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耕節

開耕節

排瑤規定每年農曆三月初三為“開耕節”,又稱“踏青節”,意為一年春耕開始。 排瑤:清代對廣東連南、連山兩縣部分瑤族的他稱(簡稱)。 這天,瑤家必殺雞、磨豆腐敬奉祖先,向盤古王祖先許願,祈求當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因此又叫“許願節”。也有些排瑤請先生公選擇吉日良辰,作為排內的“開耕節”。到了那天,全排同時下地種花生、大豆、玉米等農作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耕節
  • 時間:農曆三月初三
  • 流行種族:排瑤
  • 又稱:踏青節
排瑤的開耕節,風俗簡介,風俗內容,壯族開耕節,連南開耕節,

排瑤的開耕節

除了排內活動,親友之間也互相往來,特別邀請漢人親友去做客。有趣的是那天已婚男女可以探訪舊友,那些以前曾經戀愛,後因父母不同意,或彼此誤會等原因未結成夫妻的男女,在那天被允許探訪舊時戀人,雙雙約會在密林間,調情敘舊,他們稱為“補數”,不受約束和干涉。

風俗簡介

農曆二月初二,高要市河台鎮迎來了一年一度、比春節還要熱鬧的“開耕節”。
數萬當地民眾和外地遊客在鎮內各村舉行放炮、武術、醒獅、舞龍、籃球、曲藝等文娛表演活動,以各種傳統形式喜鬧春耕、慶賀豐年,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如意吉祥。據了解,高要河台“開耕節”已經正式被肇慶市、高要市列為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正在申報省、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高要市河台鎮“開耕節”又稱“春耕節”,其前身為一種祈福儀式。明、清時期,每年的春節過後的農曆二月初二,河台一帶的村民在開耕時節為了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舉行的一種名為“調禾留”的祈福儀式。新中國成立後為破除迷信,把祈福儀式更名為“開耕節”,去掉一些帶封建迷信色彩的活動,而增加一些醒獅武術表演、文藝表演、籃球賽等文娛體育活動。河台“開耕節”至今已經有600多年歷史。

風俗內容

高要河台“開耕節”當日,在河台鎮的都權、羅建、羅閃、龍城、三聯、對田等村,幾乎所有外出工作、經商的當地人,以及親朋戚友,甚至旅居海外的鄉賢,都會歸集鄉村共度佳節,有的外出人員寧可過年不回鄉,也要在“開耕節”當日回鄉參加活動。梁姓的、何姓的、溫姓的、宋姓的,村內各種不同姓氏、不同家族的人,在當天都集中在一起搞活動、鬧春耕,成為一個和諧的大家庭。
在河台鎮羅仁村委會,數千民眾請出龍母像,舞著獅子,沿著村道走到村後的山崗頂上進行朝拜、供奉,並煙放鞭炮進行慶祝。在多寶村委會,村民們都集中到村裡的大空地上,進行“放炮”活動,一聲巨響過後,象徵如意吉祥的土地炮、新婚炮、添丁炮等就從炮鏜激射而出,飛到半空,來自四面八方的人們和村民們一起,一擁而上進行搶炮活動,搶到炮箍者代表幸運、吉祥,放炮主人則把禮物(如茶果、紅包等)送給搶到炮箍的人,而對方則要回贈禮品,場面好不熱鬧。村民們說,一年之中,今天是最熱鬧,也是最喜慶的,比過年還要高興,因為今天的活動全村的人都來參與,所有的人都祝願新的一年開工順利、萬事大吉。
在當天的節日裡,好客的河台人還在自家設宴款待來自各方的客人們,相熟的親朋友戚友,初次見面的外地客人,甚至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在這個時候,都可以進來一起吃飯、飲酒、聊天,盡顯真誠質樸的農民本色以及和諧團結的農村氛圍。
這個節日既表示了農民對新一年生活的良好祝願,也顯示了農村具有包容、和諧、質樸的民風。今後將把活動引一步引入安全、健康、喜慶的軌道,並充分發揚這種和諧、團結的農村文化,抓住發展機遇,加快經濟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改善農村環境,努力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開耕節

壯族開耕節

亦稱開耙節、開秧節、插秧節。廣西南部壯族民間農祀節日。每年農曆四月初四或初八舉行。節日期間人們須請道公趕鬼後才開始耙田插秧。

連南開耕節

每年3月初4,逾千廣州市民趕到連南千年瑤寨——南崗古村觀看瑤族歌舞表演、品嘗了連南瑤族自治縣縣長特設的“千人瑤族風情宴”,該團是廣東鄉村游啟動以來赴同一目的地的最大旅遊團隊。
開耕祭祀儀式十分隆重。瑤族青年吹響牛角、數個先生公舞動銅刀、搖響銅鈴、敲起銅鑼,邊念瑤經邊舞蹈,還不時向四面八方播撒玉米、稻穀、黃粟等種子,意即驅趕邪惡勢力,消災除害,保護山寨平安、糧食豐收。連南瑤族自治縣縣長李偉陸預備了各式地道的瑤家菜晚宴,款待來自廣州的客人。
廣東省連南南崗瑤寨素有“中國瑤族第一寨”之稱。該節又稱“踏青節”,意為一年春耕開始。開耕當日,各排各寨的瑤族民眾殺豬宰羊,念誦瑤經,祭奠廟神和祖宗神靈,祈求當年風調雨順,農作物獲得豐收,同時封歌、封舞、封獵,集中勞力、精力耕種,因此又叫“許願節”。“開耕節”活動內容有瑤族開耕祭祀、追趕驅打黑面人、瑤族原始農耕活化石展示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