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斷平衡

間斷平衡

“間斷平衡”理論是最早由美國著名古生物學家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提出的一種有關生物進化模式的學說。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間斷平衡
  • 外文名:punctuated equilibrium
  • 提出者:古爾德
  • 釋義:生物進化模式的學說
簡介,理論支撐,

簡介

punctuated equilibrium,間斷平衡。
間斷平衡理論對古生物化石缺少中間演化類型進行了新的、系統的解釋。間斷平衡描述了一個系譜(pedigree)長期所處的靜止或平衡狀態被短期的、爆發性的大進化所打破,伴隨著產生大量新物種。
系譜
pedigree,又稱“家譜”。一個家族各世代成員數目、親緣關係、特定基因和遺傳標記在該家族內的傳遞、表達和分布的記載。(《遺傳學名詞》第二版)

理論支撐

間斷平衡理論完善了達爾文的進化理論,並不是對其造成了衝擊。間斷平衡理論對於進化中物種的“大滅絕”和“大爆發”提出了如下的解釋:進化和新物種的產生不可能發生在一個物種主要群體所在的核心地區,只能發生在邊緣群體所在的交匯地區。那裡生存壓力大,環境複雜,物種的變異容易遇到合適的環境,並且邊緣的隔離作用使得變異可以累積和發展,進而成為新物種。“間斷平衡”理論認為,生物的進化不像達爾文所言是一個緩慢的連續漸變積累過程,而是長期的穩定與短暫的劇變交替的過程,從而在地質記錄中留下許多空缺。澄江動物群的發現說明了生物的進化並非總是漸進的,而是漸進與躍進並存的過程。
作為20世紀最驚人的科學發現之一的中國雲南澄江動物群,它是世界上目前所發現的最古老、保存最為完整的帶殼後生動物群。
該動物群是中國青年古生物學家侯先光1984年在雲南澄江帽天山首先發現的。這是一個內容十分豐富、保存非常完美,距今約5.7億年的化石群,其成員包括水母狀生物、三葉蟲、具附肢的非三葉的節肢動物、金臂蟲、蠕形動物、海綿動物、內肛動物、環節動物、無絞綱腕足動物、軟舌螺類、開腔骨類,以及藻類等,甚至還有屬於低等脊索動物或半索動物(如著名的雲南蟲)等。由於許多動物的軟組織保存完好,為研究早期無脊椎動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生態環境等提供了極好的材料,同時也成為了探索地球上大殼後生動物爆發事件的重要視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