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開盤機
- 外文名:REEL TO REEL RECORDER
- 產品類型:錄音機
- 別名:開盤式錄音機、錄音機
開盤機歷史,母帶級開盤機,立體聲開盤機,開盤機格式,錄音帶格式,錄音機格式,主流品牌,開盤機軟體,
開盤機歷史
母帶級開盤機
母帶級的開盤錄音機,即REEL TO REEL MASTER RECORDER。其實人類錄音史或唱片史,從電器錄音時代一進入到磁帶時代,開盤錄音機就一直是所有格式的音樂載體的原始音源。
立體聲開盤機
開盤錄音機作為母帶音源的情況一直到1977年才開始有些許改變,當時發明了數碼錄音科技。然而一開始的數碼錄音機(包括模擬錄像機)都跟傳統的模擬開盤錄音機的樣子基本一樣。直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SONY發明了DAT(數碼音頻磁帶DIGITAL AUDIO TAPE),模擬的開盤錄音機才於90年代初逐漸淡出錄音的歷史舞台。DAT也只是在專業領域風光了大約10年的時間,隨著電腦(非線性編輯系統)的出現,現代的錄音全面進入到了電腦時代。然而,即使電腦錄音與編輯全面占領了主流的時代,有些燒通頂的小公司,由於對數碼錄音格式的不滿意,仍然堅持使用傳統的模擬開盤錄音機去進行錄音。實在不能不讓人讚嘆模擬音源的魅力。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各唱片公司、錄音室、電台、電視台及電影公司等專業機構對開盤錄音機的淘汰,這些以往極端昂貴的錄音/重播器材逐漸流入了民間,以不可思議的低廉價格被各地發燒友收藏。據法國資深音響工程師、開盤錄音機專家STEPHAN AGUILAR的介紹,歐洲大約90%的頂級開盤機已經被囊入日本玩家手中。
開盤機格式
錄音帶格式
由於開盤錄音機過往只用於專業的機構,因為在制式方面是無妥協的,亦即是人類錄音科技最尖頂的技術一直被用於開盤錄音機的研發和使用方面。隨著錄音技術的發展以及各種錄音條件的需求,特別是流行歌曲錄音的需求,開盤錄音機逐漸發展出多種不同的格式。但主要不離以下的這些格式。
磁帶的寬度,最主流的是1/4英寸,其次是1/2英寸,還有1英寸、2英寸等。磁帶運行的速度,最主流的是15 IPS(INCH PER SECOND即英寸/每秒鐘),其次是7 1/2 IPS,30 IPS等。磁帶圈(REEL)的直徑,通常有10英寸、7英寸和5英寸等。
錄音機格式
還有磁頭的軌道,最主流的是兩軌(2 TRACK,即左右聲道各占一軌),其次是4軌(4個聲道)、8軌(8個聲道)、16軌、24軌等。後面的多軌多聲道最主要用於流行歌曲的錄音。
磁帶的寬度越寬,單位帶速下所能容納的信息量就越大。所以唱片公司在現場或錄音室錄製第一手音源時,為了達到更高的要求往往需要使用到1/4英寸以上頻寬的磁帶。而從原始的母帶編輯到工作帶,最後到壓模生產唱片的那一版母帶,通常是國際通用的1/4英寸磁帶。
磁帶運行的速度越快,單位頻寬下所錄音的信息量就越小,換句話說,就是失真越小,但需要用到的磁帶的數量就越多。反之則否。這跟黑膠唱片的33 1/3轉速跟45轉的區別同一道理。最後到壓模生產唱片的那一版母帶,通常是國際通用的1/4英寸,15 IPS。而國際上商業發行的兩軌開盤帶一般都是1/4英寸,7 IPS,即比標準的母帶慢了一倍。
開盤錄音機基本都是單向運行,即有內容的磁帶從左邊的帶輪運行至右邊的空帶輪。磁帶內容不可翻轉播放。有一種情況是例外的,有部分機器磁頭是4軌雙向。即有內容的磁帶從左邊的帶輪完全運行至右邊的空帶輪後,把右邊的帶輪拿起來,翻轉,重新放在左邊開始播放,重新從左邊的帶輪運行至右邊的空帶輪。此種情況與商業發行的4軌開盤錄音機原理一模一樣。只不過商業發行的4軌帶都是1/4英寸的頻寬,7 1/2 IPS的帶速。而母帶用的4軌一般是1/2英寸的頻寬,7 1/2 IPS或15 IPS的帶速。
