最低點海拔740米。
氣候特徵
閣樓鎮氣候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多年平均氣溫9.9℃。無霜期年平均160—170天。年平均降水量約550毫米。
人口
截至2011年末,閣樓鎮轄區總人口8213人,其中男性4270人,占52%;女性3943人,占4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閣樓鎮財政總收入9250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民人均純收入5439元。
第一產業
2011年,閣樓鎮農業總產值1.03億元,比上年增長20%。農業耕地面積4.9萬畝。糧食作物以玉米、大豆為主。2011年,閣樓鎮糧食生產2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蘋果、梨等。2011年,閣樓鎮蘋果種植面積2.3萬畝,產量3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閣樓鎮生產肉類100噸;畜牧業總產值21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
第三產業
截至2011年末,閣樓鎮商業網點1個。2011年,閣樓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200萬元,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50萬元。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500萬元;人均儲蓄3091元;各項貸款餘額500萬元。截至2011年末,閣樓鎮郵政網點1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216份、期刊108冊,業務收入15萬元。固定電話用戶105戶,行動電話用戶4200戶,寬頻接入用戶105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55萬元。
交通運輸
截至2011年末,閣樓鎮縣鄉(鎮)級公路1條,長25.6千米。鄉(鎮)村級公路9條,總長65.2千米。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閣樓鎮幼稚園(所)2所,在園幼兒98人,專任教師3人;國小1所,在校生164人,專任教師2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
衛生事業
截至2011年末,閣樓鎮鎮衛生院1個,醫護人員4人,病床2張,設有中醫、西醫、五官、口腔、防疫、婦幼保健、慢性病防治、助產等科室。
社會保障
2011年,閣樓鎮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5戶,人數682人,支出62.2萬元,月人均76元;農村五保供養32人;農村臨時救濟支出7.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