能購買到的開盤錄音帶無非就是3種格式:1/4英寸,2軌,15 IPS(標準母帶)、1/4英寸,2軌,7 1/2 IPS(準母帶)以及1/4英寸的頻寬,4軌,7 1/2 IPS。前兩者可以用同一台機器播放,對應不同的帶速只需調到不同的檔位就行了。本文所指的母帶級開盤錄音機與錄音帶就是指此兩種。第三種需要專門的4軌開盤機播放。此點後文將有專述。發燒友們只要認準了1/4英寸,2軌這種機器就可以放心購買。如果購買了其它格式的機器,那也簡單,用朋友的機器把帶子翻錄過來就行了。
主流品牌
開盤錄音機縱橫人類錄音歷史有半個世紀,各電氣公司都分別出品過開盤機,品牌可謂數不勝數。這些型號基本是1970年以後生產的。機型有日本的TECHNICS(松下)1500、OTARI(小谷)MX-5050、瑞士的REVOX(瑞華士)A77、B77、PR99、SONY、OTARI MTR-10,MTR -12,MTR -15、TASCAM (TEAC) ATR-60、瑞士的NAGRA T-Audio系列、美國的AMPEX ATR 100 系列、300/350 系列、AG440系列、3M的M56 和 M79、德國的TELEFUNKEN(德律風根)M10、瑞士的STUDER A810、A812、A80、A820。
民用的機型基本都是台式的,操作面版豎立,即可放在桌上使用,重量只有專業機的幾分之一。這些機器大約有一二十公斤。專業開盤機也分若干類型,其中的最高境界就是錄音室級別的。這個級別的機器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落地式的,裝在帶輪子的架上,而且很多型號的VU表以及音頻控制部分也裝在架子上,成為表橋。專業錄音機的重量從幾十公斤到兩百多公斤不等。開盤錄音機無論是體積或重量,與家用的音響器材相比都是龐然大物。因為開盤錄音機要求性能優良,耐用,故障率低,機械操作性能優良。錄音室級別的機器,要求最頂級的錄音和放音指標,極其舒適合理高效的操作性能。因此開盤錄音機擁有複雜的機器與伺服系統,要承受磁帶高速轉運時產生的震動。此外,在戶外使用時還要考慮避震,機械的穩定、堅固,免受損害。所有這一切都決定了,錄音室級別的開盤錄音機在質量、重量、體積方面都是無妥協的。
OTARI MX-5050與TECHNICS 1500有2軌/4軌兼容的型號,也有純2軌的型號。它們的4軌機器可以說是現存的播放4軌磁帶的最高級別的機器了。然而如果用它們來播放2軌帶,與專業級的機器還是有天淵之別。
日本的各大品牌在家用機與專業機領域都出了大量產品。然而大浪淘沙,歷史的長河淘汰下來的,現在仍被HI-END發燒友使用的日本機器絕無僅有,在民用和專業領域都全面讓位給了歐美的品牌。這一情況其實與國際HI-END市場日本的品牌情況同出一轍。
NAGRA以便攜機出身的,繼承了瑞士精密儀器加工製造的科技,在那樣小的體積里(還要算上內置的電池盒)能夠做出開盤機實在不容易。NAGRA的便攜機由於其輕便實用,之前被廣泛套用於電影、電視與電台的戶外錄音。NAGRA最流行的是4系列,是電影拍攝行業的寵兒,因為它配同步器之後可以與24幀的電影攝影機同步,這對於外景同期聲錄音可是極其重要的。此外外出採訪的廣播電台記者也廣泛使用。而現在則由於其與瑞士鐘錶同出一源的精巧、美觀與極致的手工,被收藏家如精品般收藏。然而據資深玩家的意見,NAGRA即使到旗艦的型號,在聲音的HI-END 方面與STUDER的旗艦仍有一定距離。
德律風根的M10與STUDER的A80是資深開盤錄音機專家STEPHAN的至愛。M10的重量足足達到A80的兩倍,有200公斤之巨。據STEPHANE稱,M10的聲音與A80同樣擁有濃濃的模擬味與音樂感。可惜受國內資源所限,我們始終並有機會玩過M10,還有美國的AMPEX系列,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
翻錄的參考機器STUDER。STUDER是瑞士名牌,具有手錶般精密的加工製造水平。資深的音響發燒友應該清楚,瑞士的STUDER一向以苛刻的品質、精美的手工和不菲的價格屹立於音響界,是高品位愛好者的追求。而在開盤錄音機這一領域,STUDER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就是開盤錄音機的代名詞。STUDER作為最高端的器材,被最廣泛地使用於世界各地的頂級錄音室,包括國內的各大唱片公司。
REVOX是STUDER生產民用開盤機使用的品牌。A77、B77和PR99擁有STUDER特有的濃烈的模擬味,是發燒友進入開盤機領域的絕好台階。STUDER所有心血結晶都匯聚到了70至80年代的專業級旗艦機型A80,以及80至90年代的旗艦A820。而A810、A812是A820向下延伸的系列。A80是經典,鋁面板設計,造型美觀。A820引入了當時最先進的電腦科技,擁有複雜的調試與編程功能。
美國“磁帶工程”推薦的機型就是AMPEX ATR 100和瑞士的STUDER系列。
開盤機軟體
軟體方面的資源
因為如果空有頂級的器材而沒有同等級數的軟體相配,即使再偉大的硬體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就象擁有一套極品的CD或黑膠系統,但如果沒有CD碟或黑膠唱片是毫無意義的。各地的收藏家擁有了開盤錄音機,也可以購買到空白的磁帶,那么擁有了開盤錄音機在HI-END方面有什麼意義呢。之前的發燒友一直的玩法是用開盤機錄CD,經過了翻錄之後,CD的數碼聲消失了,增加了磁帶的模擬韻味。或者把一些絕版的珍藏黑膠唱片翻錄成磁帶,避免唱針反覆摩擦愛碟而做成的磨損。另外如果自己不能擁有此張黑膠,從朋友處借張來翻錄,就可一解相思之苦。但是這唱片公司是絕對不會把各家倉庫中珍藏的母帶給大家把玩的。直至2007年這一情況才出現轉機。
美國三個燒通頂的發燒友,也是三位專業的音響工程師。由於不滿現行的商業化錄音載體(CD和黑膠唱片),他們於2007年組成了“磁帶工程”(The Tape Project)工作室,聯繫了各個唱片公司為他們提供原始的母帶,以嚴格的母帶的錄音標準,翻錄了一批經典的音樂作品作商業發行。從2008開始,該公司以每年10套專輯的速度發行全新的開盤錄音帶,這些磁帶均是10寸直徑1/4寸頻寬15IPS的標準母帶。該公司這兩年發行的內容,均是各大唱片公司最經典的爵士與古典音樂專輯,全部都是發燒友們夢寐以求的版本。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至六十年代初,即立體聲錄音剛剛發明的時候,各大唱片公司曾經發行過一批7寸直徑兩軌7 1/2 IPS的開盤帶,我們姑且稱之為“準母帶”。在立體聲初期,一般家庭、即使是發燒基本只擁有單聲道的黑膠唱機。唱片公司發行這些開盤帶的原意,就是為了向音樂愛好者展示“立體聲”是多少的美好,多么的逼真。同時,磁帶也方便電台和專業機構廣播及編輯使用。這批“準母帶”雖然帶速只有標準母帶的一半,然而用現代的頂級開盤錄音機播放,其濃濃的模擬味、無與倫比的音樂感,還有聲音的密度、空氣感、樂器的真實感所有一切的一切的HI-END標準,仍然輕而易舉地打敗頂級的黑膠唱片和CD系統。關於立體聲初期出版的“準母帶”。
進入六十年代中期以後,發明了4軌開盤帶(7寸直徑4軌7 1/2 IPS),唱片公司就只生產四軌帶了。估計是他們也意識到兩軌帶太HIFI了,HIFI到會嚴重影響他們生產的黑膠唱片的銷路,所以毅然投入到商業發行的4軌帶行列中。4軌開盤帶一直持續到80年代中期,之後商業發行的開盤帶完全退出市場,直至開盤帶的熱潮再現才有新開盤帶重出江湖。然而,即使是4軌開盤帶,仍然有相當部分,特別是帶杜比制式的磁帶比黑膠唱片還要HIFI。